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第二中學

湖州市第二中學

湖州市第二中學(Huzhou No.2 High School)坐落在湖州市學士路,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

學校創辦於1901年,1915年,隸屬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更名為“東吳大學吳興附屬中學”,是當時湖州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學。1952年,與湖郡女子中學合併,1958年,改稱湖州二中,1977年,被確定為浙江省重點中學,1998年,學校國中、高中脫離,高中部遷入湖州市學士路新校址。

截至2018年9月,校占地面積20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0平方米,全校共45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2000餘人,正式教職工22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州市第二中學
  • 外文名:Huzhou No.2 High School
  • 簡稱:湖州二中
  • 校訓:誠、愛、勤、毅
  • 創辦時間:1901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現任校長:江旭峰
  • 知名校友談家楨欽俊德高尚蔭、王仁、陸振揚
  • 所屬地區:中國 浙江省 湖州市
  • 主要獎項:浙江省文明單位
    浙江省國防教育先進集體
    浙江省先進學校
    浙江省綠色學校
    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強學校
  • 主管部門湖州市教育局
  • 學校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學士路2號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硬體設施,占地面積,學生公寓,圖書館,藝體設施,師資力量,高考成績,學校榮譽,辦學特色,學校發展,學校領導,黨委書記、校長,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副校長,傑出校友,

歷史沿革

湖郡女子中學時期
1878年,美國基督教會在上海嘉定縣南翔鎮設立悅來書塾,後分男女兩校,男校名華英學堂,女校名文潔女塾。
1901年兩校遷到湖州馬軍巷。女校遷來後即更名為湖郡女塾。
1906年在海島建新校舍(原湖州師專和湖州賓館處),隨即遷入。
1907年增設中學部(原為國小)。
1927年改稱為湖郡女子中學。抗戰期間,因校舍被日寇占領毀壞而一度停辦。
1939年底開辦女子補習班,後兼收男生而稱為海島中學。共辦了五年。
抗戰勝利後,即在1945年底海島中學結束,1946年又恢復湖郡女子中學名稱。
東吳大學吳興附屬中學時期
1901年華英學堂從南翔鎮遷到馬軍巷,1904年又遷到天寧巷。
1906年在海島建立中西學堂(現在十二中處),華英學堂隨即併入。1910年改為海島中學。
1915年又改為東吳大學第三附屬中學,屬蘇州的東吳大學管轄(東吳大學就是現蘇州大學前身)。
1932年將東吳大學在湖州的第三附屬中學與在上海的第二附屬中學合併,在湖州建立東吳大學吳興附屬中學。抗戰爆發後,學校被日寇占領。
1938年2月,部分師生逃到莫乾山辦臨時中學,另一部分師生轉輾幾天到達上海,與蘇州的第一附中在上海建立東吳大學蘇州吳興臨時聯合附屬中學。
1938年8月在莫乾山的臨時中學奉東吳大學校長之命也遷往上海,併入臨時聯合附中。
1941年15月8日,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對美英宣戰而進襲上海租界,占據聯中的穆爾堂,這部分師生只能併到聯中的另一處大陸商場繼續上課,1942年1月因戰事停辦。
1942年1月26日聯合附中二十餘人組織起來,另借租房子,辦起正養中學。抗戰勝利後,於1945年9月1日正養中學名稱取消,恢復東吳大學蘇州吳興臨時聯合附中的名稱。
1945年12月5日蘇州附中奉命先回到蘇州復校。而吳興附中因在湖州的校舍被日寇嚴重破環,師德堂大樓在1945年2-3月間被日軍夷為平地,故暫不能回湖州。
1946年8月吳興附中遷回湖州,9月開學,恢復東吳大學吳興附屬中學名稱。
湖州市第二中學時期
解放後,1952年12月東吳大學吳興附中與湖郡中學正式合併,建立湖州初級中學。
1957年改為湖州第二初級中學。
1958年改為湖州第二中學。
1977年底被評定為省重點中學。
學校於1997年被評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1998年10月,湖州二中新校園落成。

辦學條件

2012年,學校占地面積20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0平方米。目前全校共47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2000餘人。正式教職工208人。專職教師196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69人。在他們中有省特級教師2人,省級功勳教師1人,省教壇新秀3人,省級師德楷模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3人,市級教學明星9人,市級教學能手16人,市教壇新秀14人,湖州市第一批中國小名校長一人,第一批名教師16人。全體專職教師具有本科學歷的占99%以上,獲得教育碩士學位的7人。
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3幢學生公寓,總建築面積7440平方米;同年新竣工1個4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10個塑膠籃球場、6個塑膠羽毛球場和一個標準塑膠網球場等先進體育場地也已正式投入使用;2013年全校共有電腦591台,每4.75個學生擁有一台電腦;2017年各教室安裝全新智慧型教學平板,大大提升教學效率。

