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柏

沖天柏

沖天柏,Cupressus duclouxiana Hichel ,柏科柏木屬的一種綠喬木,生鱗葉小枝四棱形,不下垂,球果大,直徑1.6—3厘米。適宜氣候溫暖、冬春乾旱、夏秋多雨的地區,酸性土及石灰性土均能生長,尤以石灰性土最為適宜,在深厚、疏鬆、濕潤的土壤上生長較快。村莊、寺廟及墳地周圍常見成片栽培。種子繁殖。雲南中部、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可選用造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沖天柏
  • 拉丁學名:Cupressus duclouxiana Hichel  
  • 別稱:乾香柏、乾柏杉、滇柏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杉綱
  • :松杉目
  • :柏科
  • 亞科:柏木亞科
  • :柏木屬 
  • :沖天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選育技術,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5米,胸徑80厘米;樹幹端直,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枝條密集,樹冠近圓形或廣圓形;小枝不排成平面,不下垂,一年生枝四棱形,徑約1毫米,末端分枝徑約0.8毫米,綠色,二年生枝上部稍彎,向上斜展,近圓形,徑約2.5毫米,褐紫色。鱗葉密生,近斜方形,長約1.5毫米,先端微鈍,有時稍尖,背面有縱脊及腺槽,藍綠色,微被蠟質白粉,無明顯的腺點。雄球花近球形或橢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6-8對,花葯黃色,藥隔三角狀卵形,中間綠色,周圍紅褐色,邊緣半透明。球果圓球形,徑1.6-3厘米,生於長達2毫米的粗壯短枝的頂端;種鱗4-5對,熟時暗褐色或紫褐色,被白粉,頂部五角形或近方形,寬8-15毫米,具不規則向四周放射的皺紋,中央平或稍凹,有短失頭,能育種鱗有多數種子; 種子褐色或像褐色,長3-4.5毫米,兩側具窄翅

生長環境

散生於乾熱或乾燥山坡之林中,或成小面積純林(如麗江雪山等地)。喜生於氣候溫和、夏秋多雨、冬春乾旱的山區,在深厚、濕潤的土壤上生長迅速。在貴州的垂直分布約800~1800米。對環境適應幅度較寬,分布區平均溫度在13~15℃左右,≥10℃的年積溫在3000~4500℃左右,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5~70%。沖天柏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土、石灰土均能生長,尤喜鈣質土類。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地方生長良好。

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樹種,產於雲南中部、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海拔1400-3300米地帶。

主要價值

沖天柏樹幹渾圓通直,樹形優美,無論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少見病蟲害,且具有抗氟、抗硫能力;根系發達,是保護堤岸的理想樹種。木材是建築等家具的優良用材。現已成為本省中部及西部石灰岩山地造林以及庭園、工礦廠區的綠化樹種。木材結構細密,紋理直密,材質堅硬。有香氣,耐久用,易加工。可講建築、橋樑、車廂、造紙、電桿、器具、家具等用材。可作雲南中部、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的造林樹種。

選育技術

沖天柏良種選育僅限於優樹即優良採種母樹的選擇。基本原則是:套用遺傳學原理,在同一立地條件下,按既定選擇目標,對其同類群體中的個體進行選擇,從中評選出遺傳品質優良的沖天柏個體基閃資源加以利用。
一、優樹標準沖天柏優樹的評選,應以樹木的形質、數理及抗性表型值作為選優的控制指標,以“高、粗、直、茂”作為具體的選擇因子,並賦予各因子相應的得分值,以此建立沖天柏採種母樹評價體系,設終以立木得分值的高低決定取捨。
二、選擇步驟沖天柏優良採種母樹的選擇工作分為預選初選和複選3個步驟,
  1. 預選。在全面調研,積極組織民眾報優的基礎對上報的沖天柏樹木作形質數現及抗病蟲害等性狀的測定,並對其性狀指標進行評估。據此,從屮選出沖天柏優樹的候選樹。
  2. .初選。對沖天柏採種母樹候選樹的各選擇性狀的實測值,按其選優標準進行評箅,凡符合標準者都為初選優樹,對初選的沖天柏優樹進行拍照存,並在其樹木1.5米外,用紅、白油漆塗上環志,以便辨認。
  3. 複選 。按沖天柏優良採種母樹的既定選擇標準,對初選的優樹作進一步鉍核,若達到標準的即為優樹,反之,則予以淘汰,對所評選H i的沖人柏優良採種母樹即優樹,必須按其生長地所在的行政區。
山區育苗最好選坡度平緩、深厚肥沃、側方庇蔭良好、地下水位不高、排灌方便的砂壤或壤質土。圃地要深耕細耙,碎土作床,結合犁耙整地施放基肥和進行土壤消毒,山區新開圃地,一般不必消毒。
播種前,種子需進行消毒,並用45~60℃的溫水侵種催芽。適當早播,春播最遲不超過3月下旬。
播種多採取條播,播種量每畝7.5公斤左右,播溝15~20厘米,播距20厘米,撒種均勻,播後回篩0.5~1厘米厚的黃心土或火燒土,並用山草或松針覆蓋。當幼苗大部分出土時,選擇陰天或早晚分批揭除覆蓋物。適時鬆土、除草、施肥、間苗。

栽培技術

沖天柏對造林地有廣泛的適應性。根據沖天柏適生條件,造林地應首先選擇在“四旁”地,也可選擇石灰岩母質、土層深厚的山地。凡立地條件好,坡度較緩的造林地,可先全面整地,再挖穴栽植。如坡度較陡、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坡,一般採用塊狀整地。栽植1年生苗,整地規格40×40×30厘米;栽植2年生移植苗,穴寬60厘米見方,深30~35厘米。
造林季節在春季和雨季均可。
立地條件好的,每畝定植330株,株行距1×2米;立地條件差的,每畝定植440~660株,株行距1×1.5或1×1米。水旁、路旁可栽植2~3行,株行距採用1×2或2×2米。
隨起苗,隨栽植,儘可能帶土餅,主根過長可適當截斷,並修去苗冠下部枝葉。栽植時要注意穴土細碎,苗正根舒,覆土打緊。
管理
造林後必須每年鬆土除草撫育1~2次。採用林農間作。間作年限一般為2~3年,至幼林即將鬱閉前止。造林密度較大的林分,造林後7~10年,開始撫育間伐。間伐兩次,間隔期5~6年。第一次間伐強度,應為植株數的30%左右。間伐後林分保留0.7的鬱閉度。主伐年齡宜在30年以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