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西部、是浙江省18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與龍游縣接壤,距杭金衢高速公路游埠互通口5公里,區域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22829人,轄37個行政村,其中有8個是少數民族村,少數民族2880人,占全鄉總人口12.6%。水亭畲族鄉為浙江省“教育強鎮”、省“東海文化明珠”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亭畲族鄉
  • 外文名稱:shuiting yu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 所屬地區: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西部
  • 下轄地區:36行政村
  • 政府駐地:蘭谿市水亭畲族鄉文化站附近 
  • 電話區號:0579
  • 郵政區碼:321107
  • 地理位置: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西部
  • 面積:48平方公里
  • 人口:22829人
  • 方言:當地方言
  • 氣候條件:春夏秋冬
  • 著名景點:諸葛八封村,地下長河,蘭花村黃大仙故里
  • 機場:義烏機場
  • 火車站:蘭溪站
  • 車牌代碼:浙·G
  • 身份證前6位:330781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教育文化,建置沿革,大事記,重大事項,聖山毛巾廠,畲民習俗,畲民三月三,

鄉鎮簡介

蘭谿市轄鄉。位於市境西部。轄3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水亭街村。

歷史沿革

1992年撤區擴鎮並鄉時,由聖山畲族鄉和水亭鄉合併而成。1996年,面積118.5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柳家、下方泉、西姜、水亭塢、水亭街、周邵湯、下蔣、上吳、上朱、范塢、殿下、黃村塢、垂江、陳塘下、蓋竹里、楊田塢、尚方、松樹下、塘上、古塘、芳茗葉、午塘池、河伯沿、柳塘章、奎塘畈、奎塘、生塘胡、生塘徐等37個行政村。
2005年末,面積48.3平方千米,人口2.29萬人,轄水亭街、周邵湯、水亭塘、西姜、下方泉、陳塘下、尚方、垂江、下蔣、上吳、黃村塢、楊田塢、松樹下、蓋竹里、芳茗葉、塘上、古塘、午塘邊、午塘橋、河伯沿、珠帶式、楊寶塘下、橫塘、上周、施家、范塢、殿下、西方塢、丁家、上朱、柳家、生塘胡、生塘徐、白鶴橋、柳塘章、奎塘畈、奎塘37個行政村。2007年11月6日,浙政函[2007]158號批覆同意將水亭畲族鄉生塘徐村劃歸游埠鎮管轄;調整後,水亭畲族鄉轄3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不變(水亭街村)。
【郵編】321107【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781203:~200 220柳家村 ~201 220下方泉村 ~202 220西姜村 ~203 220周邵湯村 ~204 210水亭街村 ~205 210水亭塢村 ~206 210下蔣村 ~207 220上吳村 ~208 220上朱村 ~209 220殿下村 ~210 220范塢村 ~211 220垂江村 ~212 220黃村 ~213 220陳塘下村 ~214 220蓋竹里村 ~215 220楊田塢村 ~216 220尚方村 ~217 220松樹下村 ~218 220塘上村 ~219 220芳茗葉村 ~220 220古塘村 ~221 220午塘村 ~222 220午塘橋村 ~223 220河伯沿村 ~224 220楊寶塘村 ~225 220上周村 ~226 220橫塘村 ~227 220施家村 ~228 220珠帶式村 ~229 220白鶴橋村 ~230 220丁家村 ~231 220西方塢村 ~232 220柳塘章村 ~233 220生塘胡村 ~235 220奎塘村 ~236 220奎塘畈村
自2015年12月21日啟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以來,到2016年1月17日,全市201個新村全部掛牌成立。本次調整後,水亭畲族鄉轄水亭村、殿下村、金印村、古塘村、午塘新村、黃江村、橫塘村、奎塘畈村、珠帶式村、河伯村柳家村、下方泉村、西姜村、周邵湯村、上朱村、丁家村、柳塘章村、生塘胡村、西方塢村等19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全鄉共有個體私營企業70家,行業涉及紡織、化工、銅線材、建材等,基本形成了以蘭谿市聖宇毛巾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毛巾塊狀經濟,全鄉毛巾企業達30餘家,聖宇毛巾有限公司生產的“喜耐爾”毛巾品牌系列遠銷美國、加拿大、南美、西歐、港澳地區,年自營出口近6000萬美元。另一家規模以上企業蘭谿市恆順化工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
全鄉耕地面積2.6萬畝,人均耕地1.2畝,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占蘭谿市的1/3。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戶。全鄉共有小(一)型小庫存3座,小(二)型水庫存6座,1—10萬立米山塘水庫存103府,全鄉珍珠面積近10000畝,百頭以上養豬場15家,實驗農場、生態農莊3家,果木蔬菜、種子基地4處。水亭豆製品“千張”聞名遐邇。

