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卿

沈榮卿(1871~1943),字英,乳名榮姑,縣城人。祖籍紹興。少年時曾從師習武。及長,目睹清廷腐敗,萌發革命反滿思想,在永康組織百子會,後會同金華千人會首領張恭和武義的周華昌一起率眾加入終南會,由大九升到新副。不久,終南會正會主卒於永康,副會主離浙,沈榮卿遂另開山堂,名曰龍華會,會名系應當時民謠:“若要天下真太平,除非龍華會上人”。榮卿任正會主,總部設金華,府屬八縣均設有分部,會員2萬餘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二月,制訂會章,發表《討滿清檄》,要“趕走滿州韃子皇家,收回大明江山”;要“把田地改作大家公有財產,不準豪富們霸占”;要使“四萬萬同胞並子孫,安安穩穩享福有飯吃”。會章中規定:“若有別部山堂來歸附者,均以藩屬禮遇之,不直接統轄其黨”,從而擴大了龍華會影響。光緒三十一年八月,陶成章、徐錫麟等在紹興創辦大通學堂,榮卿應召參訓,同時加入光復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榮卿
  • 別名:榮姑 
  • 出生日期:1871 
  • 逝世日期:1943
次年,數次去杭州南屏山、白雲庵等地聚會,策劃反清舉事。並引薦呂公望參加光復會。光緒三十三年春,沈隨帶心腹呂阿榮到大通學堂會見秋瑾,推薦呂加入光復會。為使分散各地的會黨納入統一行動計畫,沈榮卿旋即引介秋瑾去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革命。7月,徐錫麟和秋瑾相繼遇害以後,沈榮卿由俞煒資助,暫避縉雲仙真寺。後因泄密遭清軍追捕,幸得僧人掩護,輾轉到紹興安昌鎮隱居。數月後,沈即折回永康、武義一帶,重聚舊部,準備再起。光緒三十四年,榮卿到上海參加革命黨入集會,由於叛徒出賣被捕,後經黨人多方努力獲釋。宣統三年(1911)九月,沈在永康、縉雲、仙居一帶聚集隊伍,準備舉事,11月5日杭州光復,榮卿曾應邀到浙江軍政府任職。不久覺察到革命隊伍中意見分歧,封建官僚雜混其中,就辭職回鄉。榮卿退隱後,在家長不遺餘力從事慈善事業。西津橋遭洪水沖塌,沈即變賣祖業;發起重修。遇有垂危病人,即解囊相助,全包藥費,並親自行醫;遇有災民,即盡力賑濟。一次,永康賑濟會拍下榮卿施粥的照片,當他發現自己衣衫襤褸雜在乞丐行列之中難辨難分地,即仰天大笑,喟然嘆曰:“天下貧苦多,我何獨樂為!”榮卿死後,墓葬城南野馬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