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峙玉

浮屠峙玉

滕州市區,荊河西岸,高聳著一座巍巍古塔。每當斜陽西照,霞光萬道,波水漣漪與塔影遠山相映生輝,極為奇麗壯觀,被古人命名為“塔影高標”(又稱“浮屠峙玉”),為古滕八景之一。 古塔俗稱龍泉塔,原是龍泉寺的一座佛塔,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泉塔
  • 外文名稱:浮屠峙玉
  • 地理位置:滕州城區東郊的城河西岸
  • 占地面積:66.5平方米
  • 著名景點:龍泉寺佛塔
今稱龍泉塔,又名塔影高標,位於滕州城區東郊的城河西岸。為古滕八景之一。
龍泉塔(龍泉寺)建築規模宏麗,從遠處便可望見那黃牆壁瓦,蒼松紺宇。進寺四顧,但見正中大殿軒昂,兩側廡殿整齊,殿內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裡各種碑刻琳琅滿目、風雅古樸。清末民初,龍泉寺龐大的建築群大都倒塌失修,僅存此塔。昔日輝煌壯觀的龍泉禪寺已成為歷史,但龍泉塔穿越歷史的煙雲巍然屹立。 關於龍泉塔命名,據史書記載:“又大泉水,時漂民居,故建塔以鎮之,龍泉之名蓋亦有自雲”。塔名的由來可能與水有關。
古塔俗稱龍泉塔,原是龍泉寺的一座佛塔。龍泉寺的建築規模宏麗,從遠處便可望見那黃牆碧瓦,蒼松紺宇。進寺回顧,但見正中大殿軒昂,兩側廡殿整齊,殿內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裡各種碑刻,琳琅滿目,風雅古樸。明萬曆年間王元賓在《滕縣誌》中記述:“寺規制舊極宏麗……歲於此為迎春所,今兩廊方丈俱圮,雖修之不及前遠甚。”到了清末民初,龍泉寺龐大的建築大都倒塌失修,僅存此塔。
龍泉塔為磚石結構,塔身呈八角形,磚刻斗托檐,共9級,通高43米,塔底直徑為9.2米,圓周約為28.88米。塔底部有佛窟一間,塔內上部存佛窗4間,然佛像均已無存。
龍泉塔始建時代文獻無考,據有關專家觀察其風格,屬北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塔底層嵌有古碑,碑上記載,明代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曾進行過重修,時至今日,已逾500餘載。龍泉塔飽受歷代風雨侵蝕,屢遭戰火摧殘,塔剎傾毀,挑檐斗拱脫落,已是面目全非。為保護古塔,1983年滕縣人民政府決定,撥專款全面修復,歷經年余,修繕竣工。龍泉塔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是2013年5月3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