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教-7(殲教七)

殲教-7

殲教七一般指本詞條

殲教-7(中國代號:JJ-7,英文:Guizhou JJ-7/FT-7)教練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蘇聯米格-21教練型基礎上發展的一型雙座高級噴氣教練機,由中航工業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代號:011基地)負責研製。1981年起貴州航空集團以殲-7II戰鬥機為原型開始繼續研製工作。

殲教-7於1985年7月首飛,1987年定型。該機裝備部隊後作為殲-7殲-8戰鬥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殲教-7的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沒有高級教練機的空白。

2017年3月22日下午4時30分,兩架殲教-7A飛機以編隊形式從中航工業貴飛公司機場起飛,轉場到某部隊。這是貴飛公司交付的最後兩架殲教-7飛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殲教-7
  • 英文名稱:Guizhou JJ-7/FT-7
  • 前型/級:殲教-6
  • 次型/級:基教-8
  • 服役時間:1987年
  • 國家:中國
  • 飛機類型:噴氣式殲擊教練機
  • 研製單位:貴州航空工業集團
  • 總設計師:於希明
  • 首飛時間:1985年7月5日
發展沿革,研發背景,原型研製,技術特點,氣動布局,動力航電,武器外掛,基本數據,衍生型號,殲教-7A,殲教-7B,服役事件,多型出口,表演用機,存在問題,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時,中國航空工業還是一片空白。韓戰爆發後,在蘇聯援助下中國經過一段時間對戰鬥機的修理和裝配之後,航空工廠設備逐漸齊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仿製和自研教練機。新中國仿製的第一架飛機是初教-5教練機,自行研製成功的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是殲教-1教練機,第一種投入大批量生產的飛機是自行研製的初教-6教練機。
殲教-6教練機殲教-6教練機
中國空軍先後裝備後掠機翼的殲-5和殲-6戰鬥機,配套使用的是殲教-5殲教-6教練機。但隨著2倍聲速高速殲擊機殲-7殲-8的陸續裝備服役,中國空軍迫切需要新型高級戰鬥教練機。殲-7和殲-8系列三角翼飛機的飛行特性與原有的殲教-5、殲教-6相差很遠,飛行員培訓困難。中國航空工業主管部門決定在殲-7飛機的基礎上發展新一代教練機。1979年2月中國從埃及購買的米格-21YC型雙座教練機樣機運抵中國,中國航空工業隨即決定以殲-7Ⅱ為基礎,參照米格-21YC飛機的結構特點研製新型教練機,機型正式定為殲擊教練機殲-7型飛機。

原型研製

殲教-7,是中航工業貴州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超音速殲擊教練機,貴航第一設計所總設計師於希明被任命為殲教-7總設計師。該機研製工作於1979年開始,1985年7月5日首飛成功。
殲教-7教練機三視圖殲教-7教練機三視圖
殲教-7飛機於1994年6月24日最後生產定型,但生產交付工作早已開始,至1993年已經交付空軍、海軍航空兵79架。除中國軍隊裝備殲教-7之外,約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也採購了殲教-7飛機,總計93架。
殲教-7飛機1989年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技術特點

氣動布局

殲教-7採用小展弦比大後掠角的三角形機翼,機頭進氣的大細長比機身,全動的後掠水平尾翼和後退式襟翼。機翼前緣後掠角 57°,相對厚度翼根4.2%,翼尖5.0%,翼型為ЦАГИ-C9C雙凸型超音速對稱翼型。
殲教-7殲教-7
作為一種殲擊教練機,殲教-7飛機為雙座座艙,座艙蓋向右開啟,后座為教員座艙。由於雙座設計減少了內部油箱容量,並且降低了飛機高速飛行時的方向穩定性,因此殲教7飛機採用了類似於米格-21MF的大面積寬垂尾提高高速穩定性。另外由於教員座艙占據了一定機體空間,導致機體內載油減少,因此在機背脊條內安置了較大容量的油箱。除此之外,殲教7將殲7-Ⅱ的單腹鰭改為雙腹鰭,其目的和垂尾一樣,以提高飛機的高速穩定性。
批量裝備部隊的殲教-7批量裝備部隊的殲教-7
殲教-7座艙后座裝有潛望鏡和機內通話系統,便於學員、教員溝通交流;機上操縱和信息顯示系統均為前後艙各一套。該機配有先進的空調系統,主機輪採用無內胎輪胎。
殲教-7還裝有飛行故障模擬系統和飛行狀態記錄儀,前者由教員操縱,可方便地模擬出各種飛行狀態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情況,後者用於記錄飛機實際的飛行狀態,可供返航後研究總結。

