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晴望賦

《洛川晴望賦》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洛川晴望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洛川晴望賦
金商應律,玉斗西建。嘉旬雨之時晴,葉秋成而適願。是用步閭里,詢黎獻。皇風演溢,歌且聽於昇平;聖澤汪洋,誦不聞於胥怨。爾乃命親懿,會朋執。賦邙山,眺洛邑。天泬寥而雲靜,氣肅殺而風急。三川浩浩以奔流,雙闕峨峨而屹立。飛梁徑度,訝殘虹之未消;翠瓦光凝,驚宿雨之猶濕。嘉三時之是務,觀五穀之斯入。覽滌場之在勤,知滯穗之見拾。及夫日色黯黯,寒光熒熒。遠水澄碧,群山結青。山水隱映,花氣氳冥。瞻上陽之宮闕兮,勝仙家之福庭。望中嶽之林嶺兮,似天台之翠屏。宜其迴鑾輿兮檢玉牒,朝千官兮御百靈。使西賓之夸少弭,東人之思攸寧。不亦盛哉!客有感陽舒,詠樂只。揮毫翰,獨徙倚。願得采於芻蕘,終期拾乎青紫。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下邽(今陝西臨渭區),一生經歷了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曾任過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少傅等職。自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於反映民間疾苦、敢於揭露官場黑暗面的正直官吏和詩人。他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後期銳氣消失,稜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常樂,“獨善其身”自居。自居易的詩歌以通俗淺顯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為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元稹編輯為“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