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川鎮

潛川鎮

潛川鎮位於“大樹華蓋聞九州”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南麓。潛川鎮東界杭州市富陽區,南靠桐廬縣,西連太陽鎮,北與於潛鎮接壤,是“兩市一縣”的交界。

鎮政府所在地牧亭村,距市區33公里。錢塘江支流天目溪、昌化溪在境內闊灘村交匯流經七坑村匯入分水江。16省道桐千線穿境而過,規劃中的臨金高速將穿鎮而過。全鎮總面積172.46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24845人。境內有柳溪江、天目秀水度假村、青山殿庫區農家樂,下游分水江水利樞紐工程,屬浙西黃金旅遊帶腹地。此外,有海龍村的潛川鎮生態農莊蚯蚓蛋桃子和黑木耳、西樂柑橘、紫坊楊梅、闊灘草莓、雙乾板栗等特色農產品,在周邊頗具名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潛川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
  • 下轄地區:轄1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牧亭村
  • 電話區號:0571
  • 郵政區碼:311313
  • 面積:172.46平方公里
  • 人口:24845人
  • 方言:吳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 火車站:杭州站、杭州東站
  • 車牌代碼:浙A
  •  公路:208省道
區域概況,區劃沿革,旅遊開發,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經濟產值,工業發展,農業發展,畜牧業發展,生態資源,社會事業,發展規劃,

區域概況

潛川鎮是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轄鎮。位於臨安南端,是臨安區的南大門,轄23個行政村,總面積128.7平方公里,天目溪和昌化溪穿境而過,山林面積16.7萬畝,自然生態條件優越,蘊藏豐富的農業資源。隨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進,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三農”工作,因地制宜地依據本鎮的區域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依託,圍繞“結構調優、效益調高”的工作中心,搶抓機遇,適時制定了發展花卉生產的產業規劃,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經過多年的努力,全鎮發展花卉面積500餘畝,品種達1000餘個,形成了以桂花為主導的綠化苗木繁育、野生綠化大樹資源開發、樹樁盆景培育三大塊狀特色基地,千家萬戶謀調整的良好發展態勢。

區劃沿革

置所沿革:據《臨安志》記載,早在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紫溪縣,置所在現本鎮城後村。“潛川”稱謂始於南宋,時有“潛川鄉”,屬於潛縣。解放後,於潛縣設潛川區,行政區劃和現在有所不同;1956年,於潛縣撤區設鄉,建立紫水鄉、樂平鄉;1958年昌化縣建立潛川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制,於潛區轄潛川公社;1972年,撤銷潛川公社,分建堰口、紫水、馬山、塔山、樂平5個公社。
近年來行政區劃調整:2001年,由馬山、紫水、塔山三鄉合併,新設潛川鎮,設牧亭村為鎮政府駐地;2011年初根據杭政函〔2011〕5號《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臨安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進行區劃調整,樂平鄉撤銷建制,併入潛川鎮,鎮政府駐地不變,原樂平鄉辦公地點設定樂平辦事處。
行政村調整:2008年,根據臨安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原潛川鎮由23個行政村調整為10個;原樂平鄉由11個行政村調整為6個,現為16個行政村。

旅遊開發

2003年,潛川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大力開發旅遊業,打造休閒度假勝地。計畫投資1億元的浙江天目秀水度假村正在興建中,青山殿水庫(柳溪江下游)庫區“農家樂”旅遊已經啟動,未來在潛川鎮的海龍村還有可能利用火焰山開發建立杭州火焰山溫泉度假酒店。

特色產業

潛川鎮大力發展養豬業,全鎮養豬在10頭以上的養豬戶共有1800多戶,總共的養殖建築面積為69畝,而全鎮可以利用的山塢總面積有200多畝。2007年潛川鎮生豬出欄數達5000萬頭,產值6100萬元,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41%。鎮政府為促進生豬養殖。就和村里一起幫助申請土地指標,做好征地工作,做好通電、通水、通路、平地等基礎建設,幫助聯繫配套設施的設計。此外,還邀請上海專家、教授,每年對養殖戶進行5次養豬技術培訓;專門組建了一支4人的防疫隊伍,對養殖戶做好防疫培訓和技術服務;並積極做好養殖戶的生豬保險,切實減少養殖風險。鎮黨委、政府還主動與麻車埠村村幹部一起,幫助章石雲、毛海軍等4戶中等規模的養殖戶聯起手來,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紫溪畜牧生態養殖小區,已建成了12幢豬舍,2戶養殖戶已在新建的小區里安營紮寨,預計全年出欄數可由2000餘頭增長到5000餘頭。

