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鋒

楊興鋒

楊興鋒,男,漢族,1952年4月生,海南海口人,1978年1月入黨,1968年11月參加工作,暨南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編輯。曾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南方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興鋒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海南海口
  • 出生日期:1952年4月
  • 職業:編輯
  • 性別:男
  • 學歷:大學 
個人履歷,個人活動,火炬傳遞手,任免信息,

個人履歷

楊興鋒,男,漢族,1952年4月生,海南海口人,1978年1月入黨,1968年11月參加工作,暨南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編輯。
楊興鋒
1982年起歷任南方日報社記者、科技部副主任、海南記者站站長、政科文部副主任、社會生活部副主任、要聞部副主任、要聞部主任。
1992年7月至2005年6月曆任南方日報社編委、副總編輯、總編輯。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理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編輯委員會總編輯,南方日報社總編輯,社委委員。
2006年11月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至2013年3月)、黨委書記,南方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主任(至2013年3月)。
2006年10月,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本屆中國記協副主席。
2013年4月9日,楊興鋒被免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職務。

個人活動

首屆傳媒領軍人物年會暨第三屆中國傳媒創新年會在北京開幕。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出席開幕式並致。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記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邵華澤;人民日報前總編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敬宜;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等。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社長楊興鋒做了題為“媒體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的演講,以下是演講的全文:
我想結合南方報業的實踐談談對媒體企業文化內涵的理解。眾所周知,媒體是一個企業組織,也是一個社會組織。因此,媒體的企業文化與一般的企業相比較具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同時對每一個媒體,特別是成功的媒體企業來說,都有其獨特之處。我認為,媒體企業文化源於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媒體在進行新聞報導和經營管理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且實踐的帶有媒體特點的宗旨、使命、願景、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傳播以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道德行為方式以企業形象的綜合的體現。
南方報業在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文化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在履行改革、傳承創新當中,形成了獨特的南方報業文化,我把它概括為四個主題詞,這就是“擔當”“創新”、“包容”、“卓越”,下面我從責任感和發展觀、和諧觀和業績觀來闡述四個主題的內容。
首先講“擔當”,這個詞直接體現南方報業的責任觀,一個媒體要成為優秀的媒體,成為精神世界裡真正的中流砥柱,就必須胸懷偉大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職業傳媒人有所擔當。不僅敢於擔當,而且善於擔當,可以說“擔當”就是南方報業媒體企業文化的封底,是南方報人對國家和社會、對民族所必須履行社會責任的莊嚴的承諾。作為主流媒體,我們對社會責任有著自己特殊以及深度的理解。我認為媒體進行企業社會責任,不僅要做一個合格的企業公民,而且更要做一個合格的媒體公民。這是由媒體企業的社會性質所決定的。
楊興鋒楊興鋒
我們知道,媒體向社會大眾提供的不是物質產品,而是新聞、信息、及其精神產品,肩負著輿論導向的重任,影響著社會生活的角落。因此,它的擔當及它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比一般的企業更為廣泛和特殊。社會和人們對它的要求更為多元和複雜。也就是說,要履行好媒體公民的社會責任,必須擔當起包括新聞、政治、社會、文化和經濟等五個方面的社會責任。一是必須堅持真實性的原則。要為自己的報導每一條新聞和傳播每一條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二是媒體掌握社會的話語權,要對自己所傳播的輿論、意見和觀點負起政治責任。三是媒體必須堅持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對自己傳播的內容的社會影響負責。