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劇

歌唱劇

歌唱劇是德國早期的一種喜劇,18世紀中期希勒所創作。其形式是以法國喜劇為骨架,而配以德國民歌之類,以增益其德國的特質與風格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歌唱劇
  • 外文名:Singspiel
  • 屬性:喜劇
  • 起始:18世紀中期
  • 創始者:希勒
歌唱劇(Singspiel)是有對白的德國民族喜歌劇,現 在被認為是一種歌劇類型。18世紀30年代,英國的民謠歌劇傳到德國,促成了歌唱劇的誕生。
它的特點是用對白以代吟誦,與集合,歌曲,民謠和詠嘆調交替出現,這些集合,歌曲,民謠和詠嘆調通常都是戲劇性的,或者是民間的。 歌唱劇情節本質上是喜劇或浪漫,通常包括魔法,幻想生物的元素,以及善惡的滑稽誇張的特徵,可說是從法國喜劇院裡獲得的靈感。
一些最初的歌唱劇是德國的奇蹟劇,那裡的對話充滿了歌聲。 到了17世紀初,奇蹟戲劇已經變得褻瀆,“歌唱劇”這個詞在印刷品中被發現,並且原創是德國。
在18世紀,一些歌唱劇是英國民謠歌劇的翻譯。 1736年,普魯士駐英國大使委託翻譯了民謠歌劇The Devil to Pay,在1740年代在漢堡和萊比錫成功首演。 另一個版本是由Johann Adam Hiller和CFWeiße於1766年製作的,這是一系列此類合作中的第一個。
最早的德國喜劇作曲家有馬特松和賴夏爾特。莫扎特歌劇後宮誘逃》和《魔笛》,即繼承了這種傳統而作。貝多芬的《費黛里奧》也帶有這種喜劇的成分。
此種戲劇可說是19世紀德國浪漫派歌劇的先驅,因為含有語言對話的歌劇作品,早在17世紀就已經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