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

江蘇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

2016年12月10日,江蘇大學回響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成立“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
  • 外文名:Jiangsu University "Belt and Road" UNIVERSITY-ENTERPRISE ALLIANCE for Educating and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要克服水土不服,離不開既懂外語又懂國際市場同時還熟悉當地文化的國際人才。如何解決這一人才“瓶頸”難題?2016年12月10日,江蘇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成立,江大為此將成立江蘇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學院,定向培養這種國際人才。成立現場,首批40多家企業組成聯盟參與海外留學生培養工作,訂單式培養國際人才,校企合作,抱團出“海”。
“高校位於人才培養的源頭,企業處在人才使用的終端,通過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等鏈條,校企抱團出海形成合力,可以為‘走出去’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聯盟理事長、江蘇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袁壽其表示,以產學聯盟成立為契機,江蘇大學將吸引企業和行業組織參與國際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包括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為學生提供研究國際市場需求、拓展國際市場的實踐機會。同時,也關注聯盟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解決企業海外招人、選人、用人、育人、留人的需求,為企業提供訂單式培養的國際人才。
袁壽其校長期待,“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的成立,帶來學校、學生及企業的“三贏”成效。
QS全球教育集團智庫中國總監張巘為學校頒發QS之星證書。表彰其在教學、就業、綜合設施、創新能力、貧困助學等方面的突出表現。
在聯盟成立現場,上海漢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設立了800萬元基金,中國能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江蘇大學簽署了共建青山綠水研究院合作備忘錄,搭建專業技術研發國際平台加強產學研合作。澳洲傑出華商協會江蘇大學簽署了澳大利亞江蘇大學共建合作諒解備忘錄,發布了美國國際科技大學與江蘇大學共建“江蘇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美國矽谷基地”合作備忘錄。
上海漢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涌表達了對聯盟這種複合型國際人才需求的渴望,他告訴記者,2016年大量的中資企業“出海”到國外,但是卻缺乏連通“兩國”的國際人才。在這種大背景下,聯盟的“訂單”培養就十分有效。在江大留學的一名優秀的辛巴威籍研究生,還是在他們公司實習期間,基於其自身過硬的“連通”複合才能,就一人單槍匹馬,為公司打開了印尼市場,令其刮目相看。為此,周涌對聯盟的成立後未來發展合作充滿期望。學校還專門鼓勵中外學生聯手創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協會(簡稱I.D.E.A.),作為國際新型學生組織,在國際人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庫、作為中間橋樑很好的對接了企業與普通同學,本次成立大會會後還專門開展了企業與國際人才對話會,場面熱烈,成果顯著。
作為“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發起單位,江蘇大學一直把國際化作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必由之路,大力推進國際人才培養工作。特別是在大力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方面,江蘇大學留學生培養已覆蓋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後等多個層級,所有研究生專業都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MBBS(臨床醫學學士)項目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檢查評估,在2016年又成為全國首批27個通過教育部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高校之一。2016年,江蘇大學共有來自113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餘名留學生,其中75%為學歷留學生。2015年學歷生規模位居全國第42位、江蘇省第2位。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在江蘇大學約有420餘人,涉及印度、巴基斯坦、泰國等32個國家。
除企業代表,參加本次大會的其他嘉賓有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沈雪松;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組執委會秘書長、教育部國際交流司原副司長劉寶利;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分會副秘書長、留學中國預科教育聯盟會長於書誠;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分會副秘書長、留學中國預科教育聯盟秘書長沃國成;江蘇大學黨書記、校長袁壽其教授;江蘇大學副校長陳龍教授;江蘇省教育廳國際處調研員俞曉南;鎮江市文廣新局局長周文娟;鎮江市外事辦副主任張忠華;鎮江市商務局副局長李金方;鎮江市僑辦副主任周曉保;洛陽市洛龍區委辦主任黃志剛;洛陽市洛龍區科技局局長孫亞平,還有各合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江蘇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學院領導老師、外國留學生代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