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突戰爭

19世紀中葉,為抵抗外來侵略,突尼西亞貝伊政府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發展經濟、頒布憲法、革新軍隊。英、法、意諸國以提供貸款的辦法插手突尼西亞內政。由於統治階級貪污腐化,突尼西亞債務日重,1869年,負債總額超過16億法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突戰爭
  • 外文名:無
  • 時間:19世紀中葉
  • 目的:為抵抗外來侵略,
戰役起因,戰役過程,戰役結果,

戰役起因

19世紀中葉,為抵抗外來侵略,突尼西亞貝伊政府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發展經濟、頒布憲法、革新軍隊。英、法、意諸國以提供貸款的辦法插手突尼西亞內政。由於統治階級貪污腐化,突尼西亞債務日重,1869年,負債總額超過16億法郎。法國為最大債主。突尼西亞財政破產,由法國、英國、義大利組織的國際財政調查團管理財政。1881年,法國發動對突尼西亞的侵略戰爭。
法突戰爭

戰役過程

法國在德、英的默契下,藉口突尼西亞赫魯米爾部落襲擊阿爾及利亞,4月底出兵入侵,同時在比塞大登入。

戰役結果

5月突尼西亞戰敗,5月12日被迫簽訂《巴爾杜條約》,因此突尼西亞淪為法國保護國。直至1956年3月20日突尼西亞獨立成為一個王國。
副:《巴爾杜條約》
法國為強迫突尼西亞海珊王朝接受其“保護”所簽訂的條約。1881年4月24 日法國藉口突尼西亞邊境的部落襲擊了它所控制的阿爾及利亞,派遣軍隊攻入突尼西亞,威脅首都突尼西亞城。5月12日,法軍包圍了穆罕默德六世貝伊(1859~1882在位)的巴爾杜王宮,法軍統帥向貝伊宣讀了早在巴黎草擬的條約文本,迫使他簽字接受法國的“保護”。這就是《巴爾杜條約》。條約規定,根據“維持治安”的需要,法軍可任意占領突尼西亞各地。法國管理突尼西亞的財政;法國尊重突尼西亞和列強已訂的條約,但今後突尼西亞事先未與法國協商,不得進行外交活動等。1956年3月20 日,法國宣布廢除《巴爾杜條約》,承認突尼西亞獨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