硬體設施

占地面積

1998年學校遷入湖州市學士路新校址時,校園面積為100000平方米(約合150畝),建築面積為17900平方米,擁有兩幢迴廊相連的教學樓、一幢配有20個高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的實驗樓,一座食堂、兩幢普通學生宿舍等設施。2001年學校開始二期工程,新征土地100000平方米(150畝),使學校整個占地面積達到200000平方米。2002年新竣工投入使用新教學樓一幢,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學生公寓

1999年竣工投入使用兩幢帶衛生間的學生公寓樓,總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3幢學生公寓,總建築面積7440平方米。
湖州市第二中學

圖書館

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圖書信息大樓,建築面積達8360平方米,圖書館書庫一間,學生閱覽室2間,教師閱覽室1間,共有藏書86000冊,每年學校訂閱的雜誌種類超過300種,全部對師生開架借閱,擁有專門計算機教室3間,語音教室3間,100台計算機同時上網的電子閱覽室,200個座位的學術報告廳,安裝有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電視演播和閉路電視系統,並且安裝了天文觀測台等先進設施。2003年學校為每個教室都配備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超過了60間,為每位一線的教師配備了先進的筆記本電腦,進一步完善了校園電腦網路系統等設施,2013年全校共有電腦591台,每4.75個學生擁有一台電腦.

藝體設施

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築面積達8500平方米的藝體館,擁有標準的帶500人看台的室內籃球場、桌球房、形體房、體操房、健身房等設施,完全滿足學校雨天等體育活動。2003年新竣工1個4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10個塑膠籃球場、6個塑膠羽毛球場和一個標準塑膠網球場等先進體育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精良的師資隊伍,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省功勳教師宋萱,省中國小正高級教師、省化學特級教師江旭峰,陳香梅教育基金會全國優秀教師羅展華,省中國小正高級教師、省政治特級教師張建慶,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朱建民,省師德楷模胡一兵、蔡軼佳、錢建琴,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旭峰、賈桂強等。目前,有省特級教師2名、省中國小正高級教師2名、市級學術帶頭人4名、市教學明星14名、市教學能手20名、市教壇新秀18名等。獲得省市級榮譽稱號的老師累計200人次。

高考成績

湖州二中在2018年高考中,一段上線率大幅提升,達到48%,創二中歷史新高。
湖州二中2017年高考成績一段上線率33%。其中曹家楊同學取得680分的好成績!保送生班一段上線率達88%,創歷史新高!
湖州二中2016年應屆一本重點上線人數為259人,理科205人,文科54人,重點率達37%。理科有兩位同學獲得700以上高分。
湖州二中2015年高考再創佳績,其中重點上線人數為254人,理科190人,文科64人,重點率超35 %,創歷史新高。
湖州二中2014年高考,重點上線人數為248人,其中理科197人,文科51人,重點率再創佳績。
湖州二中2012高考本科一批上線245人(其中理科198人,文科47人)。

學校榮譽

日期
獲獎內容
1987
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一直保持至今
1991
省國防教育先進集體
1997
省一級重點中學
2008
首批省體育特色學校(定向運動)
2010
省(2004-2009年)教育科研“百強學校”
2010
省2004-2009年教育科學研究“百強學校”(銅牌)
2013
首批省數字校園示範建設學校
2014
省16所必修課分層走班教學試點學校之一
2014
省9個普通高中學科專業教室建設試點學校之一
2015
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
2018
“中國STEM教育2019行動計畫”種子學校

辦學特色

校徽
紅色的飄帶代表二中像飄帶一樣飛翔向上 綻放它的光彩 中間的一支毛筆表明二中翰墨飄香二中的學子就像毛筆一樣筆直做人
校訓
誠、愛、勤、毅
辦學理念
明德致用,務實創新
學校精神
自強不息,追求卓越
特色目標
卓爾不凡,越而不已
核心文化,卓越教育
辦學定位
市內領先,省內一流,人文底蘊深厚,科學精神見長,國際視野寬廣的浙北名校
育人目標
大氣、睿智、高雅、從容的現代卓越人