教育文化

1、水亭畲族鄉為省“教育強鎮”,全鄉設有中心學校一所,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國中部為金華市示範性國中,國小部為省示範性國小。原有二所完全國小——聖山民族國小和柏園國小。2013下半年學校再度調整,撤併柏園國小,生源併入國小部。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420人,在職教師128人,學歷合格率100%。國中在校生652人,國小在校生876人,鄉村成技校38所。
2、水亭畲鄉為省“東海文化明珠”鄉,全鄉擁有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的水亭文化樓一座,奎塘畈村畲族文化樓一座,荷龍里村“斷頭龍”聞名省內外,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畲族祭祖舞。
基本介紹
水亭畲族鄉位於蘭谿市西部邊緣,距市區20公里。西臨龍游縣,北鄰諸葛鎮,東靠孟湖鄉,南接游埠鎮。
【建置沿革】宋紹熙年間(1190~1194),蒲田縣亭溪村水欽從婺州返故里,聞閩地戰亂,逐在此定居,為不忘故土取名水亭。鄉境內有14個行政村聚居雷、藍、鐘三姓畲族,1992年5月水亭鄉與聖山畲族鄉合併稱水亭鄉;1992年9月,更名為水亭畲族鄉。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1982年,全面完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6年,新建水亭國中教學大樓;籌資20萬元,將露天水亭牲畜市場改建為大篷室內市場。1993年,完成市鄉公路永亭段拓寬澆柏油路工程。1994~1995年,投資74萬元建造國中實驗綜合大樓;集資1200萬元興建水亭與珠帶式兩集鎮新區;集資12萬元建成水亭菜市場。
1994~1995年,投資500餘萬元建成水亭郵電大樓、無線電傳呼與移動通訊機站。1995~1998年,投資208萬元,新建與擴建山塘水庫119座,新增蓄水量169.5萬立方米;投入160萬元,進行山、水、田、林、路的綜合開發,宜農荒山造田480畝;完成第一期省糧食自給工程,並擴建金星水庫。1997年,投資70餘萬元完成水亭、珠帶式兩集鎮水泥街道路面1690米。
【金華市明星企業——聖山毛巾廠】聖山毛巾廠是鄉支柱企業,創辦於1975年,現擁有織機132台,有煮、漂、槳、染等設備,形成毛巾、方巾、浴巾一條 龍生產線和百萬米化纖布生產能力。
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瑞典、香港等地,外銷率90%以上。1998年實現產值2397萬元,銷售收入2175萬元,先後被授予金華市“明星企業”,“浙江省出口創匯先進企業”等。在該龍頭企業帶動下,全鄉先後湧現出14家毛巾企業。
【一方特產——水亭千張】豆製品水亭千張,生產歷史悠久,以薄、細、韌、口感好而聞名蘭谿市內外。1998年金華電視台,浙江電視娛樂台曾先後採訪報導。現有生產單位30家。
【一方風情——斷頭龍】民間傳說,唐貞觀年間,江西連年大旱,百姓求告天廷降雨,玉
帝命海龍王“城內降七,城外降三”。龍王憐息農民,以倒三、七降雨。玉帝聞知甚怒,令
在夢中的魏徵宰相斬了龍王。百姓感恩龍王,制扎龍頭龍身分離的“龍”以祭拜,在春節期間則舞斷龍頭。1950年傳入荷龍里村,逐步形成風格獨特的“斷頭龍”舞。曾多次參加金華地區
和省文藝演出。.