經濟發展

經濟產值

2007年,潛川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65億元,財政總收入1588萬元,財政預算內支出88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36元,增長12%。年末銀行存款餘額7612萬元,人均5068元,年末農民貸款6374萬元。 全鎮共有企業639家,其中,工業企業230家,引進外資企業1家,從業人員293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7.34億元,增長8.5%;實現工業增加值1.38億元,工業性投入3715萬元,完成招商引資2500萬元。全鎮工業主要分三大系列產品:沖床系列產品,如鋁殼系列、螺帽系列、螺釘系列、緊固件系列;木工板系列產品,如細木工板系列、木竹製品系列、小木加工系列;其他系列產品,如紡織系列,文化用品系列、建材、紙製品。特色工業:木工板、細木工板等,有50餘家大小企業、水電方面有5家大小電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

工業發展

2007年,市重點項目——奧星公司鋁板帶箔項目順利投產。杭州奧星實業有限公司是潛川鎮一大工業園區,占地62畝。公司年產4萬噸高精度鋁板帶箔生產線技改項目,由機械工業第六設計院提出可行性報告,原臨安市經濟發展局批准立項,是杭州市重點技改項目。項目分二期實施,總投資6000萬元,第一期工程於2006年3月動工,年底完工,完成投資2941萬元,其中,土地購置和房屋建築1248萬元、機器設備1693萬元,完成建築面積11000餘平方米。

農業發展

農業總產值實現1.31億元,增長13.9%。糧食複種面積6222畝,糧食總產1952噸,平均畝產314公斤。糧經比72:28,經濟作物播種面積9132畝。茶葉101噸、筍乾411噸、板栗390噸、山核桃26噸、水果2764噸、蠶種飼養量11493張,蠶繭546噸,花卉苗木786畝。生豬飼養量61300頭、生豬出欄54100頭,家禽存欄15110羽,家禽出欄18540羽。木材採伐量4000立方米,毛竹70萬根。形成生豬、竹筍、蠶繭、水果、花卉苗木五大產業。

畜牧業發展

生豬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養豬總量5 萬餘頭,產值達到6100萬元,約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左右。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0萬元,同比增長8%;第三產業增加值5260萬元,同比增長10%。“農家樂”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同比增長25%。潛川鎮狠抓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專門成立了由鎮長帶隊的專職招商隊伍,全年實到內資3341萬元,超額完成任務。完成建設用地復墾項目3個,新增用地140畝,完成市下達任務的2.8倍。同時,充分利用低丘緩坡擴大工業功能區,新增中小企業創業用地80畝,為潛川鎮工業發展拓展了新的平台。
潛川鎮潛川鎮

