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醫學校

江西中醫學校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全國成立較早的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之一,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的新型特色高等院校和江西省唯一一所中醫藥類專科學校。其前身為創建於1986年的江西撫州中醫學校,2004年升格為高專,管理體制為省市共建、市管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中醫學校
  • 校訓:勤讀精研 仁慈濟眾
  • 創辦時間:1947年
  • 所屬地區:江西省南昌市
  • 學校類型:中醫學校
  • 現任校長:許壽仁
  • 知名校友:章真如、杜勉之、胡宜訊、夏本經等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舉國同慶,重建家園。許壽仁先生欣然攜眷離開吉安,回到闊別八載的南昌市。先生目睹往日讓繁華街道變為廢墟,殘垣斷壁,蔓草叢生,心中燃起無限仇恨和感慨。劫後歸來,親友相見,相互慰藉。先生選擇當時象山北路馬王廟段,臨時安頓,就地恢復門診。昔日病友聞先生歸來,一時門庭若市。
先生回到南昌,發現大難之後,故友同道倖存無多,十分感慨。恨倭寇之殘暴,痛道友之淪亡,中華醫業,瀕於危殆。於是萌復興辦學之念,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籌資辦學校,培養中醫後繼人才。這一行動,隨即得到了中醫同道們的支持。先生於是率領門人開始籌備,首先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校舍的問題。到處荒蕪,何來房屋?乃托人設法租借地皮一塊,商定租用十年為期,到期全部建築物歸土地所有者所有。當即與營造廠協定,1947年元月破土動工,半年交付使用。建成後有上下兩層樓房,磚木結構,兩個大教室,四間小型學生宿舍,以及辦公用房,約400平米,有簡單的操場和膳食用房,並積極延聘師資,準備教材。
1947年秋,校舍如期建成。一塊尤其的白底黑字“江西中醫學校”巨大的校牌,懸掛在肖公廟新校舍門前。同時刊出招生簡章,向江西全省招生,報考者近百人,被錄取50名。1947年9月1日正式開學。教學內容採用中西授課,兼收並蓄,以中醫為主,兼學西醫。所受課程除國文、政治、體育、音樂外,上有《內經知要》、《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脈訣》等經典中醫課程,以及解剖生理學、組織胎生學、病理學、細菌學、診斷學、藥物學、方劑學、醫化學、內科學、婦科學(包括產科)、兒科學(包括麻痘科)、外科學(包括花柳科)、喉科學、眼科學等西醫或中西醫結合課程。還開設有戰時救護訓練、臨床實習等實踐性課程。教材大多由任課老師編寫,校方油印發給同學。
除先生任校長外,先後任教務、事務、訓導主任的有林天助、趙丹池、胡德煌、蔡安平、徐克明、游竹隱、王安人等人。專職、兼職教師及職員有李春田、李蔚普、徐適、李谷蘭、尹錦鳳、楊廣居、張嵩亭、陳浚清、許道仁、章真如、黃國祥、王家瑞、萬濟民、李郁、胥頻蓀、謝原祖、王子經、王先覺、肖熙、吳章銘、王鳴球、敖維忠、高庶諧、曾定吉、鄒公榮等20餘人。董事長吳公陶先生,常務董事江公鐵、梅秋圃、盧蔭曾、熊夢等先生亦常兼職授課。陳樹森為專職工友,做雜物工作。教職工團體合作,教學井然有序。
一個初具規模,負有繼承特殊任務、無任何外援,白手起家的中醫教學基地,屹立在南昌市的一角。當時在教育界、衛生界,特別在中醫界震動很大。
學校經費來源,除收取學生繳納的學雜費外,不足之數,由先生自籌。因此,年近五旬的許壽仁先生備極辛勞,個人生活非常簡樸,既要增加門診收入,以補充學校開支的需要,又要處理教學工作,日夜勞頓,自非一般人所能勝任。先生以事業甫成,夙願能償,差堪自慰。先生事業之所以能成功,以因得賢內助游竹隱師母日夜協助,是其成功的基本保證。先生由於平日過度操勞,少於攝養,萬年身體羸弱多病,不假天年,誠我中醫一大損失。
1948年秋,學校又招生一班,約50名,從此教學逐步走上正軌。1949年5月,先生以積極、熱情的行動,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並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宣傳活動。
第三年組織學生實習,先生自己親自指導學生實習,還聯繫其他開業醫師指導學生實習。
1950年首屆畢業,1951年奉南昌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指示,因教育事業調整,“江西中醫學校”停辦,先生服從政府指示,處理善後事宜。
首屆畢業生總計29人,分赴各地、縣參加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