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旺

王成旺

王成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山東農學院黨委書記,省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共山東省顧問委員會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成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
  • 出生日期:1920年5月
簡介,簡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後,生平,評價,

簡介

王成旺,1920年5月出生,山西襄垣上王村人。1937年2月參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簡歷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

歷任山西襄垣縣犧牲救國同盟會協助員,襄垣縣委、黎城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太谷縣委書記,榆太祁路西縣委書記兼太行區黨委太原城工委員會委員、太行二地委城工部副部長,晉中區黨委組織部幹部科長、太原市委組織部幹部科長、山西省委組織部組織科長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

歷任榆次地委組織部部長,山西省委黨校副校長、校長、黨委書記,榆次地委書記。1958年7月到1975年5月,歷任山東濟寧地委書記、淄博地委書記、惠民地委書記,德州地區革委會第一副主任、地委書記。1975年5月至1983年6月,先後任山東農學院黨委書記,省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1983年7月任山東省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王成旺同志是二屆山東省委委員,中共八大代表。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0月1日20時30分在濟南逝世,享年88歲。

生平

學生時代,受愛國教師的教育啟發,他產生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1931年他剛進入高小上學,正趕上“九·一八”事變,激起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山西知識分子與愛國學生一起,利用山西當局與國民黨的矛盾,在當年寒假,掀起一場驅逐縣國民黨黨部的學潮。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抗日愛國革命活動,心情十分興奮激昂。1933年,日軍侵占熱河,逼近襄垣縣城,愛國將領馮玉祥發起長城抗戰,其舊部鮑剛回響馮玉祥號召,北上抗日,王成旺與同學們組織歡送,又一次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1936年,日軍侵占山西綏遠東部,閻錫山、傅作義發起百靈廟抗戰,同時要組織新軍,由薄一波領導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主辦軍官教導團招收學生培養軍政幹部。他毅然從學校到縣城報名,因年齡不夠,未能人教導團學習。犧盟會負責人見他熱情高漲,吸收他參加了犧盟會組織。犧盟會是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他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3月,他加人中國共產黨,後被選調到中共晉冀豫省委黨校學習。同年7月學習結業,參加組建中共襄垣縣委,任組織委員。11月,調任中共黎城中心縣委組織部長。1941年至1948年任中共太谷縣委書記。其間,還曾擔任中共太行二地委委員、地委城工部副部長,太行區黨委派出的太原工委委員。1948年晉中地區解放,成立晉中區黨委,他調任區黨委組織部幹部處長。1949年7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他任省委組織部組織處長。1950年任中共榆次地委組織部長。1952年調任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副校長,主持黨校日常工作。1955年又調回榆次地委,任地委書記。1956年當選為中共山西省委委員,中共八大代表。
王成旺(左二)在山東農業大學王成旺(左二)在山東農業大學
1958年7月,他奉調來山東,8月任中共濟寧地委第一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黨委書記。1959年1月,調任中共淄博地委第一書記。1961年1月,任中共惠民地委書記。1971年1月至1975年5月,先後任中共德州地委副書記、書記。1975年5月調任山東農學院黨委書記。1979年7月至1981年1月,任山東省科學院黨組書記兼院長。1981年1月復任山東農學院(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1983年,他退居二線。1983年和1988年,兩次當選為中共山東省顧問委員會常委。

評價

王成旺同志參加革命工作七十年來,始終以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保持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充滿信心;具有高度的革命事業心和責任感,對黨忠心耿耿,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認真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模範執行黨的紀律,自覺服從組織安排;具有豐富的領導工作和民眾工作經驗,作風紮實深入,密切聯繫民眾;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一身正氣,顧全大局,維護團結;作風正派,關心同志,廉潔自律,對子女和家屬要求嚴格,保持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王成旺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黨員、好乾部,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其事跡被收入2007年8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開國將士風雲錄》一書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