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荒原

歷史的荒原

《歷史的荒原》是2008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奇逸。

基本介紹

  • 作者:黃奇逸
  • ISBN:9787807522522
  • 頁數:986
  • 定價:75.00元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8-12
  • 副標題:古文化的哲學結構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增訂本)》對炎黃文化是一種新的認識體系。以前,學術界認識中國上古文化,主要從物質的角度著眼,《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增訂本)》卻換成了宗教與文化精神的眼光,並調整了研究者觀察古人類的時空距離。這樣,《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增訂本)》以全新的眼光討論了中外古文字的源流、先秦諸子、十三經、上古政治文化等重大問題的流變,並對儒、道的實質,中國與古印度、巴比倫在語言文字、文化、宗教上的關係作了重新認識.對胡適、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包括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否定中華民族炎炎赫赫上古文化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分析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增訂本)》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新的建立,使《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增訂本)》更逼向對事物深一個層次的認識,這樣,以前上古文化研究中許多無法索解的大問題,《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增訂本)》中都得到了較圓滿的回答。

作者介紹

黃奇逸,1950年7月生於四川井研縣,1980年碩士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徐中舒先生處,現供職於本系。黃某質簡寒,好清談,枯腸荒肚也能敬陪大羹玄酒早下肚皮的朋友,畢露著鋒穎,興味濃快地侃到月半三更天。黃某發有一定學術影響的論文多篇:《古國族名前“有”字新解》、《甲金文中王號生稱與諡法問題的研究》、《詩王風、二南地望辨》、《釋沃丁》、《商周研究之批判提要》、《商周研究之批判辨疑》、《甲骨卜字解》等。後三篇,作者意在建立一個全新的甲金文認識體系,海內外學界已動關注。除本書上、下卷外,黃某還自悲自喜地撰有專著《藝術的平衡》。據說,他還有一部上百萬字的社會倫理學著作,但他還不願宣露書名與內容,怕在專專剪濁除晦的人際關係、社會輿論中又被說成一場是非,故黃某常常稚頭拙腦地提醒朋友的一句話是:“我講的這件事,千萬不要給外人說”。雖如此,黃某落入褒貶的閒是閒非偏生最名。

作品目錄

上下兩卷總前言前言前論第一章 中國古代多種並存的文字範式第二章 倉頡文字第三章 甲文是形聲字嗎——兼論“六書” 第一節 象形字 第二節 假借字 第三節 形聲字第四章 商周的文化第五章 中國歷史的黑洞與文化的繁榮第六章 《春秋經》、《三傳》、《國語》的成書 第一節 《春秋經》的成書 第二節 《左傳》的成書經過 第三節 《公羊傳》的成書經過 第四節 《轂梁傳》與《國語》的成書經過第七章 從黑洞裡走出來的《詩經》——附論《楚辭》與“樂”第八章 《易經》的成書經過及庖犧文字第九章 從黑洞裡走出來的《尚書》第十章 先秦諸子的淵源第十一章 清代及古史辨派學者的歷史過失第十二章 中國上古社會及君臣們第十三章 上古傳說的宗教結構—兼論中國上古無圖騰制第十四章 上古王號上所涵容的宗教精神第十五章 上古社會的變遷與宗教的關係第十六章 上古書難讀的原因第十七章 宗教、祭祀與古文化的關係第十八章 餘論第二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