生態資源

潛川鎮的自然條件優越,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是改善潛川鎮居民生活壯大農業經濟的基礎。
潛川鎮土地肥沃,是糧食、蠶繭、生豬、鮮筍等農副產品的商品基地,豐富的農業資源為城鎮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潛川鎮兼有農林之利,丘陵起伏,屬典型的山區鄉鎮,平均海拔65米左右。天目溪、昌化溪貫穿潛川鎮,在闊灘境內形成燕尾狀匯合處,屬二級飲用水源。 潛川鎮建成區依山傍水(天目溪),與周邊昌化鎮、於潛鎮、分水鎮、瑤琳鎮等風景旅遊功能城鎮相呼應,具有較好的旅遊優勢:境內有柳溪江、天目秀水度假村、青山殿庫區農家樂,下游分水江水利樞紐工程,屬浙西黃金旅遊帶腹地。
生態農莊生態農莊
潛川鎮大力建設生態農莊,潛川鎮生態農莊積極實施農業生態循環生產,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在生產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的同時,治理了畜禽養殖污染,在杭州頗具名聲。該農莊位於潛川鎮的海龍村沙門塢,利用山灣建雞場,是蚯蚓蛋的首開發人,他們山地栽種果林、雷竹,山塘放養魚苗,同時新建游步道、森林餐廳、森林民宿,大力開發旅遊業,轉型為度假休閒農家樂利用自養的綠色產品作為食材。年放養蛋雞20000多羽,放養各類魚苗10000多尾,豬1000餘頭,開發果林經濟林300畝,並以養雞為龍頭,進行林、果、魚立體型農業開發,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良性農業生態鏈,達到生態種養、林興畜旺的目的。該生態農莊實施了“肉豬→豬糞→蚯蚓→蛋雞、肉雞→雞糞→沼氣→沼液→淡水魚→果竹菜、牧草→雞、豬”以及“肉豬→豬尿→浮萍等水生飼草→淡水魚→淤泥→果竹菜、牧草→雞、豬”生態循環模式,科學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潛川生態農莊還實地套用了農村沼氣科技及利用太陽能、空氣源相結和利用到苗雞和仔豬取暖、照明、炊事等,增加了循環鏈,節約了電資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綜合效益,有效防止了農村農業面源污染,同時榮獲了浙江省名牌產品的稱號,有多位領導前來視察,同時有許多年輕人慕名而來為學習經驗。
生態農莊蚯蚓蛋雞生態農莊蚯蚓蛋雞

社會事業

潛川鎮投資655.6萬元完成全鎮29處水利工程。投資300餘萬元改建麻中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原竺村、麻黃、馬山三村的新農村村莊整治工作。認真做好愛國衛生和農村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投資400萬元的中心衛生院已開工建設;日處理1000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緊張施工之中。全鎮2007年新增便利店2家。改造困難民眾住房7戶。順利完成村規模調整,行政村總數從23個調整到10個,調整率為56.5%。 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448元,遞增12.1%。農村民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各類鎮村文化活動達到60多場次。創建了原麻黃,城後2個文化示範村,建立了3個村級圖書室。積極爭取多方力量,解決了青山殿庫區水面垃圾問題。潛川生態農莊得到進一步示範推廣。重視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完成第二期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紮實推進學校危房的改造,深化素質教育。潛川鎮積極推進農民健康體檢,60歲以上老年人和困難民眾體檢率達90.5%。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合率達95%。新增就業崗位110個。新增社會保險費“五費合征”440人,工傷保險723人。森林防火工作獲市先進單位。第三產業就業2999人,占實有勞動力33%。新增連鎖超市2家。“農家樂”經營戶25戶,接待遊客1.5萬人次。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693萬元,增長7%;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302萬元,增長6%;新增第三產業投入401萬元。計畫生育率97.2%。
潛川鎮潛川鎮

發展規劃

潛川鎮按照市委“融入大都市,創新大發展,創建杭州西郊現代化生態市”的總體部署,以“經濟重鎮、生態美鎮、和諧新鎮”為總體目標,充分發揮潛川在區位、生態、人文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全面實施“54321”戰略,以浙江省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綱要為中心,積極實施全鎮商住旅遊工業帶動、科教興鎮和城鄉融合發展三大發展戰略,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新體制,加快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努力增強第二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強環境保護和城鎮景觀規劃建設,協調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把潛川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功能合理、適宜生活創業的具有山水風光的生態、休閒、商貿型集鎮。根據潛川未來發展特點,未來潛川城鎮總體功能結構為:一個鎮級主中心(牧亭),一個鎮級副中心(青山殿), 一個工業集聚點和若干片住宅區。依託現狀地塊內的舊城區和生產建築用地,依靠16省道過境公路等級的提升,在天目溪東岸建設行政商務中心和生產生活服務中心。依託近期行政商務中心建設,重點向天目溪西岸發展,形成西岸潛川鎮片區社區商務中心。
青山殿水庫青山殿水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