學校發展

湖州二中湖州二中
湖州第二中學坐落在湖州市學士路,創辦於1901年,2011年12月成功地舉辦了湖州二中建校110周年慶典。學校於1997年被評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1998年學校國中、高中脫離,高中部遷入湖州市學士路新校址。2018年8月起由江旭峰同志任校長兼黨委書記。
1998年學校遷入湖州市學士路新校址時,校園面積為100000平方米(約合150畝),建築面積為17900平方米,擁有兩幢迴廊相連的教學樓、一幢配有20個高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的實驗樓,一座食堂、兩幢普通學生宿舍等設施。1999年竣工投入使用兩幢帶衛生間的學生公寓樓,總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築面積達8500平方米的藝體館,擁有標準的帶500人看台的室內籃球場、桌球房、形體房、體操房、健身房等設施,完全滿足學校雨天等體育活動。2001年學校開始二期工程,新征土地100000平方米(150畝),使學校整個占地面積達到200000平方米。2002年新竣工投入使用新教學樓一幢,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圖書信息大樓,建築面積達8360平方米,圖書館書庫一間,學生閱覽室2間,教師閱覽室1間,共有藏書86000冊,每年學校訂閱的雜誌種類超過300種,全部對師生開架借閱,擁有專門計算機教室3間,語音教室3間,100台計算機同時上網的電子閱覽室,200個座位的學術報告廳,安裝有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電視演播和閉路電視系統,並且安裝了天文觀測台等先進設施。2003年學校為每個教室都配備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超過了60間,為每位一線的教師配備了先進的筆記本電腦,進一步完善了校園電腦網路系統等設施,2013年全校共有電腦591台,每4.75個學生擁有一台電腦;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3幢學生公寓,總建築面積7440平方米;同年新竣工1個4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10個塑膠籃球場、6個塑膠羽毛球場和一個標準塑膠網球場等先進體育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學校辦學始終以培養學生堅持“服務於祖國,奉獻於人民”的人生信念,成為“頂天立地有本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學習工作的一代新人為宗旨。“頂天”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昂揚的激情,有堅定正確的方向;“立地”就是要能夠求真務實、踏實肯乾、團結協作,有艱苦樸素的作風;“有本事”就是要有知識、有能力、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不斷開拓創新。走出二中的學生要達到 “四個一”的具體要求:
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二中學生在獨立人格的追求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志在報效祖國,服務社會,奉獻人民。
一股高雅文明的正氣:二中學生品德優良,人格健全,熱愛生活,學會審美,誠實守信,協作共事,具有團隊精神。文明禮貌,正直高雅。
一身高品位的文化素養: 二中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獨立思考、探求新知識的精神,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面寬,基礎紮實,敢於冒尖、學有所長、主動發展,有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一副強壯健美的體魄:二中學生熱愛體育、自覺健體,能根據自身的身體和生理特點,學會健身的技能和方法,講究衛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心理健康,精力充沛。
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的可持續發展,學校注重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富有敬業精神、充滿改革活力、追求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學校花園學校花園
一、加快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1.創造教育現代化良好的條件。1999年就成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構建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教師改革課堂教學,為學校教育現代化提供更好的物理環境和條件。
2.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全體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切實轉變單純地傳授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實踐證明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在該校不是擺設而切切實實提高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容量與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
二、切實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
1.全體教師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教育事業服務,進一步強調教師職業的奉獻精神,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已經成為該校教師的基本信念。為辦好湖州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體教師盡心盡職,立足崗位,做出貢獻。
2.抓好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水平。開展校本培訓,加強與外校與外地區的交流,多次組織教師到上海、杭州等教育先進地區的優秀學校參觀訪問,同時教師自身也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式轉換,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學校鼓勵年輕教師積極報考在職教育碩士。該校已經有多名教師獲得教育碩士學位
3.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使教研組和備課組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教研組中廣泛深入地學習教學教育理論,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開展聽課評課並逐步實現微格化,深入進行教學質量的分析,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切實加以改進。
4.進一步加強師資的梯度建設。學校非常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實施校本培訓,繼續抓好青年教師“五個一”培養計畫,進一步落實新老結對助教工作,組織教師外出取經,校內開設公開課並進行錄像評課,積極推薦青年教師參加省市優質課評比,學校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積極搭建舞台,創造條件,使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取得長足的進步,分別在全國、省、市各項教學比賽中獲獎。該校還著力培養各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積極構建名師工程,許多中青年教師在各自的學科領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取得驕人的成績。
5.加快學校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和考核制度,通過改革來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率先在全市進行人事分配製度的改革,基本原則是“按需設崗、優質優酬,優勝劣汰,拉開差距”。通過改革來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推動全校工作的開展。為此學校進行多方面改革,為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提供依據和打好基礎。
①建立公正合理科學的教師評價制度。搞好人事分配製度的改革的前提就是評價。學校將建立自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學校評價四方面相結合的評價考核制度。
校河校河
②修改和完善高考獎勵制度。考上理想的大學是每一位學生和家長的願望,是人民的意願和利益所在,不斷提高該校的高考水平與質量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重要方面,學校通過對高考獎勵制度的完善,不斷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讓社會和家長滿意。
三、學校注重教育科研促進教學質量
學校大力營造教科研氣氛,全體教師進一步強化了科研意識,以科研為先導,逐步實現教學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成為科研型的教師。2003年大型課題《發展性預科教育模式——城市重點高中全面施行素質教育的實踐研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確立為“十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是浙江省惟一有立項的中學。以此研究為載體,精心組織,全力打造,全面推進科研興校,根據學校特點和實際,確立了以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相結合,以套用研究為主的工作重點,課題研究更貼近教育和教學實際,更切實解決教育教學實際的常見問題。
學校定期編輯學校教育科研成果集和報刊,交流教育科研信息,現已編輯了研究性學習和教師說課等多個專集。實踐和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我們學校發揮自身優勢,主要開發兩類校本課程:一是發揮重點中學基礎教學強的優勢,開發基礎型課程,二是發揮研究性學習實施早、規範好,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優勢開發拓展型課程。要努力形成有湖州二中特色,體現湖州二中水平的校本系列課程。截止2013年由該校老師主編多種教學輔導用書已出版發行。學校以德育為首,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為國植賢德為先
學校德育工作注重針對性、導向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進步,學校將整合多元的德育內容,探索和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機制和新載體。在全校實施德育導師制,挑選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具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具有較強親和力的教師組成導師團,真正體現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思想,也增強了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策劃、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行為品德,充分體現二中學生一身文明高雅的風度。該校按照“一項原則”、“二種意識”、“三個層次”、“四個緯度”的實施方略,形成“以貫徹《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為中心,以四大節日活動為基本載體,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線”的二中德育特色。
