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賜

楊國賜

楊國賜(1940年1月31日-),台灣教育學家、教育工作者。現任淡江大學教授。在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合作做了很多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國賜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0年1月31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碩士、博士
  • 職務:淡江大學教授
  • 性別:男
學歷,經歷,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楊國賜教授演講心得與學期心得,

學歷

他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士,同校教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

圖片圖片
曾在英國倫敦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

經歷

他曾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擔任教授、兼社會教育學系主任、兼社會教育研究所所長。
後來進入教育行政體系,歷任中華民國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主任秘書、高等教育司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

圖片圖片
擔任教育部常務次長期間兼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代表教育部,與主任委員李遠哲共同推動教育改革。
2000年2月1日-從教育部政務次長轉任國立嘉義大學教授兼校長(創校首任)。
2003年-奉教育部核定連任,自2月1日起擔任第2任校長。
2005年-1月31日年滿65歲屆齡退休。
2005年-現在-服務於淡江大學,任教研究所、博士班“大學教育與教學”等之課程。

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

在2009年7月11日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分論壇上,台灣高等教育學會理事長楊國賜發表演講。
摘要:
當前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正面臨全球化時代所帶來的國際間的激烈競爭。而高等教育能否追求卓越、健全發展,將是影響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關鍵。

圖片圖片
本文首先論述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意涵,著重於學術、學者、學生與課程等四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藉以促進兩岸高等教育全面提升質量與競爭力。其次,呼籲兩岸採取理性穩健的態度,虛心檢討,進行對等互惠的協商與規劃,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平競爭與合作機制。最後,提出兩項重大策略,一為兩岸應積極推動有助於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七項措施;另一為兩岸大學本身應有的四項積極作為。
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大政策建議:
一、兩岸儘速簽署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協定書,以利開展各項活動。
二、鼓勵兩岸大學採取跨校與跨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將教學、研究與服務活動,經由兩岸適當的政策與行政系統的運作而加以建制化。
三、兩岸互相承認學歷與招收學生。
四、推動兩岸大學校院的策略聯盟,以跨校共享教育資源及整合產官學的合作,提升兩岸大學整體競爭力。
五、兩岸共同建立評鑑機制,提升辦學績效,共同追求學術的卓越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一、前言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財富的增長以及社會的繁榮,主要依賴於知識生產的水平,知識進步的程度與知識創新的能力。而這一切又直接有賴於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換句話說,高等教育能否健全的發展,將是影響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關鍵。
當前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正從菁英走向普及,從管制走向開放,從一元走向多元。同時,也由於社會的變遷,產業的轉型,

