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壩場鄉

河壩場鄉

河壩場鄉,位於銅仁市石阡縣西部,遵義市餘慶東部,東臨本縣聚鳳鄉,西南與遵義市餘慶縣龍溪鎮接壤,西北與鳳岡縣隔江相望,北接本縣本庄鎮。

2016年1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7號批准撤銷河壩場鄉建制設定河壩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壩場鄉
  • 地點:石阡縣西部
  • 地位:出入石阡的“西大門”
  • 氣候:春冬涼爽,夏秋炎熱
簡介,氣候及資源,水資源,基礎建設,發展前景,

簡介

河壩場鄉地處銅仁市石阡縣西部,遵義市餘慶東部,東臨本縣聚鳳鄉,西南與遵義市餘慶縣龍溪鎮接壤,西北與鳳岡縣隔江相望,北接本縣本庄鎮,距縣城石阡約87公里,是出入石阡的“西大門”。地勢周高中低,山地多,平地少,最高海拔1306米,最低海拔485米。
河壩場鄉河壩場鄉

氣候及資源

全年日照多,冰凍少,春冬涼爽,夏秋炎熱,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0℃,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無霜期320—360天。
境內山區面積占全鄉總面積的66.8%,河流3條,其中烏江沿西北邊境流過,餘慶河流經境內入烏江。有地熱泉一處,小型水電發電站1座。水資源也十分豐富,河中漁類種類很多,有娃娃魚、角角魚、鰱魚近十種。305省道久(長)銅(仁)公路由南向北橫貫而過。境內還有煤礦、鐵礦鉛鋅礦重晶石礦鋅礦、銻礦、磷礦等10餘種。
全鄉總面積16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萬畝,田8090餘畝,土5950餘畝,森林覆蓋率38.5%,全鄉轄4個行政村,111個村民組,居住著仡佬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3個民族4610餘戶,1.8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48.3%。

水資源

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在建中的印橋電站、擬建中的花山電站均在境內的樂回江上。旅遊資源豐富,有千年古墓文化遺蹟,也有自然的河壩十大景觀,即金獅鎖水第一景—白岩屯;南筆高峰第二景—火金山;飛鳳朝陽第三景—鳳凰山;童拜觀音第四景—觀音山;牛眠盛地第五景—四寨屯;仙人觀女第六景—鷂子岩;一碗奇泉第七景—一碗水;山巒名峰第八景—山尖峰;印岩錫瑞第九景—印把山;夜郎古國金鑾殿第十景—碗架岩。除此還有猴子岩城門大溶洞,官塘游灣響水洞,可觀古牛石“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小江溫泉沁人心脾,美麗多姿的自然風光,為河壩提供了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是旅遊和投資的最佳地。

基礎建設

2007年末有4625戶,19428人,勞動力10418個;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20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012萬元(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產值分別為:1906萬元、104萬元、1379萬元、35萬元),工業總產值193萬元;烤菸產量50.4萬公斤,糧食總產量10132噸,人均產糧543公斤,油菜籽產量275噸,大牲畜存欄3681頭,全年財政總收入13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3元。現有各類學校15所,在校學生2356人,教師16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567座,電視覆蓋率達86%;移動聯通通信基站各兩座,手機網路覆蓋率85%;有衛生機構(衛生院、室)共18個。全鄉有機關、企事業單位37個,在職幹部職工78人;集鎮規劃區總用地面積48.87公頃,人口2848人,人均117平方米,公建用地面積2.4公頃,人均占地面積16平方米;各類加工廠16個。

發展前景

2003年末人均純收入742元,農民人均產糧543公斤。全鄉通公路里程達約110公里,境內公路網路已初具雛形。農網改造、程控電話,移動、聯通通訊,加密電視已為民所用。農村經濟,農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紅苕、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和水果為主。水果在河壩場鄉的前景廣闊,種類繁多,柑橘類有金錢柑、白橘、七香柑等;柚類有沙田柚、文旦柚、關溪蜜柚、玉環柚等;桃李類品目繁多其中李子普遍以青翠李為主,當地自稱為糖李,水果尤以沙田柚、金錢橘著稱,素有“水果之鄉”之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