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楊樓子灣榨坊博物館

武漢楊樓子灣榨坊博物館

武漢楊樓子灣榨坊博物館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葉店正街,屬於私立博物館。

2012年建成開放,占地面積近2000平米,分為展示區、休息區、生產區等幾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漢楊樓子灣榨坊博物館
  • 類別:私立博物館
  • 地點: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葉店正街
  • 開放時間:每天9時至17時
  • 門票價格:免費
建設背景,發展歷史,館藏文物,作用價值,地圖信息,

建設背景

博物館由黃陂區農民楊德元私人投資建設。
楊樓子老榨坊博物館楊樓子老榨坊博物館
楊德元介紹,據他家藏的祖譜記載,其祖輩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從江西奉詔遷到黃陂縣南鄉溫家崗楊家大灣。在明嘉靖年間(約1558年),楊家開始從事榨油行業,開設了楊樓子榨坊,榨油技藝更是世代相傳,傳承至他已是第十三代。該榨坊生產的食用油,一度是皇宮貢品。如今,以楊氏榨坊為代表的黃陂榨油技藝已被列入武漢市第一批及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楊德元也自辦了機械化的榨坊,以此方式繼承祖業。“楊樓子灣榨坊博物館”面積達千餘平方米,記者在建設現場看到,兩座仿明清風格建造的老榨屋已初具雛形。走進屋內,歲月的芳香飄然而至,與榨油有關的大批工具和容器,如碾槽、石磨、風斗、油缸以及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木榨都已陳列於此,粗大發黑的木架見證著這一行當的滄桑。
楊德元表示,他自小跟隨父親在榨坊從事榨油生意。他不願祖輩流傳下來的榨油工藝在自己身上消亡,就建了這個老榨坊博物館以傳承農耕文化。截至目前,已接待遊客數千人次。楊德元指著地上的一口大石磨說,他自小跟隨父親在榨坊從事榨油生意,像這樣的老古董家裡還有許多,但都已荒廢了。自從入選武漢市首批非遺名錄後,他就琢磨著怎么利用這些“閒置品”辦一個榨坊博物館,免費供人參觀,楊德元說:“大量的生產工具和器物,完整地展現了祖先傳統榨油的工藝特色和生產流程,是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發展歷史

博物館於2009年6月份開工。
2012年1月,經過兩年多的緊張建設,黃陂楊樓子老榨坊博物館已竣工。

館藏文物

館內收藏有明清油榨、石碾、油缸、石雕等文物百餘件。展示區內陳列有明清古榨各一套,其中明代古榨因年代久遠,不能榨油了,僅用於靜態展示;而清代古榨還能使用,專門用來向市民現場演示手工榨油的生產流程,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傳統榨油工藝的特色與魅力。展示區內,還展出了與榨油有關的大批工具和容器,如碾槽、石磨、風斗、油缸等物品。

作用價值

榨油技術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在黃陂古代榨油工藝的起源地興建博物館,保護並開發利用榨坊資源,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

地圖信息

地址:盤龍大道21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