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洲

楊文洲

楊文洲(1942—2000),眉縣青化鄉宣窩村人。原中國林學會森林旅遊和森林公園分會理事、寶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寶雞市第八屆委原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黨委副書記。員會委員,寶雞市、眉縣勞動模範,全國旅遊系統先進工作者。1958年7月參加工作,197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7月28日14時52分因患腦瘤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58歲。經過10多年的艱苦創業,他把一個地處太白山北麓的縣屬小林場建成太白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把生命的全部獻給了森林旅遊事業。當地民眾說,沒有楊文洲,就沒有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文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眉縣青化鄉宣窩村
  • 出生日期:1942
  • 逝世日期:2000
  • 職業:原中國林學會森林旅遊和森林公園分會理事
  • 主要成就:把一個地處太白山北麓的縣屬小林場建成太白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楊文洲(1942—2000),眉縣青化鄉宣窩村人。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原主任、黨委原副書記。原中國林學會森林旅遊和森林公園分會理事、寶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寶雞市第八屆委員會委員,寶雞市、眉縣勞動模範,全國旅遊系統先進工作者。

人物經歷

1958年7月份,楊文洲同志在周至縣化工廠參加工作。
1961年11月至1969年9月在眉縣營頭林場工作。
1968年6月,眉縣林業系統大改組,原湯峪、營頭和槐芽3個林場合併為眉縣林場,楊文洲先後擔任營頭林場工區負責人。
1977年2月,恢復為湯峪、營頭和槐芽林場。
1977年4月至1982年8月,先後在眉縣營頭林場任工區主任、黨支部書記、場長,開始了第一次創業。當時的場部十分偏僻,僅有10間多小平房,破爛不堪,房頂多處能望著天。他發動職工自己動手,做土坯,挖地基,和泥壘牆,蓋起了新房。緊接著,又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一幢3層場部大樓。作為一場之長,他帶領大家一邊努力改善生活條件,一邊積極想方設法擴大生產,提高效益。沒有公路,他攀高沿低在雜草荊棘中勘查;爆破沒有炸藥,他帶領大家買來硝酸肥料,自製炸藥。一連幾個月不下火線,用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修通了從山口到大岔的生產公路20公里。還與縣民政部門聯繫,爭取到8.7公頃耕地,進行多品種林木樹種的科學繁育;克服種種阻力,鑽深山勘察設計,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論證,編製造林規劃。
從1975年起,每年春季帶領職工上山植樹,一連幾個月吃住在山上。經過8年不懈努力,終於建成了萬畝鬱鬱蔥蔥的油松林,受到了林業部和省上的表彰,也為今天紅河谷森林公園開發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1982年8月,眉縣林業局調他到林產品經銷公司擔任黨支部書記、經理,是楊文洲的第二次創業。當時這個公司是新成立單位,既無住房又無資金。他先在眉縣體育場租賃地方,貸款開展業務,又積極與縣城附近村、組和單位聯繫,在縣城東關購得一塊大垃圾坑。這個大垃圾坑一邊緊靠公路,一邊是大污水坑,另一邊是3米多高的土崖,下面有八九個窯洞。他帶領職工清運垃圾填平污水坑,將幾孔窯洞整修作辦公室。他們除經營本地木材外,多次到雲南、廣西、東北、甘肅等地調運木材,在西安、寶雞設立了經銷點。
1984年,又陸續購置了電鋸、刨床等設備,辦起木器加工廠,蓋起了8間3層家俱展銷大廳兼辦公樓,使企業效益連年名列全系統前茅。
1985年11月,調入眉縣湯峪林場(今太白風景林場)、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工作,先後任湯峪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太白風景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黨委副書記等職。
1986年,楊文洲同志剛調任眉縣湯峪林場場長兼黨支部書記。不久,以守山伐木為主幾十年的湯峪林場,因中低山林木已採伐殆盡,生產大幅度滑坡,效益直線下降。同時,縣財政又停撥了林場的事業費,職工發不出工資,人心渙散,林場面臨著生存危機。楊文洲同志感覺到身上的擔子很重,他寢食不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如果不開闢一條新的生路,繼續靠伐木為生,那么將必然導致森林資源越來越少,不僅解決不了林場的生存問題,而且還將成為破壞生態環境、遺禍後世的罪人。在外地創辦森林旅遊的啟發下,他決定以森林風景資源為依託,創辦森林公園,開發森林旅遊。