1.“一個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實現德育內化:學校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以完善人的道德為始終目標,把對學生的教育,由“外求他塑”轉化為“內求自塑”。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強烈的自我完善的追求,有對自己負責,把自己塑造好的能力。學校要為全體學生創設寬鬆的環境讓學生在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中,自主策劃和實施各項德育活動,達到自我體驗與升華。
2.“兩種意識”。樹立“全球意識”、“現代意識”,為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將更開放,而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具有高素質的各類人才隊伍。引導學生了解國情、了解世界形勢,包括國際國內政治生活的人和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學生生活中關注的熱點問題。關心國家發展的前途、命運,使政治思想教育成為學生自身的強烈需求,具有“全球意識”和“現代意識”。
3.“三個層次”:德育工作中根據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年級特徵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目的、有計畫、有重點地形成高一到高三的遞進層次,從而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一年級突出抓好“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鞏固和發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成效,提升學生道德行為、道德認知道德心理和道德能力等品德的內在氣質、涵養、風度和水平。高二年級推進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教育。充分發揮學生會、團委的作用,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完善自我,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高三年級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三觀”教育為主線。以學校業餘黨校為主要陣地,實現黨的理論、基本知識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以堅定學生的政治信念,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
4.“四個緯度”:學校將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四大節日”活動。把“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作為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寓教育與活動之中,使學生增進對社會、對國情、對科學、對人類發展的體驗與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
學校積極實施新課程計畫,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探索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研究型課程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以及發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與學習能力。該校提前一年開展研究性學習,積極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新課程體系,依託教研組、備課組,切實開展新教材的學習和研討。重視對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和研究,加強選修課活動課程的建設,重點抓好研究性學習的教育和管理。這樣使該校的研究性學習向規範化、科學化方向邁進。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重點配置了創新實驗室、天文地理實驗室、無土栽培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驗場地,同時,加強和完善了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從課時的設定、課題的選擇、教師的指導、活動的開展到成果的形成及測評,一系列工作規範而有條理,並顯示一定的成效和影響,吸引了省內外兄弟學校領導和同行的參觀學習。該校基本構建了以過程研究為主線的目標體系,並以學年為單元,確定各階段的課程目標。
[高一]以“人與社會”為主題,著重培養學生科學的問題意識,培強學生的綜合、整體認識能力。以人文精神與科學態度,從社會生活的現實與未來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判斷問題的價值。
[高二]以“人與自然”為主題,著重培養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並具有初步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設計方案),構建知識模型,提高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為學生研究問題思維模式上的創新意識打下一定的基礎。為學生研究的發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礎。
三、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理念
學校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愛好、興趣、特長。
青少年在高中階段,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時期,在這關鍵的時刻,應以學會科學鍛鍊的方法,促進學生的身體朝著正常的、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從學校領導至教師都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育人新觀念,不只著眼於上好在校期間的體育課,而忽視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的體育健身能力,除了培養學生必要的運動技術技能外,應考慮“終身體育”的要求,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未來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著重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和參與意識,能夠使體育成為學生人生價值觀的一部分。因此學校實施了體育教學整體改革實驗研究,著重考慮學生特點,課內外教學、活動採用自主選項法,充
分體現出學生在選項時按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特長。尊重學生個性,創造條件讓每個體能、個性、潛能各有差異的學生充分得到發揮,發展其特長,開發個性優勢,例如體力與智力完美結合的新興定向運動,就深受學生的歡迎。著重提高學生對體育課、活動課的學習、活動興趣、愛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使學生直接對某項體育活動的自身價值產生一種渴求趨勢,由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滿足他們直接體育需要。促使體育教育必須滿足每個學生的“教育需求、身體需求、情感需求”,以求得每個學生和諧的發展的體育教育意義。成功地構建了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整體方案,建立體育課教學“二段型”教學形式和課外體育活動按興趣分組的形式,研究“二段型”教材建設的最佳化組合,實行競技教材化。編制一套學校高中階段體育教學試行綱要。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措施,歷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1997年被評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從1998年遷入新校址以來,每年的高考升學率及重點率穩步上升。1999年趙樂、施瑋同學更是位列全省高考理科第二、四名。學校建立了“優秀學生培養工程”,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潛力,學科競賽屢獲佳績。學校德育創出了特色,在省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
學校1987年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單位稱號並一直保持至今,1991年被授予浙江省國防教育先進集體,1992年全國和浙江省讀書先進集體,1999年學校黨支部被授予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1993年被評為浙江省先進學校,1991年和1999年分別被評為浙江省德育先進集體,2002年被授予浙江省綠色學校, 2000年和2003年被評為浙江省先進團委,2006年被授予省五四紅旗團委。 1999年被授予浙江省中學生先進業餘團校和“曙光計畫”省級示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結出累累碩果,該校是浙江省15所綜合實踐課實驗學校之一,2003年是浙江省教育廳點名在大連全國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進行交流的四所學校之一。2004年,被授予“中學生素質拓展計畫試點學校”。2006年、2008年被授予空軍招收飛行員先進工作單位。2007年被授予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2008年被授予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首批浙江省體育特色學校。2009年被授予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10年被授予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強學校。
2018年,學校占地面積20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0平方米。目前全校共45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2000餘人。正式教職工224人。
學校擁有精良的師資隊伍,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省功勳教師宋萱,省中國小正高級教師、省化學特級教師江旭峰,陳香梅教育基金會全國優秀教師羅展華,省中國小正高級教師、省政治特級教師張建慶,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朱建民,省師德楷模胡一兵、蔡軼佳、錢建琴,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旭峰、賈桂強等。目前,有省特級教師2名、省中國小正高級教師2名、市級學術帶頭人4名、市教學明星14名、市教學能手20名、市教壇新秀18名等。獲得省市級榮譽稱號的老師累計200人次。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校長

