王隼(明末清初詩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隼(1644~1700),字蒲衣,廣東番禺人。王邦畿之子。七歲能詩。明亡後,嘗棄家入丹霞為僧,名古翼,字輔曇。旋游匡廬,居太乙峰六、七年,始歸返於儒。築廬於西山之麓,其地與屈大均沙亭咫尺,旦夕相從。性好琵琶,家稍裕,即理書卷,手胝口沫無休時。窘,即彈琵琶,琵琶聲益急,則其窘益甚。妻弟聞之,嘗遺十金不顧,而彈益切,俄而閩使者及粵大吏先後饋至,合500金,乃舍琵琶,召賓客,大作歲事,分濟貧親友,金緣手盡,率以為常,未幾而琵琶聲復作矣。娶潘梅元之女孟齊,能詩,通史漢諸書;倡隨相得,樂貧偕隱。有女瑤湘,亦能詩,後嫁於故人李恕之子仁。自度新曲,作崑山腔,以寄其意,仁倚而和之,瑤湘吹洞簫以赴節。卒年五十七歲。同人私謚清逸先生。著有《大樗堂初集》十二卷,與《詩經正訛》、《嶺南詩紀》、《梳山七書》(均清史列傳)等,並傳於世。選輯嶺南三家之詩成《嶺南三大家詩選》二十四卷,隱然有抗衡江左三大家之意。(嶺南三家,即清初廣東詩人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的合稱。 其詩藹然以春,肅以秋,榮於草圃,朗若玉山,麗則典瞻,而純由學問醞釀變化以出之。《三編清代稿鈔本》收錄有其詩作24首。

基本介紹

  • 本名:王隼
  • 字號:字蒲衣
  • 出生時間:1644
  • 去世時間:1700
王隼(1644~1700),字蒲衣,廣東番禺人。王邦畿之子。七歲能詩。明亡後,嘗棄家入丹霞為僧,名古翼,字輔曇。旋游匡廬,居太乙峰六、七年,始歸返於儒。築廬於西山之麓,其地與屈大均沙亭咫尺,旦夕相從。性好琵琶,家稍裕,即理書卷,手胝口沫無休時。窘,即彈琵琶,琵琶聲益急,則其窘益甚。妻弟聞之,嘗遺十金不顧,而彈益切,俄而閩使者及粵大吏先後饋至,合500金,乃舍琵琶,召賓客,大作歲事,分濟貧親友,金緣手盡,率以為常,未幾而琵琶聲復作矣。娶潘梅元之女孟齊,能詩,通史漢諸書;倡隨相得,樂貧偕隱。有女瑤湘,亦能詩,後嫁於故人李恕之子仁。自度新曲,作崑山腔,以寄其意,仁倚而和之,瑤湘吹洞簫以赴節。卒年五十七歲。同人私謚清逸先生。著有《大樗堂初集》十二卷,與《詩經正訛》、《嶺南詩紀》、《梳山七書》(均清史列傳)等,並傳於世。選輯嶺南三家之詩成《嶺南三大家詩選》二十四卷,隱然有抗衡江左三大家之意。(嶺南三家,即清初廣東詩人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的合稱。 其詩藹然以春,肅以秋,榮於草圃,朗若玉山,麗則典瞻,而純由學問醞釀變化以出之。《三編清代稿鈔本》收錄有其詩作24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