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魚

牛尾魚

牛尾魚,又叫鯒,俗名鞭子魚。外表很奇特,乍看上去像鱷魚的模樣,科屬上是鯒屬鯒科,生活於近海底層,通常棲息在水深不超過30米的岩礁地區,是常見的經濟價值較高的食用魚類,生殖期為5—6月。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沿海地區,國外見於朝鮮、日本、菲律賓、紅海、俄羅斯遠東海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尾魚
  • 別稱:博氏孔鯒,箭頭魚,雞腿魚,辮子魚,拐子魚、鯒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鮋形目 Scorpaeniformes
  • 亞目:牛尾魚亞目 Platycephaloidei
  • :科鯒
  • :孔鯒屬
  • :牛尾魚
  • 分布區域:在全世界各個海域都有分布
  • 生存環境:在水深不超過30米的岩礁地區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食用特點,

形態特徵

牛尾魚全長大約40厘米,50厘米以上的大多是雌魚,雄魚變性後才能長成這么大。其體延長,扁平。頭扁平,後部寬大。吻部接近扁平。眼上側位,距吻較近,眼間隔寬,微凹。頭部背面具棱。鼻孔每側2個,後鼻孔稍大。口端位,下頜略長。上下頜、犁骨和顎骨有絨毛狀齒。舌圓形,前端游離。鰓孔大。鰓耙較長,兩側鰓耙較短。體被櫛鱗。側線與背部平行延伸。背鰭2個,第一背鰭前後各有一游離小棘,起點與腹鰭基部相對;第二背鰭基部很長,位於尾郭,與臀鰭相對。胸鰭圓形,末端超過腹鰭基部。腹鰭位於胸鰭基部後下方,末端超過肛門。尾鰭截形; 體黃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白色。背鰭鰭棘和鰭條上有黑褐色小點。臀鰭淺黃。胸鰭灰黑色。腹鰭淺黑黃色。尾鰭有灰黑色橫斑及黑色縱帶。
牛尾魚牛尾魚
牛尾魚

生活習性

牛尾魚為淺海底層魚類,行動緩慢,喜棲息在淤泥海底,長期潛伏在底層,一般不浮於水面,只有在大潮時隨潮水的上漲來到岸邊底層;有時也會到礁石、沙灘邊緣覓食。
牛尾魚主食各種小型魚類和甲殼動物等,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溫海域,中國沿海均產。牛尾魚為近海底層魚類,棲息於沙底淺海區域,行動緩慢,一般不結成大群。

食用特點

牛尾魚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適合減肥的人食用。牛尾魚的味道清淡,切成薄片後與作料和橙子汁一起食用味道鮮美。做法有油炸、燉、烤魚片。其旺季在夏天,要選擇身體上有光澤,結實硬朗,腹部有很好的彈性的魚。
牛尾魚牛尾魚
牛尾魚牛尾魚
其肉性對體弱吸收弱者有幫助,對消化和吸收有一定療效。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無肌間刺,是餐桌上烹調和火鍋極佳商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