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昌

王奎昌

王奎昌,字震宇,1912年出生於遼陽城內二道街,是國防部第二軍團副參謀長。1930年4月,畢業於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九期工兵科,後又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二期畢業。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許多重大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奎昌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陽
  • 出生日期:1912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 主要成就: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許多重大戰役
  • 被俘:2次
  • 逃脫:2次
  • 軍團:七十四師
人物生平,建國前,建國後,人物事件,

人物生平

建國前

1942年6月,曾率所部一個於湖南澧縣取得牛長嶺戰鬥勝利,斃傷日軍13師團之輜重13聯隊、山炮19聯隊500餘人,俘虜12名,繳獲軍械甚多。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軍駐防南京,拱衛首都。1946年初,受副軍長張靈甫指派,負責陸空多軍種聯合演習的具體操辦並獲得圓滿成功。
國民黨整軍會議後,74軍整編為74師,仍任151團團長。1947年4月,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華野主力殲滅,王奎昌負傷後逃至臨沂,後輾轉回到南京。1947年夏,74軍重建後,升任第58師師長,晉陸軍少將。1948年底參加淮海戰役,隸屬於國民黨第二兵團邱清泉部。
1949年1月,該部於陳官莊地區被圍殲,王奎昌被俘,後乘夜色,從俘虜隊伍中出逃,解放軍士兵追擊未果,再一次逃脫成功。74軍於浙江金蘭地區第三次重建後,仍任58師師長,隸屬於國民黨第九編練司令部。
1947年5月16日,山東孟良崮,戰役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這天早晨六時,第1兵團司令部接到整74師參謀長魏振鉞的電話,稱“匪我傷亡均極慘重,目前略較穩定,請求空投糧彈,並望援軍速進”。
五個小時之後,中午十一時半,整25師向兵團部報告,得整74師通報“糧彈不必再投,希望空軍轟炸孟良崮600高地以西各高地”。
此後不久,整25師再度轉來整74師的電報:職師與數倍之勁敵血戰三晝夜,官兵傷亡殆盡,援軍不至,無力再戰,為不辱黨國使命,抱定不成功即成仁之決心,發電後,職等集體自殺,以報校長知遇之恩。
下午十四時,解放軍華野第4、第6縱隊先後攻上孟良崮。這時,“狂風驟起,塵沙蔽日,繼以雨雹”,“各部隊無線電話之聯絡,受天電干擾,僅隱約可聽取十分之一二”。整25師和兵團部再也沒有接到整74師的訊息。
兩天后,午後,一個負傷的上校逃到臨沂,向第1兵團司令部報告了孟良崮最後的情況。
他叫王奎昌,第58旅第151團團長。
時間飛逝,二十個月以後,1949年1月10日。
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第22師的戰士押解著俘虜離開鐵路旁的小村莊劉集。突然隊伍一亂,戰士高喊“有人逃跑!”,隨後幾聲槍響划過夜空,或許是因為天黑,加上連日作戰的疲累,戰士們沒有窮追到底。
不久後他們就後悔了。
1949年1月9日,第74軍從陳官莊地區的主陣地向西突圍,軍長邱維達和第51師師長王夢庚率部在前,中途遭到阻擊。王夢庚親率特務連突破兩道塹壕,遭到解放軍反衝鋒,中彈陣亡,隊伍四散,邱維達隨後被俘。第58師退到劉集,築工據守,直到10日下午十八時被華野8縱22師和9縱一部攻破。

建國後

1949年4月15日,58師被撤銷後,轉任新成立的74軍幹部教導總隊隊長。人民解放軍渡江後,隨部隊撤往福建。74軍後在福建平潭島戰役中被全殲,王奎昌第三次逃脫後到達台灣。後曾在台灣金門服役。1970年,任國防部第二軍團副參謀長。

人物事件

在軍史上,劉集被稱為淮海戰場上的最後一個據點。
逃跑的是這個據點的最高指揮官,第74軍第58師的師長——王奎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