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

猿啼

猿啼,本意為猿類的叫聲,常被詩人在詩詞中引用,抒發詩人悲傷的情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猿啼
  • 用處:詩詞
  • 象徵:悲傷
  • 代表作:兩岸猿聲啼不住
簡介,引申,

簡介

拼音:yuán tí
英文:Apes cry
日語:猿の鳴く
造句:我在巫山終於聽見了猿啼,那是一種類似嬰兒哭泣的聲音。

引申

詩歌常見意象,猿啼——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唐代李白《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