動力航電

殲教-7的動力裝置採用一台貴航集團黎陽發動機廠生產的渦噴-7B(WP-7B)或渦噴-7BM(WP-7BM)發動機,最大推力43.15千牛,加力推力59.82千牛。殲教-7飛機航速低於殲-7,最大航速約為21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為1459 千米。殲教-7還可以攜帶2個480升或720升副油箱。
殲教-7座艙殲教-7座艙
殲教-7的機上電子設備包括226型測距雷達、SM-8AE瞄準具、CT-3電台、BDP-4B水平儀和LZ-2-II組合式羅盤。該機的機載設備與以往的殲擊教練機相比,大有改善,新裝了飛行故障模擬系統和飛行狀態記錄儀。

武器外掛

殲教-7飛機上保留了殲-7相關作戰設備和外掛裝置,因此殲教-7除承擔飛行員訓練外還具備了一定作戰能力。
殲教-7殲教-7
殲教-7機翼下可以掛載“霹靂”系列空空飛彈和火箭彈發射巢。殲教-7的固定武器為一門左機身內的30-1型30毫米機炮,比殲-7其他型號減少了一門機炮,使用機身環型60發彈匣供彈。

基本數據

殲教-7參考數據:
翼展
7.154 米
機長
14.874 米
機高
4.103 米
機翼面積
23 平方米
空重
5330 千克
機內載油
1891 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7590 千克(帶2枚PL-2空-空飛彈)
最大起飛重量
8600 千克(帶兩枚PL-2空空飛彈)
最大速度
M2.05
起飛速度
315~335 千米/小時
著陸速度
305~325 千米/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
900~1100 米
著陸滑跑距離
850~1100 米
實用升限
17300 米
最大航程
1459 千米
限制過載
+7G(帶兩枚PL-2B空空飛彈)

衍生型號

殲教-7A

隨著改進型殲-7和殲-8陸續裝備空軍服役,殲教-7的航電設備與部隊服役飛機出現落差。1994年2月空軍提出要求,中航工業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代號:011基地)一所開始對殲教-7飛機進行改進設計,使其能擔負配裝平顯器/武器瞄準系統的殲-7E、殲-7D飛機的訓練任務,並能部分完成殲-8B、殲-8D系列飛機訓練任務,改型後的飛機命名為殲教-7A型。
中國空軍裝備的殲教-7中國空軍裝備的殲教-7
1994年9月29日,總參謀部、國防科工委批覆了計畫。殲教-7A飛機參考殲-7E調整了座艙布局,加裝了WHK-7C平顯器/武器瞄準系統,取消了SM-8甲E瞄準具和7型照相槍;加裝XLS-1視頻系統、SS/SC-4B大氣數據計算機及其感測器;換裝FJ-20D飛參記錄儀等。改進後的殲教-7A比殲教-7增重90千克,飛行性能有所下降。
伊朗空軍的殲教-7在軍演中伊朗空軍的殲教-7在軍演中
殲教-7A型飛機的武器系統也進行了較大改進,改裝了霹靂-5B空空飛彈及其專用飛彈發射架,淘汰了霹靂-2飛彈;改裝了90-1火箭及發射器,淘汰了57-2火箭及發射器;加掛6、11千克訓練彈和250-3低阻航空炸彈。
殲教-7A型飛機於1995年5月24日首飛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過設計定型審查,隨後投產交付部隊試用。

