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川鄉

漠川鄉

漠川鄉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城東南面,東鄰全州縣,東南與灌陽縣交界,西接白石鎮、高尚鎮,北與湘漓鎮接鑲。鄉政府駐地榜上村,距縣城45公里。

總面積312平方公里,是興安縣行政區域第二大鄉,轄13個行政村,167個經濟合作社,耕地總面積21240畝,其中水田12116畝,旱地9124畝,人口6300戶,22480人,其中少數民族2000人。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多資多彩的人文景觀具備旅遊開發的絕佳優勢,是大桂林旅遊圈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漠川鄉地處高寒山區,過去因為經濟發展落後,山外人說漠川是“莫穿”,

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逐年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穩定,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漠川鄉
  • 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
  • 總面積:312平方公里
  • 人口:22480人
  • 自然環境:以中山、低山為主,地形北低南高
  • 電話區號:0773
民間傳說,自然環境,區域優勢,農業生產,工業經濟,林業結構,基礎設施,旅遊資源,名優特產,

民間傳說

興安縣漠川鄉地處高寒山區,過去因為經濟發展落後,山外人說漠川是“莫穿”,令漠川人十分尷尬;又因為交通不便,出門就要爬山涉水,一雙新鞋穿不了多久就磨穿鞋底,漠川人自嘲地說漠川是“磨穿”。
漠川鄉漠川鄉

自然環境

漠川鄉境內以中山、低山為主,地形北低南高,最高海拔1748米,最低海拔250米,平均海拔700—1000米,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時數1484.3—1588.5小時,年平均氣溫17.8—19.2℃之間,最高極值39.4℃,最低極值-5.8℃,相對濕度76—79%,
漠川鄉漠川鄉
年降雨量1500—2456.2毫米,年蒸發量為1443.0—1789.1毫米。總的氣候特點是:冬短夏長,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區域內協興河、顯里河、保林河、艷林河橫貫全漠川鄉,匯成漠川河從南向北經五里峽水庫進入湘江灕江

區域優勢

漠川鄉境內林業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7.8%,森林蓄積量438082立方米,有林面積12527.9公頃。礦產資源有重昌石、水昌石、方解石大理石等。
榜上村碑記榜上村碑記
盛產油桐油茶、白果、松脂、竹木玉米中藥材,其中厚朴、杜仲產量興安縣第一,白果產量、木材儲量興安縣第二。地處山區,海拔高,落差大,水利資源豐富,已建成小水電站14個,總裝機容量230000千互\小時。山
區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漠川鄉每年出產各類松木杉木20000餘方。漠川鄉還種植有12000多畝三木藥材,已成為小有名氣的藥材基地。漠川獨特的山區小氣候是發展名特優高品質水果的有利條件。

農業生產

特色農業不斷發展,農業的基礎地們在結構調整中得到進一步加強,農民增收的渠道得到拓寬。漠川鄉以市場為導向,校正了農業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採取教育、引導、示範、服務、扶持的方式,從村情民意出發,改革了運作體制,初步扭轉了水田改種徘徊不前的局面,民眾的市場意識、品種意識、風險意識、科技意識和效益意識不斷增強。
漠川鄉
截止2016年底全鄉溫克葡萄種植達到一萬畝,葡萄年產值1.7億多元,特色產業--山蛙、野兔、山羊、油桃、獼猴桃。探索實施“農業+網際網路”、“農業+旅遊”、“農業+金融”模式,擴大農產品銷售,切實增加農名收入。

工業經濟

漠川鄉三年內新上工業項目25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980萬元,是歷史上新上項目最多的時期,形成了以林產品加工、礦產開發、水電開發為優勢的工業結構。

林業結構

漠川鄉注重發揮山區優勢,採取造、封、管、節的綜合措施,大力發展林業,松林套種毛竹和藥材,中、低海拔山區發展金銀花,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和白果早結豐產示範工程,下大力氣功發展沼氣建設,確保了漠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為漠川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漠川鄉漠川鄉
種毛竹5750畝,三木藥材4700畝,金銀花1760畝,名優水果3100畝,新引種獼猴桃300畝,白果1200畝,興建沼氣472座。林業的優勢、白果的優勢地位繼續得到鞏固。

基礎設施

五里峽公路和協興、保林、艷林、顯里4條通村公路的復工續建,馬竹塘、草子嶺等6條自然村公路的建設,以及保林、顯里公路三座橋樑建成,水毀橋樑的開工,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目標。移動通訊的開通,固定電話的增加,方便了漠川與外界的聯繫;
漠川鄉漠川鄉
農網改造的啟動完成了34個台區的建設,23個無電村通電工程逐步開工,漠川結束松槁照明的歷史;完成了村村通電視工程,漠川人足不出門便能了解世界各地,豐富了文化生活;
啟動了衛生院、鄉政府、宣傳科技文化站、中心校、中學等單位的辦公用房工程,榜上集市漸成規模;橋頭、久中、財金、白面等村委辦公樓的建成,改善了村級辦公條件;
以治理水患為主的河道疏峻、防洪堤、堰壩等水利工程的建設,為民眾提供了旱澇保收的條件;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實施進展順利。昔日“磨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旅遊資源

漠川鄉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典型山區文化鄉。明崇禎十年(1637年)中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到此一游,評價很高,並在其名著《徐霞客遊記》中作了詳細記述。有雕鑿精美,可與靖江王陵相提媲美的大古墓,太平天國的戰役遺址,“樟樹王”之稱達1800多年歷史的古樟,宏偉壯觀的石拱橋,風光旖旎的五里峽,意境悠遠的莊子水濱,“自然空調”之稱的馬頭岩,被廣西著名詩人莎紅稱讚為“千里馬”的漠川河,形象逼真的船山,
千奇百怪凼地岩,寬闊無比老虎沖岩,如詩如畫的茶源張家界風光,龍脊風貌的協興梯田,形態各異的協興九十六鳳,盛極一時的保合古廟,獨一無二的貞潔牌坊,風塵依舊的長洲古街,錯落有致的今古銀杏林,瑰麗無比的花苞山,古樹參天的艷林原始森林,香淳甜潤的紅薯酒,鮮味可口的油茶,美味佳肴中的一道珍品——協興臘肉。
生態旅遊不斷發展,以傍上古村、長洲張家崎兩個“桂北老家”的建設為力點。以江西田、鐘山平、馬家、座山等村為輻射帶,全面推動鄉村旅遊業。目前傍上古村修繕,張家崎登山步道、銀杏公園、景觀渠道,環村水系等基礎設施基本修建完成。

名優特產

漠川不僅是風景優美的景區景點,還有獨具一格的漠川風味小吃。漠川油茶,色香味俱全,協興臘肉,脆生生的,肥而不膩。遊玩漠川,熱情、淳樸的農民一定會以油茶相待,以花生仁玉米粒米花茶油等原料,炒上一鍋炒食,做一鍋含茶葉的鮮湯,鮮湯煮沸時,
舀一碗炒食,放上一瓢湯,小口品嘗,鮮湯、玉米花生仁、米花各味襲來,令人滿口溢香,美味濃郁,讓人意猶未盡。協興臘肉經煙燻火燎,顏色紅中帶黑,乍看起來,欲滴的豬油,令人垂津潛溢,朋友相聚,取下臘肉,開水洗淨,切好煮沸之時,誘人的香味瀰漫整屋。臘肉皮硬但脆,只輕輕一咬皮就斷了,細細品嘗,全身舒暢。臘肉吃得再多也不膩人,讓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