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玉皇頂

玉皇頂
從塔山林場沿天庭大道至二郎刀停車場或沿葫蘆崖台階路至西老口向東北2.5公里處,海拔935米,山頂平坦,原名平仙頂,後因上有玉皇廟,改今名。蒙山的主要山峰中,只有此處稱玉皇頂,且建有玉皇廟。立於玉皇頂,置身雲端,深澗絕壁,拔地通天,直立如削,眺望山下,阡陌縱橫,村落相連,但不聞雞犬之聲,遠離人間煙火,有一種人間天上的感覺。玉皇頂1545米
玉後頂峰巔平坦,一座古廟坐北朝南,即有名的玉皇廟為明代建築。現存玉皇殿共三間,東西6.38米,進深4.2米,磚石結構,牆體皆為條石壘成,厚1.1米,為無梁殿,穹窿形石碹頂,上覆灰陶筒瓦,形制為硬山單脊。玉皇頂實為天庭探險、膜拜之佳地。東亭可望“旭日東升”, 西亭可觀“黃河金帶”。
泰山玉皇頂上,歷代帝王都在這裡築壇祭天,如今卻成了人們登高望遠、憑眺祖國大好河山的地方。而玉皇頂宮門外的石碑,不著一字,也頗讓人流連揣測。
據說,漢武帝登基以後,採取了許多富國強兵的措施,懾服了匈奴,平定了內亂,出現了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的局面。漢武帝好大喜功,對自己開創的天下一統的西漢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規模地到泰山進行封禪活動,僅前後二十一年的時間,封禪之禮便行了七次之多。
公元110年,3月,漢武帝來泰山封禪,見到以前的帝王來泰山都樹碑立傳,為自己歌功頌德,他對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他認為自己功德蓋世,萬民俯首 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再說立碑名功,簡直俗而又俗,便別出新裁,立石於絕
頂,以示他因高告高,高上加高,無以言表的功德。立碑之時,岱頂瑞雲飄忽,四面霞光,突然,在地下挖得一卷金書玉簡,只見上面寫到:“武帝劉徹,壽終十八。”武帝看後,心驚膽顫,恍忽中把它倒讀為“八十”,以後果然活到八十歲謝世。
此碑高達數丈,上下漸削,石色瑩白,雖經百世露浸雨濕而不生苔蘚。據說,每當艷陽普照,石碑便熠熠發光,金光射目,碑中幾行篆字,言武帝功德,遠視則有,近視則無,真乃奇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