殲教-7B

1986年,約旦在引進殲-7飛機的同時,還與中國確定了訂購16架殲教-7B飛機的契約。011基地按照約旦軍方的要求,對設計進行了修改。
孟加拉空軍裝備的殲教-7B孟加拉空軍裝備的殲教-7B
殲教-7B飛機是在殲教-7基礎上,換裝了首次翻修壽命延長到200小時的渦噴-7B(BM)發動機,採用煤油起動,雙迴路點火,取消汽油起動系統;機輪採用鍛鋁輪轂;換裝ZB-34M液壓泵;前8架飛機安裝CT-3M電台,後8架裝AD3400電台和飛參記錄儀。
1988年6月,首批8架殲教-7B交付約旦,1989年底交付第二批8架。

服役事件

多型出口

殲教-7飛機不僅裝備中國空軍,而且出口到國外,成為航空外貿產品。殲教-7衍生了多個改進型號,1988年4月25日,殲教-7首個出口型通過技術鑑定,1988年6月13日啟運出口。之後殲教-7的各種改型,包括殲教-7A、殲教-7B、殲教-7P、殲教-7N、殲教-7PG等,先後出口到巴基斯坦巴拿馬。其中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殲教-7P於1992年5月獲得了北約軍用標準化局許可證,滿足了巴方使用西方武器的要求。1995年按客戶需求,改裝了30毫米機炮和電子設備。殲教-7P型還增加了外掛能力,共有5個掛架,更新了武器系統、火控系統、電子對抗設備和通訊系統,這使得該型機的實戰能力大大增強。殲教-7P的發動機採用1台渦噴-7BC,推力6100千牛,交付巴基斯坦後改裝了馬丁·貝克公司的彈射座椅。
出口巴基斯坦的殲教-7P出口巴基斯坦的殲教-7P
孟加拉空軍裝備的殲教-7B孟加拉空軍裝備的殲教-7B
2002年,殲教-7的最新改型,殲教-7PG首飛。PG型的機載設備科技含量有進一步的提高,火控和制導系統攻擊能力得到了增強,具有更強的教學與實戰能力。
殲教-7飛機1994年最後生產定型,但其交付工作從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除了中國空軍,巴基斯坦、約旦、孟加拉等國也採購了殲教-7飛機,總計93架。

表演用機

從1995年開始,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先後改換高級殲擊教練機殲教-7,高空高速殲擊機殲-7的表演型號殲-7EB和殲-7GB。
殲教-7殲教-7
殲教-7型飛機1985年7月首次試飛,1987年定型投產,1988年正式服役。在表演隊的序列中,殲教-7主要用於新員帶飛,促進表演能力形成。
裝備殲-7系列殲擊機的表演型號飛機以來,新一代表演隊人面對機種跨度大,飛機性能不掌握等嚴峻的考驗,在沒有任何表演數據的情況下,從零開始,一步一步趟路子,初步掌握了殲-7表演規律。1997年下半年改裝任務完成時,表演隊用它的殲-7EB型飛機,探索出了16個表演動作的表演方案,飛出六機楔隊斤斗等五套世界級高難動作,實現了表演水平的歷史性飛躍。直至2003年,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表演隊又成功試飛論證了寶塔隊、藍寶石隊、鏢形隊、雙機對頭、順風隊等11套表演動作,使表演方案中的動作從16個增加到了21個。

存在問題

殲教-7飛機由於採用大後掠角三角翼誘導阻力大,大迎角時能量損失快,不適合於長時間盤旋,且大後掠角三角翼在亞音速時的升力特性不理想,直接影響起降性能,增加起飛、著陸的速度,對沒有經驗的飛行員而言難度較大。另外殲教-7雖然是一種教練機,但是其座艙布置卻達不到教練機的要求,后座的教員視野很糟糕——這並不是殲教-7飛機設計上的問題,其根源在50年代的米高揚設計局身上。當年設計米格-21時技術條件相對還很落後,因此為了追求高速性能米格-21飛機犧牲了座艙視野:前方視野被風擋隔框和機頭阻擋、後方視野則全部被背鰭阻擋。曾有以色列和美國飛行員飛過了米格-21後,認為這是其致命的弱點。由於這種機體結構上的先天不足,殲教-7的后座和前座高度差很小,后座飛行員在起降時甚至需要依靠一個可伸縮的潛望鏡來觀察前方。
中國空軍裝備殲教-7中國空軍裝備殲教-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