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放牧圖

江山放牧圖

《江山放牧圖》是北宋祁序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描繪江南水鄉牧童牧放水牛情景。作者攝取湖山波渚一區,右端置茂木,左端繪坡地山丘漸遠,中為湖泊河汊,平遠開闊,水牛在水邊踱步,牧童或在牛背上戲耍,或在樹蔭下閒坐。整幅畫布局疏朗有致,虛實變化豐富,描繪筆法勁健,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山放牧圖
  • 作者:祁序
  • 創作年代:北宋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47.3厘米,橫115.6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文化背景,時代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江山放牧圖》《江山放牧圖》
此畫描寫江南水鄉兒童放牧的情景。畫面上,江面開闊,山坡平緩,草木茂盛,十多頭牛散布於江畔與江水之中,飲水、覓草、閒步、涉江,姿態不一。牧童們或牽牛背吹笛,或拍板唱和,或圍坐弈棋,或放飛風箏,自由自在,天真爛漫。遠處阡陌縱橫,田疇連綿,農夫們荷鋤而歸。
該圖無作者款印,卷前有金章宗完顏璟標題“祁序江山放牧圖”七字。
本幅前後隔水鈐有金章宗藏印“明昌寶玩”。
左端鈐有明末柳寅東“西蜀柳寅東鳳詹圖書”一印及清初耿昭忠、梁清標諸家藏印,並有乾隆、熹慶、宜統等鑑藏印。

創作背景

文化背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中華文化的起源離不開牛的赫赫功勞。首先,牛個頭大,體格壯,性格溫順,憨厚老實;其次,農耕興起後,牛就立刻成為主要的生產工具,幹活賣力,所以,牛也成眾多字畫的必選題材,各種牧牛圖、鬥牛圖層出不窮。祁序就是北宋時期畫牛的代表人物,曾創作過二十多幅關於牛的畫作,而《江山放牧圖》是流傳下來獨本。

時代背景

北宋時期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而當時的繪畫也堪稱是色彩與水墨爭輝、詩情與畫意相融的時代。畫院已有明確的畫科分類,且題材廣泛,名家眾多,造詣高深,把中國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在這樣的環境下市民文藝創作開始興起並不斷發展,人物畫和社會風俗畫也得到高度的發展,《江山放牧圖》就是一幅描繪江南農村風土人情的風俗畫。

藝術鑑賞

構圖

高低法是一種以視覺透視為原理的空間處理方式,表現為前低後高或前高后低, 《 江山放牧圖 》 就是從高處俯視平遠低處,構圖中遠山放置在高處,人物、動物放置在低處,整體協調有序。
該畫採用的是典型的平遠式構圖,構圖開朗空闊,呈散點布置,畫面右側一片平湖春色,岸邊樹木高大,蔥蘢繁郁;近處有耕牛十數頭,有在湖水中馱著牧童者;有俯身在水邊飲水者;有在水中歡暢淋漓沐浴者;有在較著勁相鬥嬉戲者;有小牛犢追趕母牛要吃奶者,形態各異,生動有趣。在牛的前端六七個牧童也是玩得不亦樂乎,興致高昂,他們有的在牛背上高唱山歌;有的背坐在牛背上吹著悠揚的笛子;有的在對著空曠的原野大聲呼喊,孩童個個天真可愛,如聞其聲,如同其樂。眼前湖水淨澈,坡岸參差交錯,湖邊叢樹蒼鬱,花草豐茂如茵;畫面遠處右側放眼一片空茫,廣闊無垠,可以說是水天一色,似乎瀰漫著春天雨後的水汽;左側中部樹下,還有兩人不忘趁片刻休息之時來場棋盤上的廝殺;再遠處是山岡起伏,有農人正揮舞著鋤頭在辛勤勞作,身影雖小,動態卻清晰可辨;隱約可見河澤溪流,小橋茅舍,疏木茂林。一派江南景色,使人心曠神怡。

技法

整體來說,此畫用筆工致秀潤,設色清麗淡怡,筆力勁健,多採用勾描的方法創作。
圖中的牛毛用乾細短線描出,手法細膩真實。用以作配景的樹木具有宋人李唐刻畫粗簡的遺風,其中樹幹,是先以粗線條勾勒出輪廓,再以潤墨皴擦,顯現出蒼健之態、虬曲之美;樹葉則用筆致細膩的夾葉法表現,中鋒行筆,線條圓潤工整,展現出樹木豐潤華滋之美。堤岸坡石的表現也是別其匠心,畫法明顯受郭熙的影響,先以曲折彎轉的墨線勾邊,再以石綠色暈染坡面,亮麗的色彩不僅豐富了畫面的色調,也為全幅增添萬物復甦的春之氣息。

名家點評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博寶鑑定專家單國強:從作品的取景、立意看,無疑屬於北宋時流行的平遠小景山水。這類山水派生於董、巨的江南畫系,以北宋初惠崇最負盛名。作品善畫描繪坡坂汀緒、江湖小景,並點綴禽鳥活動和農村生活景象,通過局部小景表現開闊清曠之象,在寧靜的風光中透出蓬勃生意,形成獨特的審美意趣。

歷史傳承

從清標諸家藏印、乾隆、熹慶、宜統等鑑藏印可知,《江山放牧圖》在金時已入內府,明末清初流入民間,至乾隆時復進內府。抗日戰爭時期,溥儀攜至偽滿,抗戰勝利後此畫曾散落東北,後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徵集入藏。

重要展覽

2015年10月13日,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第二期“石渠寶笈特展”,展品就有《江山放牧圖》。

作者簡介

祁序,北宋江南人,生卒年不詳。工山水、人物、花竹、翎毛,尤善畫牛,有戴嵩遺風。其畫跡有《倒影牛圖》、《渡水乳牛圖》、《夾竹桃圖》、《四皓弈棋圖》、《長江漁樂圖》、《瀟湘逢故人圖》、《寫生雞冠花圖》、《鬥牛圖》、《牧牛圖》等44件,著錄於《宜和畫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