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學派

水心學派

水心學派是南宋葉適所創立的學派。葉適為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學者稱"水心先生"。因稱所創學派為"水心學派"。葉適曾師事鄭伯熊,,與陳亮、劉景、項安世、陳景思、王綽為友,往還甚密。其學說直接淵源於薛季宣、陳傅良兩人,把"圖善"、"立義"的思想與重視事功的務實精神聯繫在一起,建立起自己與朱熹"理學"、陸九淵"心學"鼎足而立的學說體系。晚年著述、講學於永嘉城外的水心村、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遠近學者聞名而來,絡繹不絕,因形成了自己的學派。葉適一傳數傳弟子甚多,著名者有:陳耆卿、王象祖、丁希亮、方來、林居安、趙汝鐸、王植、孫之宏、孟猷、邵持正、趙汝謅、鄧傳之、陳填、趙汝談、周端朝、吳子良、車若水、戴表元、林處恭等。

基本介紹

  • 本名:葉適
  • 別稱:水心先生
  • 字號: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
  • 所處時代:南宋
  • 主要作品:《水心別集》
學術主張,主要著作,影響,

學術主張

水心學派政治上主張抗金,但認為抗金必須先“修實政,行實德”,築堡塢,固邊防,“備成而後動,守定而後成”,不贊同韓侂胄冒險發起伐金戰爭。
經濟上,主張理財,認為“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財而為聖君賢臣者”,認為“理財”與“聚斂”是不相同的,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反對傳統的“重本抑末”思想。
宇宙觀方面,反對二程朱熹的“天理本體論”思想,認為自然界是由“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八封”(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等物質元素構成的。主張“道”存於器中,認為“道也者,不可須輿離物也”;“物之所在,道則在焉”,有物則有道,道離不開物,根本沒有先於“物”而存在的“道”。
認識論方面,強調人的認識離不開物,“無考於器者,其道不化”,“欲折衷天下之義理,必盡考詳天下之事物而後不謬”。在認識過程中,強調“耳目之官”與“心之官”的作用,認為人類的認識要依靠“耳目之官”“自外人以成其內”,還要依靠“心之官”‘自內出以成其外”,經過“內外交相成”的過程,才能形成全面的認識。
此派反對理學家的道統傳授說,對理學家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進行了大膽的批判。認為把《易傳》當作孔子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種附會,徹底否定了理學家奉為“宗旨秘義”的“太極”。又認為曾子孟子並非“孔門之要傳”。“曾子親傳孔子之道”不可信,指出曾子以“忠恕”釋“一貫”非孔子之本意;孟子之心性說,使後世學者“虛義多,實力少”,盡廢“古人內外交相成之道”。指斥理學的思想體系和理論淵源是雜以儒、佛、道三家思想的混合體。
此派最大的特點是主張事功,提倡“務實而不務虛”,反對理學家空談義理,認為“仁”、“義”必須表現於功利,“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耳!”指出,“讀者不知按統緒,雖多無益也;為女不能關教事,雖工無益也;篤行而不合於大義,雖高無益也;立志而不存於憂世,雖仁無益也”。(《宋元學案·水心學案》)認為只有乾實事,才於國於民有利。

主要著作

水心學派主要著作有:葉適《水心文集》、《水心別集》(1959年中華書局合編為《時適集》)、《習學記言序目》,陳耆卿《篔窗集》,王汶《東谷集》,丁希亮《丁少詹集》,周南《山房集》,孔元忠《豫齋集》等。

影響

水心學派繼承了北宋中期以來宋學疑經惑古、以己意解經的優良傳統,在儒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清人全祖望評論說,“乾淳諸老既歿,學術之會,總為朱、陸二派,而水心齗齗其間,遂稱鼎足”(《宋元學案》卷五十四《水心學案》)上)。在當時“天下爭言性命之學”的時候,此派挺身而出,倡導事功之學,與當世大儒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分庭抗禮,鼎足而三,影響十分深遠。其弟子陳填另創“木鐘學派”。此派與薛季宣艮齋學派”、陳傅良“止齋學派”合稱為“永熹學派”,亦為“浙東學派”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