建置沿革

宋紹熙年間(1190~1194),蒲田縣亭溪村水欽從婺 州返故里,聞閩地戰亂,逐在此定居,為不忘故土取名水亭。鄉境內有14個行政村聚居雷、藍、鐘三姓畲族,1992年5月水亭鄉與聖山畲族鄉合併稱水亭鄉;1992年9月,更名為水亭畲 族鄉。

大事記

1982年,全面完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6年,新建水亭國中教學大樓;籌資20萬元,將露天水亭牲畜市場改建為大篷室內市場。1 993年,完成市鄉公路永亭段拓寬澆柏油路工程。1994~1995年,投資74萬元建造國中實驗 綜合大樓;集資1200萬元興建水亭與珠帶式兩集鎮新區;集資12萬元建成水亭菜市場。
1994~1995年,投資500餘萬元建成水亭郵電大樓、無線電傳呼與移動通訊機站。1995~1998年,投資208萬元,新建與擴建山塘水庫119座,新增蓄水量169.5萬立方米;投入160萬元,進行山、水、田、林、路的綜合開發,宜農荒山造田480畝;完成第一期省糧食自給工程,並擴建金星水庫。1997年,投資70餘萬元完成水亭、珠帶式兩集鎮水泥街道路面1690米。

重大事項

程控電話安裝達512門,實現村村通電話;水亭街、珠帶式、水亭塢、西姜、上朱、殿下等村有線電視開通;投資70萬元新建鄉中心國小教學大樓;全鄉計畫生育率達9912%,列全市第一名,並通過金華市的考核;全面完成企業改制;完成乘風、金印、包塢三座小(一)型水庫和五龍、楊寶塘二座小(二)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

聖山毛巾廠

聖山毛巾廠是鄉支柱企業,
創辦於1975年,現擁有織機132台,有煮、漂、槳、染等設備,形成毛巾、方巾、浴巾一條龍生產線和百萬米化纖布生產能力。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瑞典、香港等地,外銷率90 %以上。
1998年實現產值2397萬元,銷售收入2175萬元,先後被授予金華市“明星企業”,“浙江省出口創匯先進企業”等。在該龍頭企業帶動下,全鄉先後湧現出14家毛巾企業。

畲民習俗

畲族嫁娶時,要唱歌對歌,男 女雙方各請歌手。男方歌手兼挑禮物者稱“赤郎”,兼抬轎者稱“行郎”,婚期前一日,新郎和赤郎送喜酒至新娘家,新娘家門口築起籬笆攔路,赤郎則自己動手清除,到達新娘家門,開始對歌。畲民長輩死後,男到親房報喪,女到娘家報喪,向遺體告別後棺殮,殮不舉哀,以歌代哭
據傳畲族祖先,因打獵從高山上摔下致死,在殯葬前,子孫拿著鐵制弓、角、刀等在靈堂邊唱邊舞,代代相傳,逐漸形成畲族民間祭祖舞蹈,節目有《告人退殯》、《正月正歌》、《造井》、《造井先壇》、《超度凡人與西天》、《造座》等。1986年,被編入《全國民間民族舞蹈集成》一書。1987年3月15日,中國民族舞蹈集成浙江編委會和浙江省文化廳聯合攝製組拍成錄像片,作為史料保存。

畲民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是畲族“對歌會”,又稱“烏飯節”,是畲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活動中,畲鄉傳統歌舞、民俗表演、體育競技等項目,讓各方遊客盡飽眼福。
一直以來,“三月三”是畲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代表了畲族鄉民對生活的感恩與祝願。如今,這一節慶也成了傳承和推介畲鄉文化的媒介。風情節開幕當天,有遊客從桐廬、龍游、義烏甚至上海等地特地趕來。除了民俗表演精彩紛呈,水亭千張、烏飯、麻糍等特色小吃也受到遊客的喜愛。
“山哈們,妮南好!”在畲族語言中,山哈的意思是“居住在山裡的客人”。“山哈”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斷頭龍表演、畲族對歌、押加比賽、畲族婚嫁禮儀等特色民俗表演新鮮而富有韻味,讓各地朋友感受到畲鄉文化的魅力。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水亭畲族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