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會

江立會

江立會,男,江西省陶瓷工藝美術學家,1957年出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祖籍南昌。現任瓷都“碧濤齋”陶瓷工作室藝術總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協會會員、江西省國防文化陶瓷藝術書畫院院士、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創業就業孵化基地陶瓷美術繪畫專業教師。他從事陶瓷藝術創作三十多年,師從著書陶瓷藝術教授余翰清先生(已故),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胡光震先生,在二位泰斗的指導下,其作品風格清新典雅,美觀大方,他最擅長釉下人物、動物和花鳥繪畫,特別是釉下陶瓷綜合裝飾方面涉百家,潛心鑽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立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景德鎮
  • 出生日期:1957年
  • 職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畢業院校:景德鎮陶瓷職業大學
  • 主要成就:擅長釉下人物、動物和花鳥繪畫
  • 代表作品:《三思而行》《童趣》《山川秀色》《漁樂圖》
江立會藝術人生,出生陶瓷世家,兒時的夢,求學之路,江立會藝術探索,江立會藝術成就,江立會藝術品德,江立會藝術風格,

江立會藝術人生

古人常說人的一生像一幅水墨山水畫,有濃淡、深淺、遠近、高低、起伏、明暗等,種種色調與伏筆,透過色彩濃淡深淺和鋪襯,才能顯出山水畫的意境。江立會陶瓷藝術生涯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畫,有時千山萬水,有時萬水千山,他的藝術人生軌跡還得追尋到他那童年時代。

出生陶瓷世家

陶瓷藝術是“火與土”的藝術,景德鎮是一個千年瓷都,江立會的陶瓷家史也達100多年,其祖父清末民初來到景德鎮創業,學習陶瓷技術,成家立業後,一家人苦行經營,成為景德鎮“八大民窯”之一,陶瓷產銷到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其父繼承祖業,使“江氏窯業”爐火盛旺,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融進了當時景德鎮十大瓷廠之一的民生瓷廠,成為贊新中國的第一代陶瓷產業工人。

兒時的夢

他出生在這樣一個充滿陶瓷文化氣息的世家,聽著“火與土”的搖籃曲,經受時代“火與土”的人文養育,做著“火與土”的陶瓷藝術之美夢。從幼稚園啟蒙老師的教育開始,繪畫人生,天資聰慧和悟性的他,深得老師的喜愛,時常畫出的畫被老師拿出來作為小朋友的模仿的樣板。讀國小、中學美術功課頗受老師賞識,每個年級都是班級、年級、學校黑板報、宣傳欄、牆報的美術主編,學校的這一“職務”,鍛鍊了他美術繪畫方面的才能。參加工作後,由於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工作,又有書法繪畫方面的特長,使他很快得到領導的重用,調入單位宣傳科工作,單位里的寫寫畫畫的事都由他主管。那時年輕力壯,精力旺盛,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他卻很喜歡,畢竟這工作是他的所愛。得天獨厚的工作條件,他不斷從書本上、報刊雜誌上吸取美術方面的素養。八十年代正是電視普及、電視劇興起年代,好的港台電視連續劇不斷播放,如《霍元甲》、《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等吸引人們的眼球,但他為追求心中的夢,將來成為“陶瓷藝術大師”,強行克制自己不去觀看,而是常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自我加壓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到夜深人靜,待來年考上大學,繼續深造成大器。
江立會《三思遠慮》瓷瓶江立會《三思遠慮》瓷瓶

求學之路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從苦寒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八五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在大學期間,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象海棉一樣大量吸取知識,在藝術的海洋中暢遊,專業知識水平突飛猛進,為他今後藝術創作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參與各種美術實踐活動,並在華東六省一市大學生美術書法比賽中獲獎,其中國畫作品《美麗的家鄉》獲得一等獎,書法作品毛澤東詩詞《雪》獲得二等獎。
他從不滿足自己所取得一點成績,虛心好學,淡泊名利,潛心鑽研,博採眾長,是他的座佑銘,求學拜師學藝是他虛心好學的又一法寶。他的好學與轉益多師使他在繪畫上比別人得到更多的園丁栽培與澆灌,一有時間就帶著疑難問題,向大學裡的講師、教授請教,畢業後又經常帶著陶瓷繪畫方面的問題向陶瓷名家求教,參加景德鎮市陶瓷美術講習班,到陶瓷學院、陶瓷職大旁聽,觀看陶瓷藝術大師現場表演等等。無形之中,許多教授、陶瓷名家成了他一時之師、一事之師、一生之師。如胡獻雅、王錫良、張松茂、秦錫麟、周國楨、陸如、熊鋼如、張維增、王恩懷、俞軍、胡光震等。