江旭峰,湖州市第二中學校長、兼任黨委書記。浙江省中國小正高級教師,浙江省化學特級教師。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高中化學教學和學校管理工作,曾擔任湖州二中副校長、南潯中學校長和湖州市教科研中心主任,現任湖州二中校長。曾為浙江省首批中國小骨幹教師高級訪問學者,浙江省首批中國小“5522”名師名校長培養人選,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化學)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
江旭峰江旭峰
現在兼任浙江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浙江省化學學會副理事長,長三角基礎教育高中化學學科專家,浙江省名師網路工作室導師,湖州市第一層次名教師導師。
先後榮獲浙江省首屆"網際網路+名師"十佳網路工作室、“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湖州市“1112”人材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湖州市第一層次名教師”、“湖州市先進教師”、“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浙江賽區)園丁獎”、“湖州市教學明星”、“湖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湖州市第二中學
劉丹,中共黨員,高級教師,教育碩士,浙江省青年崗位能手,浙江省青聯委員,“浙派名師”培養對象,湖州市教壇新秀。現任湖州二中黨委副書記、副校長。2010至2011年公派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工作交流,並在北卡大學進修學習;2017年公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學;2017學年在杭州第二中學掛職副校長。
連續多年擔任湖州中學創新實驗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曾在市高中英語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第一名。已有近20篇論文在《中國小外語教學》《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教學月刊》等刊物發表,其中,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4篇。主持或執筆省市級教科規劃課題7項,開發市級精品選修課程2門。指導的學生在國家和省市級英語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副校長

蔡明華蔡明華
羅展華羅展華
羅展華,湖州市第二中學副校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1997年被評為市師德標兵,2000年被評為市教學明星,2001年獲“陳香梅教育基金會”第三屆全國優秀教師獎,2004年被評為市首批名教師(第二層次)。湖州市直屬高中數學名師工作室導師。
蔡明華,湖州市第二中學副校長。1985年湖州師專政史專業畢業。1985年至2002年在湖州市織里中學任教,1997年擔任織里中學政教處副主任,1999年擔任政教處主任。2002年借調到湖州中學,2004年擔任湖州中學教導處副主任,2009年至2012年擔任湖州中學政教處主任。期間,參加浙江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法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結業。曾被評為湖州市師德標兵、市優秀德育工作者。
鄭璐鄭璐
鄭璐,湖州市第二中學副校長,中學生物高級教師。在湖州二中工作已有23年,對學校有著深厚的感情。從班主任、年級組長到教務處主任,工作上任勞任怨,充滿熱情,2017年當選湖州市政協委員。先後榮獲湖州市第六屆市級教壇新秀,湖州市第二屆市屬級教學能手,湖州市事業家庭兼顧型先進個人,浙江省生物競賽“園丁獎”等榮譽稱號。

