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埠鎮

洛埠鎮

洛埠鎮隸屬於廣西省魚峰區,位於廣西柳州市區東北面,現屬魚峰區管轄。鎮轄2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8432人(2017年),其中農業人口2645人,土地總面積15.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70.9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洛埠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魚峰區
  • 政府駐地:洛埠鎮鳴鳳街290號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區碼:545001
  • 面積:15.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843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柳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桂B
經濟概況,歷史文化,區劃調整,

經濟概況

鎮黨委、政府以調順、調優、調活農業產業結構、以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全鎮全民招商作為突破口,積極吸納外地資金、技術與本地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相結合,努力實現一、二、三產並駕齊驅發展。
年末,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303.4萬元,比上年增長15.5%:實現農業增加值795.2萬元,比上年增長15.6;完成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720萬元,增加值完成852萬元,實現稅利245萬元;完成三產營業收入5200萬元,增加值1020萬元,實現稅利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比上年增長8.0%。
鄉鎮企業有塑膠廠、造紙廠等,形成塑膠配件、衝壓件、紙漿、紙製品等主導產品。柳州市即將啟動的2004年重點建設項目——“官塘新區”就是位於該鎮下窯村官塘屯,包括高新區官塘工業園、官塘會展中心和官塘大道,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橫跨柳北區和鹿寨縣,與整個大陽河工業區合為一體,發展潛力極大!該鎮擬以此作為招商引資活動的新載體,充分利用工業區在政策、區位、交通等方面的有利條件,在抓好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和農民增收渠道多元化。
特色農業
該鎮以提高優質農產品和特色經濟作物比重為重點,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根據山嶺多、耕地少的地勢特點,積極引導農民壓縮調整木薯等低效作物的種植面積,推廣發展水稻、豆菌類蔬菜及糧料蔗、大果枇杷、葡萄等高產、高效新品種,增強農民抗市場風險能力。同時,堅持走“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依託境內龍頭企業中竹柳江造紙廠,實施“一根竹子”種植基地建設,成立專門的竹木收購公司,進一步規範和健全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先後建立雜交竹種苗基地80苗,累計發展竹子種植1200多苗,在畜牧生產方面,積極扶持和培育雅維乳品公司發展奶牛養殖業,鼓勵農民養殖奶牛。現奶牛存欄116頭,產奶量355噸。通過示範基地帶動,形成了“生產規模化、管理標準化、銷售一體化、產品品牌化”的新模式,輻射和帶動了其它產業和鎮各項事業的發展。