江立會藝術探索

他還以大自然為師,為畫好陶瓷山水畫,每年都外出寫生,走遍了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踏遍了祖國的五嶽三山,江河大川,他一上五台山,二登泰山,三到華山,四重井岡山,五觀黃山,六去廬山,看黃果樹,游三峽,覽峨睸。豐富的寫生經歷已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印心底。他的山水畫,來自自然而高於自然,在南方找不到,到北方覓不見,那是大江南北風景的結合另一重畫境,他的畫別開生面,潺潺清水石上流,銀河瀑布天上來。由於經常外出採風寫生,他的山水畫題材非常豐富,他表現的祖國名山大川、山體綿亘,江河浩渺,可謂渾厚蒼勁、氣勢磅礴,他表現的江南田園風光,雅逸靈秀,清新自然,構圖疏密有致,景象千變萬化,墨色濃淡相宜,富有深遠意境。有人這樣評價他的陶瓷作品“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睸山之秀麗”。
江立會《守護神》瓷瓶江立會《守護神》瓷瓶

江立會藝術成就

三十多年的陶瓷藝術創作生涯,不管是在什麼崗位,他從未放棄自己對陶瓷藝術的探索與追求,陶瓷新彩、粉彩、青花……各種傳統陶瓷裝飾藝術他都如饑似渴地學,令這些技藝在自己的手下妙筆生花,在眾多陶瓷裝飾手法中,他對寫意青花山水情有獨鐘愛得如痴如醉。所謂青花瓷,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後在1300℃高溫下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因而,陶瓷藝人都以能展現青花技藝為幸事,為追求它的精典而如痴如醉,江立會認為青花不僅有著圖案瑰麗、紋飾繁多的美,有著著色單純、落筆素淨的靜,更因為她有著從中國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暈染的雅,用這些元素來描會出一個個山川奇秀、荷塘月色、花草相親、葉石相依的詩意世界美不勝收。正是如此,他通過多年來對青花瓷的耕耘,使他不斷吸取其藝術精髓,並在生活中探索著美的意境,生活的感悟讓他在陶瓷作品中隱現出對生活的激情及對人生的感知,使他的藝術更好地表現出高雅的情趣和創新的理念。他深知藝術的道路是漫長的,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績,因此,要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來,天天做同一件事是枯燥的,三十多年的創作經驗告訴他,搞藝術的人首先要喜歡藝術,其次要勤奮,最主要的還是要有悟性,而悟性又離不開自身的閱歷、知識與修養。因此,無任是星期天、節假日,對他而言,沒有這個概念,一門心思搞繪畫創作,他的痴迷可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描述“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他積極創辦自己的陶瓷藝術工作室,創作出一件件陶瓷藝術精品,將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變為現實,他一步步登上藝術創作的新高,青花釉里紅《雄鷹展翅》200件作品在全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交易會上獲得銀獎。粉彩瓷板畫《山鄉春來早》獲得“海絲杯”美術陶瓷作品展金獎。粉彩《獅》由北京美術館展出並收藏。
江立會《水仙》瓷瓶江立會《水仙》瓷瓶
各級新聞媒體紛紛報導其人藝術作品和創作經歷,他寫的論文,陶瓷作品分別被載入《景德鎮陶瓷》、《陶瓷世界》、《陶瓷研究》、《陶瓷博覽》、江西省《工藝美術大觀》等。

江立會藝術品德

隨著歲月的流逝,江立會的陶瓷藝術精品也就這樣一件件順著歲月的河流蜿蜒而出,正是他用這種厚積薄發的姿態,將多年來累積的繪畫功底轉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鮮明的藝術風格。現已是江西省陶瓷工藝美術家、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的他,還是那么謙虛、那么低調。他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能將自己對生活的體會與感悟通過其作品表達出來,又將陶瓷繪畫藝術文化傳承給更多的人,這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去年是政府號召開展為待業再就業人員“創業服務”活動年,他欣然接受了市陶瓷就業、創業孵化基的聘請,出任再就業、創業教育培訓中心美術專業課教師,他利用業餘時間,為全市待業再就業人員講授陶瓷繪畫知識,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陶瓷繪畫技藝傳授給他們,從素描開始到繪畫透視,構圖及技法。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的教學模式,深刻仔細的講解,深受學員們的歡迎,近百名學員通過他的授課與培訓,紛紛找到了自己再就業的位置,邁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不僅如此,他還積極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參與陶瓷藝術品慈善義賣活動。
江立會《清荷飄香》瓷瓶江立會《清荷飄香》瓷瓶
他常說:“我是瓷都人民的兒子,是老一輩制瓷人的後代,雖然自己年近六旬,但生命不息,繪畫不止,我只有虛心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地努力,一刻也不放鬆自己,才能聚沙成塔。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好時代,能為陶瓷藝術而歌,為陶瓷藝術而榮,為陶瓷藝術而獻身,真是感到很幸福、很快樂”。

江立會藝術風格

江立會的繪畫都是以瓷繪的山水見長。他說他主攻的就是山水,也兼攻翎毛、釉上、釉下,動物,藝術風格是自已獨創的工筆兼寫意。他的畫別開生面,山水畫題材非常豐富,他表現的祖國名山大川、山體綿亘,江河浩渺,可謂渾厚蒼勁、氣勢磅礴,他表現的江南田園風光,雅逸靈秀,清新自然,構圖疏密有致,景象千變萬化,墨色濃淡相宜,富有深遠意境。據說有人評價他的陶瓷作品是“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麗。”
江立會《壽桃》瓷瓶江立會《壽桃》瓷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