傑出校友

裘明德:49年高中畢業,56年山東醫科大學畢業,84年至86年獲美國哈佛、密執安等大學三張研修證書,現任蘭州醫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享受國務院津貼。
裘明德在德國進行學術交流裘明德在德國進行學術交流
張玉花(上海航天局登月總設計師):86屆高中校友,現為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探月工程某型號總指揮、研究員、上海市宇航學會高級會員。在她身上展現了新一代女科技人員經過自我不懈努力,與男同胞們並肩戰鬥,讓“嫦娥奔月”這美麗傳說和“敦煌飛天”這千年飛天夢想變為了現實的風采;展示了新時代女性熱愛航天事業,為完成飛天任務無怨無悔忍受壓力的寬闊胸懷,和自尊、自信、自力、自強追求完美的優秀品德。
慎海雄:1985年高中畢業,1989年杭州大學畢業,任新華社浙江分社采編主任、黨組成員、高級記者(正高)、新華社首屆“十佳記者”,享受國務院津貼,現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黨組書記。
沈宏煒:1985年湖州二中畢業,中國技巧運動員,1988年5月,她和隊友在全國技巧冠軍賽上,奪得“混雙”第二套冠軍,1989年獲全國技巧錦標賽第一套冠軍。1989年10月她代表我國參加在前蘇聯里加市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盃技巧賽,她與隊友摘取了“混雙”第二套金牌和全能銀牌,成為湖州第一個世界冠軍。為此,1989年被評為浙江省“十佳”運動員,並載入《中國當代青年名人大辭典》。任浙江省體工大隊教練。
黃擁軍:1983年湖州二中畢業,中國技巧運動員,1988年獲全國技巧第一套冠軍,1990年獲全國技巧及全能第一套金牌。1991年在第八屆世界盃技巧賽中與隊友合作,獲男子四人全能第四名,1994年在第十一屆世界技巧錦標賽中與隊友合作,獲男子四人全能,第一套和第二套三項冠軍,並與隊友合作,獲混合團體冠軍。1987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94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朱培坤:浙江湖州人,深圳市百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教授;成都百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百綠生物染色體雜交研究所所長。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技術的發明人,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學術理論的奠基人,高等植物多基因改造的開拓者。套用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技術,創造出豌豆—玉米、小麥—玉米、水稻—玉米、高粱—水稻、大米草—水稻、玉米—水稻和玉米—小麥等一系列新類型糧食作物。相繼發表《多基因工程試論》、《高等植物綱間雜交的探索》、《植物遺傳工程轉化學初探》和《高等植物的第三類雜交——染色體雜交》等學術文章。由山東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資助出版海內外唯一的一本高等生物(植物)染色體雜交的專著《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
蔣承菘: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1954年畢業於湖州初級中學(今湖州二中),歷任中國古生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
盧良恕:著名農學家、小麥育種、栽培、農業與科技發展專家。高中時期就讀於東吳大學附中(今湖州二中),1940年高中畢業後進入南京金陵大學農藝系學習,隨後在中央農業實驗研究所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工作。1954年,由他主持選育的早熟、抗銹、豐產的“華東6號”等系列小麥優良品種推動了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小麥生產。在農業巨觀研究領域,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把傳統的糧食觀念轉變為現代”、“種植業三元結構”、“現代集約持續農業”等重要戰略觀點。1994年盧良恕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農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盧良恕在小麥育種、栽培、區域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科技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為我國的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仁:我國著名力學家、地球動力學家和力學教育家。1938年於東吳大學附中(今湖州二中)畢業後進入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學習。1948年,王仁於美國華盛頓大學航空工程系攻讀研究生課程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53年獲美國布郎大學套用數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力學系和數學系。70年代初期,他走上力學與地質學相結合的研究道路,開闢了中國地球動力學的新領域。1980年王仁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塑性動力學和地質構造應力場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均有較大影響,為中國塑性力學和地球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作出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
王仁王仁
欽俊德:我國著名昆蟲生理學家。1933年於東吳大學附中(今湖州二中)畢業後進入東吳大學生物系學習,而後又於1950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獲理科博士學位,後轉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任榮譽研究員。回國後,他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昆蟲生理研究室。曾先後任教於北京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昆蟲研究所、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他在研究除滅農作物害蟲方面碩果纍纍,曾先後四次獲國家和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欽俊德於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為我國的昆蟲生理學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徐獻瑜:1928年東吳三附中高中畢業,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計算數學專家、中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1922年,徐獻瑜考入東吳三中(今湖州二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高中畢業後被保送至蘇州東吳大學。1932-1934年徐獻瑜在燕京大學物理系學習,畢業後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深造並獲哲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第一個獲博士頭銜的中國人。1956年,他在蘇聯編出了中國人寫的第一個電子電腦程式。