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科

河馬科

河馬科 Hippopotamidae偶蹄目的 1科。共有2屬2種。河馬是巨大的陸棲動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河馬科
  • 拉丁學名:Hippopotamida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河馬科
  • 分布區域:非洲赤道附近以及南非、東非一帶
簡介,分布,

簡介

河馬科 Hippopotamidae
偶蹄目的 1。共有22河馬是巨大的陸棲動物之一,體長超過3米,肩高1.4米,雄性平均體重1.5噸,雌性1.3噸,老年雄性可以達到2噸以上,科考記錄最大2.67噸,但有些人工圈養條件下的個體也可重達3-4.5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尾較小;下犬齒巨大,長20~30厘米,重2.5千克;皮較厚,約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膚裸露,呈紫褐色。分布於非洲。生活在熱帶的水草豐盛地區。常由10餘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成上百隻的大群。單獨的河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獸。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45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時,便在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或農作物,食物短缺時它們也吃肉。性暴躁、懼冷喜暖。善游泳,可沿著河底潛行5~10分鐘。在交配季節,雄性間時有爭鬥。妊娠期約8個月,每胎1仔,初生的幼仔重達50千克。哺乳期1年,4~5歲性成熟,壽命30~40年。
偶蹄目本目動物體型大小差異很大,最小的鼷鹿肩高僅20厘米,體長46厘米,體重2.5千克;而最高的長頸鹿的肩高達3.1米,最重的野生河馬體重最重甚至可達2.66噸。
河馬河馬

分布

以前河馬分布曾遍及非洲,包括北非的一些河流,由於自然條件的變更和人類的獵殺,許多地區已經絕跡。現分布於非洲赤道附近以及南非東非一帶。河馬因食大量水草而有利於疏通河道。排糞於水,可提高的產量。皮革堅韌,用途較廣。牙可充象牙,作各種雕刻工藝品的原料。河馬也是動物園中的著名觀賞動物。
另一種矮河馬,體短小,重僅180千克左右,體長1.5米,高0.8米。分布在西非賴比瑞亞和塞拉里昂內的密林沼澤、溪流中,單獨或成對活動,數量稀少,較河馬更為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