1987年3月,楊文洲同志經過反覆考察分析,計畫先開發利用豐富的溫泉資源,打熱水井。他貸款2萬元起步,頂著“能不能打出熱水、錢從哪裡來”等懷疑和反對的壓力,從打井開工起,天天盯在工地上,和鑽井工人吃在一起,乾在一起。眼熬紅了,人熬瘦了,他無怨無悔。經過3個多月的日夜奮戰,終於打成了自噴6.7米高的優質熱水井。經測試水溫73℃,並含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日出水量達2000噸以上,為興辦森林旅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8年,是楊文洲同志興辦森林公園的艱難起步階段。為了籌措啟動資金,在臘月23日一一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日子,他驅車千里,趕往寧夏銀川,向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局爭取資金。回程時,當車子行至甘肅省環縣境內,有人攔車,加之車速過快,發生了車禍。當單位得到訊息趕到環縣時,楊文洲同志已昏迷了4個小時。經過醫院全力搶救,雖已脫離生命危險,但他的傷勢十分嚴重,診斷結果為:中度腦震盪、鎖骨骨折和內臟消化系統紊亂。醫生明確警告:出院後至少要療養半年,否則會留下後遺症。但楊文洲同志放不下公園的工作,他只休息了13天就又匆匆地上了工地,忍著疼痛坐在石頭上指揮施工。他的這種拚命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三北”局領導,給予15萬元最大的支持。在以後的10餘年中,楊文洲同志一直拖著病殘之軀為公園建設操勞奔走。籌集資金、宣傳促銷、編制規劃、工程建設等,無處不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無一不凝結著一位共產黨員對社會、對集體的責任感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從1987年太白山公園創建起,他不停地跑縣委、縣政府和縣上業務主管部門,接著又找省、市有關領導和有關業務部門,最後一直跑到國家林業部和“三北”防護林建設局。每到一處,他都滿腔熱情地介紹太白山迷人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巨大的旅遊開發價值。他還一次次地把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和記者請到太白山來作實際考察、採訪,請他們對太白山的旅遊開發價值作出評價和宣傳。10多年間,楊文洲帶領有關人員為踏勘景點,跑遍了太白山的溝溝峁峁,他陪同上太白山考察、採訪和遊覽的有關領導和人士就達3000多人次。
1988年,楊文洲帶領幹部職工修建了溫泉浴池“龍鳳池”,安裝盆池24個,淋浴室2間,當年底建成營業,收入2萬元。1989年,開始修建湯峪第一個旅遊接待設施“太白樓”,床位64張,餐位100個,於1990年建成開業。1991年6月,先後接待了前來視察太白山公園的時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張博興、陝西省副省長孫達人,以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0年修建“湯賓樓”,設客房13間, 1991年建成並接待住宿、洗浴。
1991年下半年,楊文洲同志四處籌集資金修建紅樺坪至下板寺9公里的旅遊公路和下板寺至太白山峰頂13公里的遊覽步道。從紅樺坪至下板寺相對高差達680米,需修20多個迂迴盤道,施工難度大,工期又緊,楊文洲同志親自帶領800多名民工進駐工地,與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勘察設計,與民工一起放炮炸石。隆冬,山上的氣溫降到了零下20℃,他依然堅守工地,白天與工人們一起架橋開路,晚上在簡易的工棚里大家凍得互相把腳伸進對方懷裡取暖。經過8個月的艱苦奮戰,一條旅遊公路終於修通了,並完成了從下板寺至太白山絕頂13公里人行步道的建設。
1996年10月,楊文洲同志為了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帶領廣大幹部民眾朝著創建國家一流的旅遊景區邁進,採用招商引資辦法,解決了旅遊公路硬化的資金困難,成功地與西安市市政第二工程公司簽定了硬化公路工程協定。道路硬化工程開始後,一輛輛貨運車、工程車浩浩蕩蕩地開上了太白山,幾百名施工人員駐紮在施工沿線,太白山又一次沸騰了。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楊文洲同志幾乎每天都要上施工現場,察看工程的進展情況和施工質量,常常與施工人員一起揮汗勞作,加班加點。經過3年的精誠合作和艱苦努力,1999年7月,園區40公里長的水泥公路全線貫通。