徐獻瑜先後在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任教;並歷任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主任、中科院計算中心研究員、全國計算數學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徐獻瑜教授為我國計算數學和計算機軟體研究和教育事業,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高尚蔭:著名微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病毒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5年畢業於東吳三中(今湖州二中),並考入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而後於美國耶魯大學深造,並於1935年獲得博士學位。1945年他去斯坦利(美著名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實驗室從事病毒學研究,而後於1947年在武漢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病毒學研究所。高尚萌歷任武漢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病毒學武漢研究所所長。高尚萌於1980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他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病毒學實驗室、病毒學專業和微生物學專業,對中國微生物學和病毒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談家楨: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高中時期,談家楨就讀於東吳三中(今湖州二中),高中畢業時他以優異成績被保送至蘇州東吳大學學習,而後又於 193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學深造並取得碩士學位。1934年,談家楨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並師從現代遺傳學先驅、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摩爾根教授。1937年,談家楨回到了祖國,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並歷任復旦大學校長、中國遺傳學會會長。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談家楨一生致力於遺傳學的教學與研究,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遺傳學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99年國際上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64年發現的一顆編號為3542號的小行星為“談家楨星”。 這既是對談家楨在遺傳學領域所取得的開創性成就的一種肯定,也是對他終身不渝、孜孜不倦於中國科研和教育事業精神的禮讚。
談家楨談家楨
潘德明:腳踏車環球旅行家,1930年6月,潘德明秉持信念,歷時七年,行程數萬公里,從參加上海組織的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開始,經杭州、廣州、由海口進入越南,行到清化,僅剩一人,遂把徒步改為騎腳踏車,途經亞、非、歐、美、澳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環球旅行。1937年6月從緬甸回到祖國的雲南。途中受到29國元首、政府首腦、部長和著名人士接見,曾拜會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聖雄甘地尼赫魯,在美國受到羅斯福總統的接見和獎勵。1976年辭世。
裘明華:我國著名醫學寄生蟲學和醫學昆蟲學專家。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附屬中學(今湖州二中),高中畢業後進入東吳大學醫學系學習。曾先後任教於上海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黃首民:原名黃墨林,湖州青山人。青年時代曾就讀於基督教教會創辦的湖州海島中學(湖州二中前身),畢業後留校任教,結識上海來湖求學的吳成棟,成為吳門常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接受過西方民主思想的黃墨林火速奔赴前線,投身革命,參加了保衛漢口的戰鬥,並被湖北革命軍政府的都督黎元洪任命為前線督戰員。清軍潰退後,調任革命軍總指揮部黃興的衛隊長。漢陽失守後,他與黃興等人一起去南京參加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盛典。回滬途中,黃興為其改名“首民”,意即參加武昌首義之民。1913年,經孫中山推薦,他與榮毅仁等人一起赴美留學,先入密蘇里州派克大學(Park University)攻讀農科,尤專植棉。後又入阿拉巴馬(Alabama)工業學院,於1916年畢業。畢業後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修學商業組織及管理學。居美時曾獲得清華獎學金。1917年學成歸國。 “五四”運動爆發後,黃首民積極參加民主愛國運動,斷絕與日本的工商關係,並動員工廠員工抵制日貨。1976年於上海逝世。
王會悟:1898年7月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6歲開始受古典文化啟蒙,13歲就獨自辦起了桐鄉縣第一所女子國小,20歲到湖州湖郡女塾(今湖州二中)攻讀英語。1920年她與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結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王會悟參加了大會的籌備、會務和保衛工作,並成為了選點“一大”的功臣。此後長期從事教育和革命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於政務院法制委員會工作。1993年病逝於北京。她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見證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參與者,是我黨最早的一本婦女刊物 《婦女聲》創辦者,是一名優秀的妻子,忠誠的馬列主義思想戰士,被毛主席稱為“真正的人”。
王會悟王會悟
王士龍:雙林人,曾就讀於湖州東吳大學附屬中學(現湖州二中)。他品學兼優、思想進步、體格健壯、多才多藝,曾在省運會上獲得過標槍和鉛球第一名。1935年,他和雙林一批青年人組織“雙華籃球隊”,這個球隊是湖州最早的籃球隊之一。1937年11月,日寇占領了雙林,國難當頭,時任雙林育才學校教員的王士龍懷著一腔救國熱情,參加了省政工隊並擔任雙林政工隊副隊長,他發動民眾,舉辦訓練班,出版抗日刊物等,積極投身抗日運動。1941年,王士龍不幸被捕,堅貞不屈,痛罵日寇,於7月18日被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25歲。他是雙林為抗日而犧牲的第一人,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方慕蘭:1952年讀高二,1957年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畢業,任浙江省電力設計院主任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胡正海:1949年高中畢業,1953年東吳大學畢業,1957至1959年北京大學學習,西北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植物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津貼。
莫述誠:1950年高中畢業,北京輕工業學院教授。夫人施印華,1951年高中畢業,北京輕工業學院副教授。
