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元

歸元

道家哲學,指回歸本元或元氣。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歸元禪寺之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創建於清代,後又多次修建,1922年建的新閣是歸元禪寺的一大寶藏,初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書畫碑貼及外國友人贈品。又兩件令人驚嘆的珍品:一是在長寬不過6寸的紙面寫著由5424個字組成的“佛”字,寫著全部《金剛經》和《心經》原文;二是血書《華嚴經》和《法華經》 。道家哲學,指回歸本元或元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元
  • 讀音:guī yuán
  • 注釋:歸還人頭
  • 注音:ㄍㄨㄟ ㄧㄨㄢˊ
詞語釋義,歸元禪寺,

詞語釋義

guī yuán ㄍㄨㄟ ㄧㄨㄢˊ 歸元(歸元)
1.歸還人頭。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胄入狄師,死焉。 狄人歸其元,面如生。”  北周·庾信 《哀江南賦》:“ 狄人歸元,三軍悽愴。”  金·元好問 《哀武子告》詩:“舊說布衣甘絕脰,今傳史筆記歸元。”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和懷霜作即用其韻》:“城門免胄經相識,異地歸元不忍看。”
2.佛教語。歸真。謂超出生滅界,還歸於真寂、本元。《楞嚴經》:“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3.中醫學用語。謂病體康復。《醫宗金鑒·張仲景》“旋覆代赭石湯方”方解引羅天益曰:“此胃虛氣失升降之法,復用此法理之,則胸中轉否為泰。其為歸元固下之法。”

歸元禪寺

歸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組成,擁有藏經閣、大雄寶殿、羅漢堂三組主要建築,占地面積十萬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築是藏經樓,是一座兩側五開間的樓閣式建築,高約25米,頂為大脊,魚角搬爪,斗拱飛檐,古樸玲瓏;當面為四柱通天,雙鳳朝陽,五龍戲珠。整個建築精巧壯觀,金碧輝煌。這裡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書畫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國內收藏佛像較多的一個佛寺。1935年太虛法師出訪緬甸時,仰光的佛教徒贈他一尊1噸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釋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這裡。這種佛像在我國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別列供於北京和上海。藏經閣里收藏的佛經有:清代《龍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磧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頻伽藏》一部。另外還有兩件珍品:一是清光緒元年(1875),湖南衡山69歲老人李舜千書寫的“佛”字。“佛”字是在長寬不超過6寸的紙上,由《金剛經》和《心經》原文共5424個字組成。每個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用30倍放大鏡看,筆力挺秀,是書法珍品。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榮和尚刺血調和金粉抄成的《華嚴經》和《法華經》,字型娟秀,堪稱精品。
歸元禪寺歸元禪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