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成立於 2005 年 1 月,是河南省首批六家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之一,也是擁有省級重點學科的四所高校法學院之一,是全省開設有法學碩士培養方向的五所高校之一,法學專業是學校“優培工程”立項資助建設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
  • 創辦時間:1956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院長:黃建水
  • 黨委書記:宋芙暉 
歷史沿革,專業設定,師資力量,所受榮譽,辦學規模,科研成果,教學成就,就業情況,院長寄語,

歷史沿革

河南工業大學擁有長期的法學教育歷史。早在學校成立之初的1956年,就醞釀將法學專業列入申報計畫。1978年4月1日,原鄭州糧食學院恢復以後,法學專業成為學校著力籌措發展的學科之一。1988年以後,根據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學校注重抓好本、專科生的法律基礎課教育工作,在經濟、管理、外語類等七個專業相繼開設經濟法概論、國際商法等專業必修課程。黨的十四大以後,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法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最佳化學校學科結構,1997年6月25日,學校向當時的國內貿易部提出了《關於增設經濟法等兩個四年制本科專業的請示》。經有關方面同意,從1998年開始學校即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經濟法輔修專業,並在當年建成有關課程試題庫。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
為適應法學教育的發展要求,2002年5月17日,學校成立文化傳播與法政系,進一步加大申報法學專業的力度。2003年3月3日,根據《河南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03年度高等學校新增設專業名單的通知》(豫教高[2003]14號),法學專業(學制四年)獲得批准,並於當年開始招生。同年7月15日,文化傳播與法政系更名為法學系,作為專門從事法學教育的教學機構。2004年8月12日,原鄭州工程學院和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河南工業大學,2005年1月19日,以原鄭州工程學院法學系和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社會科學部為基礎成立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負責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法學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碩士點的教學科研工作。2011年4月29日,根據河南工業大學《關於設定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的通知》(校黨發〔2011〕21號),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獨立設定,法學院保留法學專業全部教師和學生,負責法學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

專業設定

學院已經形成了法學本科專業、法學輔修專業與法學雙學位、法學碩士等多形式、多層次的辦學格局。2012年10月,學院法學學科被確定為河南省第八批重點學科,也是我省唯一一個雖然沒有一級碩士點但獲批省級重點學科的學科。2012年11月,依託我院的法學學科,河南工業大學成為首批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師資力量

法學院擁有一支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教職工隊伍,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有碩士生導師7人;博士16人,在站博士後3人。專任教師中有河南省教學標兵3人,河南省智慧財產權高層次人才1名,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名,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1名,河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人才1名,鄭州市科技創新骨幹人才1名,鄭州市“十佳律師”1名。學院擁有糧食政策與法律研究所和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2個校級研究中心。作為校級實驗示範中心培育單位,擁有2個高規格的模擬法庭。

所受榮譽

2011年、2012年兩年間,法學院教職工有11人次在校及校以上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獎項,其中2名教師在河南省教育系統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並被授予“河南省教學標兵”稱號。1名教師獲批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教師獲批河南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1名教師被授予“鄭州市十佳律師”榮譽稱號。

辦學規模

法學院現有在校法學專業本科生539人,法學雙學位學生239人。學院聘請了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等一批國內知名學者為學院兼職教授。同時與省內公檢法機關共建有20餘家教學實習實踐基地。學院高度重視實踐環節,創造各種條件開好模擬審判、商務契約與談判等實踐課程,積極為學生創造在各級政法機關、政府部門、律師事務所等參加實習實踐的機會,同時聘請法律實務部門的專家來校授課,著力構建“雙師制”。

科研成果

2011年以來,法學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科研數量、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共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CSSCI、EI等全文收錄20餘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40篇;出版專著和各類教材20部,有些教材還在國內大學出版社評獎中獲得一等獎殊榮。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在研或完成省部級項目30餘項;獲地廳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0項。

教學成就

法學院十分注重本科生教育,堅持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學院不斷採取措施加強教學管理,合理規範教學秩序,改進教學方法,開展學術講座、開設模擬法庭等環節,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本科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法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外語四、六級考試中,一次通過率近幾年一直居全校各學院前列。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重視德育教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院成立了 “大學生創業協會”、“法律協會”、“中外優秀文化研究會”等學生組織,並與十餘家政法機關、律師事務所等合作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學院每年均組織模擬法庭、政法論壇、12.4法制宣傳日等活動,法學專業的學生在省、市、校等組織的各級文體競賽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河南電視台、大河網、河南法制報等新聞媒體的採訪報導。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專業一方面尊重和堅持法學學科自身的體系和特點,以十六門核心課程為基礎設定學科平台課程;另一方面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豐富專業平台選修課程。在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標引領下,開辦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努力營造以“政法論壇”(包含“法學家大講堂”和“博士大講堂”)等為主導的第二課堂氛圍,用心建設契合法學專業特色的素質教育平台,精心打造作為校學生工作十大工程的“法之魂”品牌創建工程。
法學院“法之魂”品牌系列活動(包括政法論壇、模擬審判、法制宣傳、法苑學堂、“銘校訓,愛法學”系列主題活動、“菁華社團”系列活動、“活力青春”體育運動、“歡樂校園”文藝活動等系列內容),突出法學專業學科特色,是學校學生工作“十大工程”試點活動之一。“法之魂”是法學院學生吸取課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培養個性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進步,創造了有利條件。

就業情況

通過學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考取研究生、公務員以及參公事業單位的畢業生超過畢業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2009年學院被評為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和2013年在校畢業生司法考試一次性分別通過32人,名列省內前茅。法學院院畢業生廣泛分布在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以及其他政府機關、解放軍及武警部隊、律師事務所、各類企事業單位法務及業務等部門、基層選調生及大學生村官崗位等,並獲得了各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院長寄語

河南工業大學的法學教育與學校的發展相伴隨行。為適應法學教育的快速發展,2002年5月,學校成立文化傳播與法政系。2003年7月,文化傳播與法政系更名為法學系。2005年1月,法學系更名為法學院,負責法學專業教育與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於2011年4月將法學院與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分別單獨設立,從而在河南工業大學法學教育史上掀開了新的篇章。
新設立的法學院秉承“圍繞培養卓越法律人才這一中心,狠抓教師、學生骨幹兩支隊伍,弘揚合作寬容、敬業奉獻、求是創新三種精神,搭建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學科培育、合作交流四個平台,做實制度建設、特色發展、素質提升、雙學位推進、和諧文化五個項目”的工作思路,凝聚全院力量,整合內外資源,團結進取、攻堅克難,突出特色、求真務實,在教育教學、學科科研、學生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河南工業大學成功進入首批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行列;民商法學二級學科成功進入河南省第八批重點學科行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取得歷史性突破……年輕的法學院教職工團隊在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沿著“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美好構想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依法治國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法學院作為培養法律人才的主陣地,承載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輸送更多優秀“法律人”的神聖歷史使命。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們工大法學人將腳踏實地地“站好三尺講台”,孜孜不倦地“遊走於學科理論前沿”,全心全意地“扮演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明德、求是、拓新、篤行”校訓的引領下,為實現學校“辦高水平大學,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法學院院長:楊六栓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