歷史文化

關注理由:上百年的建築記載著柳州商埠歷史興衰,清朝和民國一些建築風格可以在這裡找到久遠的記憶。
老房子的現狀
洛埠鎮的百年建築群只剩下兩處,一處在振鶴街,另一處在鳴鳳街。儘管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走進洛埠鎮,這些建築群並不怎么顯眼,反而讓人感覺有一種破敗的淒涼。
振鶴街的老房子,剩下的只有七八棟,是清代典型青磚木架結構的臨街瓦房,一般前面做生意,後面或者樓上住人。不過,這些房子除了一兩間用來做社區老年活動室和租給人家做生意,其他的早已沒有人居住了。
由於缺乏人氣,這些老房子顯得破爛不堪,盡失百年建築的古香和古色。租住其中門牌36號老房子來做理髮店的鎮上居民謝建成師傅告訴記者,他租住的36號房子保存還算是完整的,據說曾是一戶羅姓人家居住。這間房子相對其他老房子顯得比較小巧,門面全木質結構,中間一扇門,門頂和門底還許多的圓孔,用一根根碗口粗的木柱插入門頂圓孔與門底,這就是舊時典型的柵木門。室內的結構非常簡單,4到5米高的木板樓、9級木梯就是室內全景,樓上空空如也,唯一亮點就是樓底板上吊著的一台老電風扇,謝師傅說:“租這間房子時就有這台吊扇,據說是民國時期的產品,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它現在仍能使用。”
要說洛埠鎮老房子像點樣子的,只有鳴鳳街的兩三棟房子。其中門牌為74號的一棟建築保存十分完好,據說曾是馬平縣(清朝柳州舊稱)縣長黃智華的故居,是90多歲的梁美君阿婆一家居住。走進這棟老房子,可以完整地看到非常結實的青磚木結構。一進大門,木樓架構的設計很搶眼,正中的木牆因年代的久遠而顏色暗淡,據介紹,這樣的木牆一般擺放靈位並用來祭祀的,這種設計在當時的建築很流行,一般有點實力的家庭,建築風格基本如此。木牆右邊是一道木樓梯上二樓,樓上堆滿雜物,已經不住人;左邊是一條廊道,通幾個居室。一扇板厚15厘米、重400多斤的大門,配裝舊時常見的木栓鎖。
整個建築雖然簡單,但仍然可以想像得出當時人家的富裕生活。
老房子的故事
在這些建築群中,最有名的老房子當屬一棟泥屋,它之所以有名,並不因為它的建設構造,而是它的主人——沈鴻英。
據洛埠鎮文化站原站長謝漢江說,這棟泥屋有150年的歷史,曾是沈鴻英的出生地。泥屋構造更為簡單,為泥瓦房結構,牆體以三種沙混合充實而成,特別堅固,雖經百年風雨而不倒。泥屋是73歲的曾鳳朝阿婆一個人住。
沈鴻英何許人也?謝漢江介紹,據史料記載,沈鴻英(1871-1938)是廣西雒容人,綠林出身。辛亥革命後,柳州的同盟會成員策動起義,沈鴻英率數十人受編任管帶,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投靠陸榮廷,1920年出任粵桂邊防軍第三軍總司令。1924年任桂軍總司令,占領桂林和柳州後自封為廣西建國軍總司令,1925年兩次進攻李宗仁部均遭失敗,後亡命香港。
沈鴻英在歷史上的評價不是很高,但他在舊桂系軍閥時期曾經統治廣西,他統率數萬桂軍馳騁於桂粵湘贛,也可算是一代梟雄。在洛埠,沈鴻英是個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家喻戶曉。民國時期,洛埠街中心(現洛埠********)曾是沈鴻英的“沈公館”,可惜這座建築1945年毀於日本人的大火。
在洛埠鎮,有關沈鴻英的建築比比皆是,如當年洛埠河邊大碼頭幾百米長的青石板大街,屋背嶺大涼亭等。只可惜這些建築幾乎全部毀於“文革”,只有他出生的泥屋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老房子的未來
“坦白地說,對這些百年建築群,目前還沒有什麼計畫和規劃,推倒或保留也不得而知。”談到老房子的規劃,洛埠鎮鎮長劉卿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產權不明晰,二是,到底有沒有保留的歷史價值也還未論證。
劉卿告訴記者,這些建築群幾經變遷,房產究竟屬誰,誰也搞不清楚,何況大部分早就沒有人居住,曾有人建議推倒另建,在產權不明晰的情況下,貿然推倒會引起很多糾紛。至於有沒有保留的歷史價值,這得需要有關的歷史文物專家來鑑定。只能保持現狀。
劉卿認為,其實洛埠有很好的歷史沉積,如能加以很好地規劃建設,完全可以建成一個像“黃姚古鎮”一樣的歷史文化名勝。值得關注的是,柳東新區出台《關於加快雒容鎮洛埠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定位洛埠鎮“區域工業物流基地、沿江商務住宅配套服務區、都市農業示範區”功能,把其基礎建設納入了柳東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盤,這給洛埠鎮的發展帶來加速良機。但洛埠鎮的歷史和文化並沒有成為重要發展元素,百年建築群的去留依然沒有方向。

區劃調整

2012年2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准同意調整柳州市魚峰區和柳北區行政區劃,將原柳州市柳北區洛埠鎮整體劃入柳州市魚峰區管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