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雁二首(陳師道組詩作品)

歸雁二首(陳師道組詩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組詩《歸雁二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兩首詩作於元符三年秋天作者赴任棣州州學教授之前。第一首著重用實筆寫雁歸之意,第二首用虛筆傳神,點雁歸之情。相對來說,第二首情感較為深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歸雁二首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陳師道
  • 題材詠物詩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歸雁二首
  • 其一
弧矢千夫志,瀟湘萬里秋
寧為寶箏柱,肯作置書郵。
遠道勤相喚,羈懷誤作愁
聊寬稻粱意,寧復網羅憂。
  • 其二
作計胸懷早,為生去住頻。
固違陰嶺雪,不盡洞庭春。
巧作斜行字,催歸去國人
知時如有信,決起亦相親

詞句注釋

⑴瀟湘萬里秋:錢起歸雁》:“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瀟湘八景中有“平沙落雁”。
⑵寶箏柱:即箏柱,“寶”為修飾語。
⑶羈:停留,羈絆。
⑷陰嶺:即陰山,因詩句中的平仄關係而改“山”為“嶺”。
⑸去:遠離,離開。
⑹決起:斷然飛起。

創作背景

《歸雁二首》是陳師道晚年的作品。這組詩作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的秋天,這年正月,宋徽宗即位,七月,作者任棣州(治所在今山東惠民)州學教授,此時尚未赴任。

作品鑑賞

第一首詩開頭兩句:“弧矢千夫志,瀟湘萬里秋。”“弧矢”,代指弓箭,此處意為射雁;“瀟湘”,水名,在湖南,或以單稱湘江是雁歸之地。這兩句說:射雁本是千夫之志,為了避開弓箭,如今北雁南飛,瀟湘萬里,又是一年的深秋了。三四兩句:“寧為寶箏柱,肯作置書郵。”前一句切“雁柱”,箏柱斜列,頗似歸飛的雁行。李商隱有“十三弦柱雁行斜”之句,張先生查子》:“雁柱十三弦。”所以這裡說寧為箏柱,歸來之後,可以把清音示人。後一句用蘇武匈奴借歸雁傳書的故事(因此故事,後世便以“雁書”稱來往書信),並借用杜甫“肯作置書郵”詩句,表示雁的歸來,也有意為人傳書,所以用“肯作”一詞示意,說明傳書或有其事。第五六兩句:“遠道勤相喚,羈懷誤作愁。”“道遠”句寫雁侶,雁飛時都成群結隊。遠道飛歸,山遙水遠,所以應該殷勤相喚,以免伴侶偶爾離開行列。“羈懷”句,寫雁在啼叫時,往往同猿啼的聲音一樣,會引起人們羈旅思歸之情。作者的前輩歐陽修,就寫過“夜聞啼雁生鄉思”(《戲答元珍》)的詩句。所以這裡用“誤作愁”,表明這個意思。結尾兩句:“聊寬稻粱意,寧復網羅憂。”以旅雁之歸來作結。末句的“網羅”和起句的“弧矢”相應,“聊寬”句和“瀟湘”句相應。大雁以稻粱為食,常常冒著弧矢的危險,覓食他方,故說“稻粱意”,杜甫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嘆”(《登慈恩寺塔》)。此時既已南歸瀟湘,就可稍稍寬解稻梁之慮,也不致有誤入人世網羅的憂愁,這是應當為之慶幸的。這一首著重用實筆寫雁歸之意。
第二首詩開頭兩句:“作計胸懷早,為生去住頻。”表明雁的歸來,早在胸懷中有了打算。它們原不想長期寄旅他鄉,只是為了謀求生計,不得不來去頻繁,或往或住。於是後二句作進一步的說明:“固為陰嶺雪,不盡洞庭春。”作者用推測的口氣,說明雁的歸來,是因陰山的嚴寒。但飛回之後,又要重新旅食他鄉,不能住到春天,領受那洞庭(指洞庭湖)的春色,這就進一步表明雁的去留並非它們的本意。五六兩句:“巧作斜行字,催歸去國人。”寫旅雁在歸程中,在秋空斜行作陣,排成雁字,仿佛要替人們寫成遠方的書信,以便促使去國離鄉的遊子趕緊歸來。因此引出最後兩句:“知時如有信,決起亦相親。”詩人感嘆雁是知時的候鳥,人們看到北雁南飛,聽到雁叫西風,就會意識到秋天已到,是“草木黃落”的季節了,因而雁的歸飛,也給人帶來相親之情,啟示人們,應該早作歸計。這一首用虛筆傳神,點雁歸之情。和前一首相比,較為深沉。擬人手法的運用,則使詩意親切感人。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