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馬街道

演馬街道

演馬街道位於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地處焦作市東郊,距市中心約15公里,原為九里山鄉,轄22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演馬街道
  • 地理位置河南省焦作市
  • 面積:35.3平方公里
  • 人口:21000人
概況,沿革,基本概況,企業發展,農村經濟,基礎設施,

概況

演馬街道位於馬村區東北部。北依太行山脈,南鄰新(鄉)焦(作)鐵路。面積35.5平方千米,人口22897人。轄演馬、西演馬、前夏莊、後夏莊、王張、小盧莊、倉上、亮馬、陸村、趙屯、高寨、山後、北莊、寺莊、耿、聵城寨、前蔣、油蔣、韓蔣、趙蔣、位村、官莊22個行政村。境內有馮營、位村、九里山、演馬等煤礦。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聵城寨遺址。周武王伐紂時的演馬場、亮馬台遺址尚存。
[郵編]454173 [代碼]410804007:~200演馬村 ~201西演馬村 ~202前夏莊村 ~203後夏莊村 ~204王張村 ~205小盧莊村 ~206倉上村 ~207亮馬村 ~208陸村 ~209趙屯村 ~210高寨村 ~211山後村 ~212北莊村 ~213寺莊村 ~214耿村 ~215聵城寨村 ~216前蔣村 ~217油蔣村 ~218韓蔣村 ~219趙蔣村 ~220位村 ~221官莊村

沿革

1979年建九里山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由郊區劃入馬村區。1997年,面積37.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大演馬、西演馬、王張、前夏、後夏、小蘆莊、倉上、亮馬、趙屯、高寨、陸村、前蔣、油坊蔣、趙蔣、韓蔣、聵城寨、山後、北莊、寺莊、耿村、位村、官莊22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九里山鄉,設立演馬街道辦事處,管轄原九里山鄉行政區域,辦事處駐安陽城村。

基本概況

總人口21000人,耕地面積30000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歷史上就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2005年撤銷九里山鄉,設立演馬街道辦事處。該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突出實踐特色原則,認真落實“二十字”方針,將新農村建設放在全新的背景下重新審視,發揮自身優勢,變“輸血”為“造血”,進一步加大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力度,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廣大人民民眾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使新農村建設再上新台階。演馬街道農業總產值完成3800萬元,營業收入完成5200萬元,出口創匯完成35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額2900萬元,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堅定不移地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紮實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村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逐步走出一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的農村發展新路子夯實城鄉共同繁榮的基礎。
街道一角街道一角

企業發展

該街道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辦戰略,緊緊抓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不動搖,力求實現新突破。為了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該街道推行了一抓到底的項目服務體制,每個項目都配備一套服務班子。在具體工作中,該街道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已引進投產企業達產達效,重點抓好磚機製造、黃河電源、鋁酸鈣粉等企業生產;一手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全力抓好已引進的投資2億元的東方嘉園、鑫園名苑、銀河置業3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昊星碳素二期項目,同時運作投資1.5億元的氟化鋁項目及投資1000萬元的砌塊項目,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此外,該街道充分盤活閒置場地和廠房資源,瞄準不同層次的企業主體,全力招商引資,力爭轄區內現存的場地全部達到綜合利用,促使閒置場地效益最大化、最最佳化,確保項目投資額一年一個新台階,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該街道做好現有工業企業的扶持服務,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效益,派出工作組做好昊星碳素、黃河電源、中利科技等現有企業的跟蹤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街道建立領導分包企業制度,積極幫助企業分析市場、聯繫銷路、技術創新。目前,該街道美雅圖度假村、耿村鐵廠等一批死滯企業的生產運轉能力和經營效益正在逐步回暖。
企業工地企業工地

農村經濟

演馬街道的農業基礎地位沒有變,發展農業的勢頭沒有減,助農增收的步伐沒有緩。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戰略突破,按照‘做強特色產業、統籌鄉村發展、打造新式農民’的發展思路,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多輪驅動,全力推進農業農村工作,轄區農村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逐步走出一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的農村發展新路子。該街道按照“以工業化理念發展新農業、以城市化標準建設新農村、以市民化標準培育新農民”的建設思路,擴大農村集體經濟總量,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該街道以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推進農村經濟總量的擴張,實現以工業反哺農業的目的。同時,該街道堅持“公司+基地+協會+農戶”模式,實現農業向集體化、規模化、技術銷售一體化發展。目前,該街道逐步推廣陸村、倉上村運行的車間式生產、工業化管理雙孢菇生產模式,讓更多農民走上致富道路;充分發揮11家專業合作社作用,在該街道培育一大批飼養、種植專業戶,促使效益最大化。該街道共組建專業合作社(協會)12家,協會會員達到138個,帶動328戶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種植業種植業

基礎設施

該街道審時度勢,將新農村建設放在全新的背景下重新審視,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為總領,緊緊把握南水北調過境和壓煤村搬遷的有利時機,以科學規劃為前提,結合各村實際,按照“統籌發展、整體推進,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工作方針,大力實施新型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在新型農村建設過程中,該街道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全面加快農村道路、環境、照明、水利等硬體設施建設,實施飲水工程、旱廁改造、沼氣池建設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有效改善了轄區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據統計,今年年初以來,該街道總計投入8000萬元,實施了亮馬新村建設項目,新建房屋11.9萬平方米,硬化道路6.5公里,實施綠化500平方米,敷設排水管網4公里,實施飲水工程2處,解決了30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在此基礎上,該街道結合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品”的原則,為新型農村建設賦予特色和“靈魂”。目前,該街道湧現出“特色產業村”、“鄉風文明村”、“環境宜居村”、“民主法制村”等新型農村6個,民眾的幸福感與日俱增。倡導文明新風,構建和諧社會。
道路道路
演馬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