四是媒體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構築適應時代需要的社會價值核心體系,要對引導信息文化發展方向等方面負有責任。五是傳媒也要履行自身的經濟責任,包括依法經營,構建企業文明,保護員工合法權益等等。總之,要履行擔當的責任,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媒體公民,就要站在時代高度,胸懷天下,放眼世界,履行好這五個方面的責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儘自己一份力量,同時實踐也表明,只有敢於和善於擔當,將社會責任放在首位的媒體,才能擁有廣泛的公信力、影響力和生命力,才能成長為常青式的領袖企業。 其次我想談一下對創新的理解。在南方報業文化土壤裡面,創新是發展觀的標誌,它來源於對媒體社會使命和發展壯大媒體事業的追求,也是對社會大眾需求的敏銳的感知,包含對瞬時即變的自我審視和領先一步的壯舉。創新已經成為南方報業傳媒文化的基因。從根本上說,南方報業不斷取得的進步就在於學習和創新。因為勤奮學習才有思路,勇於創新才有出路。
回顧集團的歷史,南方報業從產品創新起步,不斷激發行銷創新和經營創新,從組織創新起步,拓展到制度創新,從單個品牌媒體市場區隔的創新起步,演化成對品牌媒體群運籌帷幄的產業創新。比如我們創新黨報的辦報理念和運營模式,連續六次改版,奠定了南方日報的優勢地位,發行量連續23年在全國省級黨報保持第一地位,我們創新了都市類報紙的策略,使得市場成功,我們創新了國內報紙融資結構,關於21世紀經濟報導,信息崛起等等。
第三,闡述包容的意義,這個詞反映南方報業的和諧觀,使南方報業傳媒文化的底蘊,包容就是要以海納百川的態勢,容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推進蓬勃發展,包容用古代先人的話說,就是君子合而不同。它包括三個層次的含義:第一把正確的導向和積極探索之間的平衡,這種平衡的結果是和諧。版面內容上,既保持正確導向,又生動活潑,我們既大膽起用朝氣蓬勃的年輕報人,又積極以防止報業可能帶來的差錯,幫助年輕的職業報人,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繼續茁壯成長。第二,強調文化的多樣性與和諧,天時、地利、人和是事業發展的綜合條件,“人和”尤為重要。第三是強調多品牌、多元化發展的戰略異同,處理好差異化的定位和貫徹集團整體戰略的關係,使集團的發展處於和諧的狀態之中。
第四是卓越,這之中反映南方報業的業績觀,卓越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一種姿態。可以說,南方報業傳媒企業文化的目標是不斷的追求卓越,這種卓越意識就是要求員工積極進取,不斷超越自我,就是強調發憤圖強的進取心,發揮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突破力。
在南方報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戰略運營從多品牌戰略階段推進目前的品牌戰略階段,就是對追求卓越的很好的傳承和註解。南方報業以往實施多品牌發展戰略,從發展的模式來說是一種裂變發展,依託南方幾十年積累的辦報經驗和人才隊伍。我們創建南方周報,南方都市報等優秀子報。南方周報日益壯大,又利用南方周末人才和發展發行渠道,創辦了《21世紀經濟報導》、《南方人物周刊》等報刊。南方都市報正派生出《南方周刊》等相關的報刊。這種龍生龍、鳳生鳳裂變式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夠看到,這種內生髮展模式,主要還是靠自身的積累滾動發展起來的。對如何利用外部的資源加快發展,這相對較小。而且目前南方報業面臨著在相對陌生的業務領域,進行跨媒體拓展的艱巨任務,要滿足這種陌生的複雜任務對資源的要求,就需要在整個集團範圍內進行資源組織能力和業務經驗的有效整合、複製和共享。因此集團要實現又好又快的跨越式的發展,就必須轉變戰略理念,探索和實施新的發展戰略、新的發展模式,才能產生更加強勁的發展能量。 為此南方報業決定實施“媒體聚合戰略”。“媒體聚合戰略”的內涵是,通過集團旗下不同媒體形態的聚合,不同媒體品牌的聚合,以及不同人物的聚合,創建發展模式和融資方式,打造中國具有活力和實力,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傳媒集團,為實現集團長遠的戰略願景打下堅實的基礎。
楊興鋒楊興鋒
各位來賓,也許大家會注意到,南越大地上,正在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繼續解放思想,爭當科學發展的排頭兵的活動。解放思想,是正確行動的先導。在南方報業組織新一輪大發展的前期階段,我們尤其要繼續解放思想,轉變思維定製,打破舊的框框,做到與時俱進,樹立起憂患意識和世界眼光,以科學發展的態度和方式大力實施集團的媒體聚合戰略,不斷學習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和豐富南方報業的企業文化內涵。,在全國傳媒企業中爭當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火炬傳遞手

在2008年8月, 北京奧運聖火廣州站傳遞火炬手楊興鋒7日在跑完自己一棒後,意猶未盡,禁不住感嘆:200米太短了。楊興鋒說:“儘管在我之後傳遞的同事都說我跑的路線已經是最長的了,但我還是覺得,這200米怎么如此之短呢,真捨不得這么快就結束了。”
楊興鋒楊興鋒
楊興鋒是南方日報社社長,他和他的三名同事戴學東、劉洲偉胡鍵參與了廣州站的傳遞活動,並且4人在廣州大橋上形成了連續傳遞。
楊興鋒說:“有人說我是今天最‘激情洋溢’的火炬手,我覺得很自豪。作為火炬手,我事前從未想像過這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但當我在廣州大橋等候火炬的那一刻,看到圍觀民眾迸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和支持奧運的激情,頓時心潮澎湃。”

任免信息

2016年1月,免去楊興鋒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職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