1997年4月,經過多方考察,太白山索道建設的戰鼓又擂響了。由於太白山索道建在高寒地帶,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地形地貌複雜險峻,施工難度非常大。作為索道項目的建設方負責人,楊文洲同志堅持每天吃、住在索道建設工地,與施工人員一起頂風冒雪,艱苦作業。在這樣的高海拔地段,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根本沒有保證,在白雪皚皚的季節,楊文洲同志帶領工人們化雪成水,以滿足做飯和其它用水需要。為儘快完成索道工程建設,他和工人們連續晝夜奮戰,用人扛肩背的最原始方式在海拔2800—3200米的陡坡上背運建築材料及機器設備。在試車的前一天,他從下午開始和大家一起抬吊箱,一直乾到凌晨兩點。就是憑著這樣一種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終於在1998年5月使太白山索道如期建成並投入營運。不僅解決了遊人上山難的問題,而且還為公園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楊文洲和全體林場職工的共同努力下,10多年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吸引社會投資建成29家賓館,接待床位達3700張;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相互配套的森林旅遊服務體系。駐地村民興辦各類旅遊服務項目200餘個,社會旅遊從業人員2000餘人。太白風景林場被林業部命名為“全國百佳林場”;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被陝西省授予“發揚延安精神先進集體”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旅遊“創佳評差”先進單位、“文明示範景區”,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國家林業局分別評為“國家AAAA旅遊景區”和“全國文明森林公園”。楊文洲先後被評為寶雞市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陝西省林業系統“優秀場長”,並當選為寶雞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999年又被評為全國旅遊系統先進工作者。
1999年,由於車禍之後腦顱淤血未清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來越感到腦內不適,醫生要求他住院治療,可他為了不耽誤工作,一直硬撐著。4月,楊文洲手指開始麻木,無奈之下他才接受了第一次腦顱手術。術後,他剛能站起來,就又執意回太白山,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察看景點,運籌公園總體建設與發展。然而病魔已一步一點地向他逼近。1999年10月,楊文洲第二次住院,接受伽瑪刀治療,語言功能出現嚴重障礙,說話吐字含糊不清,但他還是堅持用不清的語言和手勢指導工作,讓陪伴他的技術員一點一點地畫出太白山遠門景區的開發構思圖,並記錄下他對開發景區的許多新構想。1999年12月,楊文洲再一次上山察看了公園的建設和森林旅遊的發展情況,這成了他與自己傾注心血和灑滿汗水的大山決別。
2000年4月,楊文洲似乎已經明白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他在彌留之際,還用顫抖的手描畫著一個景點的建設藍圖,反覆叮囑死後把他葬在太白山。他離不開這座山,這座讓他整整守了40多年,讓他牽腸掛肚的並為之奮鬥的山,他還要親眼看著森林公園建設的日新月異和森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他為了創建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開拓太白山生態旅遊事業,艱苦奮鬥、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積勞成疾,他用自己寶貴的年華,換來了太白山旅遊事業的發展,把一個瀕臨倒閉的縣辦林場,通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建成了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
2000年7月28日,楊文洲積勞成疾,不幸去世。8月1日,在中共眉縣縣委、縣政府舉行的楊文洲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上,莊嚴肅穆,人山人海。太白山旅遊區依靠旅遊脫貧致富的民眾自發為他送來了百米挽帳;各級領導、許多知名人士、生前好友及大批當地民眾參加了追悼會,為楊文洲送行。楊文洲去世後,當地農民自發為他鐫刻豎立了功德碑。根據公園職工和旅遊區民眾的要求,太白山森林公園弘揚楊文洲精神,在楊文洲長眠之地,修建了自然園林式的“楊文洲紀念園”,建起了圖文並茂的“楊文洲事跡展覽館”;塑立了楊文洲銅像,把職工民眾對楊文洲的愛戴轉化為公園建設的力量和精神源泉。中共眉縣縣委、眉縣人民政府,中共寶雞市委、寶雞市人民政府,中共陝西省委,國家旅遊局、國家林業局、陝西省旅遊局、陝西省林業廳分別作出了《向楊文洲同志學習的決定》。中共陝西省委追授楊文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