張愛民:1945年高中畢業,1949年東吳大學畢業,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橡膠事業部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津貼。
趙籌:1934年高中畢業,1939年華西大學生物系畢業,1942年獲中國大學昆蟲系碩士,1949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博士,1952年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動物系教授。
閔傑:65屆國中校友。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為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和經濟史,現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1976年8月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1976年9月至今在本院近代史所工作。任近代史所圖書館館長。論文《戊戌學會考》獲中國史學會第一屆優秀論文獎,《論清末彩票》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潘祥康:1961年高中畢業,1966年北京外語學院畢業,曾任駐外政務參贊和大使。
沈培康:1972年高中畢業,82年廈門大學畢業,92年獲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員、英國特許化學家、留英學者化學科技理事、中國輕能發電裝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套用化學系教授。
朱宗德:1954年國中畢業,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畢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正軍職少將副校長。
朱孝林:1960年國中畢業,1964年通訊兵學院畢業,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第十五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鄭全全:1963年國中畢業,1981年杭州大學畢業,獲碩士學位,91年在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鄭國昀:1949年國中肄業,1959年山東青島醫學院畢業,任山東濱州醫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柏興:1966年國中畢業,1997年杭州大學研究生,任新華社《浙江經濟報》副總編、主任編輯。
周憶:82屆高中校友,1992年,獲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初,加盟中國第一家國際公關公司“中法公關”(後被愛德曼公司合併)任項目主管。 1993年12月,加盟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成為其中國地區第一位公關代表。1999年12月,被任命為摩托羅拉(中國)公司傳播與策劃部高級經理,同時兼任亞太區企劃部品牌推廣負責人。2001年10月,加盟IBM大中華區任企劃部總經理。2002年9月,被任命為IBM大中華區企業傳播與策劃部總監。
王篔:1983年高中畢業,1988年中國科技大學畢業,1991年獲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8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獲石油工程學博士學位,現任英國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技術研究院研究工程師。
王飛舟:1985年高中畢業,2001年4月日本東京大學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任日本株式會社中田製作所技術部副部長,副總工程師。
黃海:1979年高中畢業, 9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副院長、教授。
俞智強:1975年高中畢業,1982年中國人民大學畢業,1999年獲南開大學碩士學位,曾任駐英國大使館外交官、教育局財務司處長,任中譽會計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級會計師。
徐大偉:1975年高中畢業,1982年西北工業大學畢業,任中國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研究院。
徐晨:1980年高中畢業,1984年上海醫科大學畢業,1993年獲美國泊度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獲康乃爾大學博士後,科學家。
夏平:1975年高中畢業,曾任湖州師專化學系副主任,湖州師院化學系主任,湖州師院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民盟湖州市委會副主委(主持工作)、主委,湖州市政協副主席、湖州師院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民盟湖州市委會主委。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湖州市科技計畫項目3項;浙江省精品課程主持人;湖州師院首批重點建設專業負責人。多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7篇被SCI收錄。曾獲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湖州市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湖州師院優秀教師等榮譽。
沈堅:1955年11月生,該校1974屆校友。歷史學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導。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兼黨工委書記、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法國分會副會長,浙江歷史學會會長,《世界歷史》編委等。1978年3月進入杭州大學歷史系學習,1982年1月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在華東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多次應邀赴法訪問研究和講學。主要著作有《法國近代工業化新論》(專著)、《當代法國》(專著)、《文明的歷程》(專著)、《法國通史簡編》(合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興衰史》(合著)、《已開發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合著)等,代表性論文有《記憶與歷史的博弈:法國記憶史的建構》、《試論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治中的穩定因素》、《關於法國近代經濟發展若干問題的再思考》、《論近代法國的經濟成長模式》、《法國史學的新進展》、《戰後法國的工人階級與社會衝突》、《文化改變城市》、《世俗化與法國天主教的現代定位》等。中央電視台大型爭論片《大國崛起》法國篇的學術指導,並應邀在鳳凰電視台“世紀大講堂”做講座。曾被評為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和全國優秀教師。
閔建雄:1975年高中畢業,1994年德國漢德堡大學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任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一處處長,主任法醫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