圖片圖片
觀念的更新,將對高等教育產生巨大的衝擊。放眼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各國亦都朝著更開放的方向發展,儘可能讓更多的國民共享學習的機會。因此高等教育機構宜謀求調整功能並建立新的運作架構,以因應社會變遷與發展的需求,作適時而必要的全面調適。尤其是,新世紀的高等教育宜營造更具前瞻性、理想性與務實的發展環境,以適應新時代、新社會的需求,使高等教育機構更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培養專門人才,服務社會,進而導引社會進步與國家發展。
二、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意涵
兩岸於2002年初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之後,與全球經貿體系的關係更加密切,但也對兩岸的經濟、產業、教育、文化及個人的衝擊,日趨嚴重。在全球化的新時代里,由於WTO將高等教育重新定義為服務業,更加劇高等教育機構間的競爭,促使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逐漸打破國界藩籬,跨越了種族、國界、文化、思想等有形無形的界限,透過各種管道推動各項學術交流與合作。
WTO負責執行的各項貿易協定,主要是根據1994年重新簽訂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GATT)以及烏拉圭回合談判(UruguaryRound)完成“服務業貿易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簡稱GATS)。根據正式的GATS協定所稱“教育服務類”商業貿易,是指以下四類的商業服務活動:(1)提供遠距教育服務,即提供遠程教育課程服務;(2)鼓勵出國留學,是指鼓勵公民到其它會員國家留學、進修;(3)提倡境外辦學,是指會員國應允許其它會員國的教育機構到本國開設學校,從事教學、研究與文化交流等商業服務活動;(4)鼓勵專業人才流動,是指鼓勵本國教育機構接受其它會員國的公民前來從事專業教學工作。
從上述的教育服務活動,充分顯現WTO所秉持的貿易自由化精神。根據WTO的協定,可知兩岸必須對外開放高中職以上的教育市場,在“對等承認”與“學術認定”的情形下,勢必對兩岸高等教育的經營與發展形成嚴峻的挑戰。因此,兩岸大學校院應採取主動積極的創新精神,有效因應WTO所來的全球化的挑戰,以開拓高等教育的新境界。
眾所周知,大學向來就是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一個重要管道。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社會的來臨,以及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兩岸高等教育也不能例外。同時知識的傳輸已經超越了疆界的限制,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的相互交流、相互依賴的關係也愈加密切。尤其重視追求卓越,提升教育質量與競爭力的現代高等教育,將更加重視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現代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教育、研究與服務。易言之,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由此推論,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其內涵不外學術的交流、學者的交流、學生的交流,以及課程的交流。
(1)學術的交流:透過兩岸高等教育機構研究議題的合作,舉辦研討會、期刊及書籍等交換和推廣研究成果。
(2)學者的交流:包括兩岸大學教師的短期訪問和徵聘。
(3)學生的交流:兩岸大學互相招收學生前往就讀,包括短期和長期停留。前者屬於交換或遊學性質,著重獲得文化經驗和生活體驗;後者主要為取得學位或文憑。
(4)課程的交流:兩岸大學透過遠距或網路修習彼此所開設的課程,並承認修習科目學分。
三、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策略
兩岸加入WTO之後,面對高等教育全球化與國際化所來的衝擊與挑戰,即將面對許多接踵而來的問題,亟需兩岸採取理性而穩健的態度,虛心檢討,從事合理的協商與規劃,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平競爭與合作的機制。尤其是,兩岸的各大學校院必須更加努力,強化大學本身的體質與競爭力,同心協力共同重新塑造大學的新價值與新文化,發展兩岸高質量的教育水平,以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為加強今後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個人試提出下列策略藉供參考,並敬請指教。
(一)、兩岸積極推動有助於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計畫
(1)兩岸儘速簽署協定,雙方共同協定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計畫。
(2)鼓勵兩岸大學採取跨校的合作策略,將教學、研究與服務活動,經由兩岸適當的政策與行政系統的運作而加以建制化。
(3)推動跨機構的合作與交流,也是兩岸大學校院重要的資源和信息溝通的管道。可經由台灣高等教育學會與大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作為橋樑,提供兩岸大學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包括經常舉辦兩岸高等教育論壇,推動兩岸大學機構的學術合作,以及研究出版有關高等教育發展與推動大學革新策略的專書或報告。
(4)擴大兩岸人才交流,主要包括學生互換、教師互派和學者互訪。一般分為短期進修學習和長期攻讀學位兩種形式。

圖片圖片
(5)加強兩岸高等教育機構雙邊的研究合作,主要方式包括:兩岸各大學之間互相開放,雙向開展校際學術交流;出資邀請兩岸學者專家參與集體或個人重大科技的合作研究;跨校設計與組織相關研究課題的共同探討;按照學科或專業領域建立信息網路,實施跨校教育資源的互補和援助,如建立遠距教室、網路大學、電子圖書館;通過國際網際網路進行交流、傳播、開發科學研究成果和創新性知識;兩岸大學對等合作共建文化或科技研究中心等,均有助於兩岸大學提升學術研究水平。
(6)兩岸互相承認學歷,也是促進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措施之一。甚至未來兩岸大學教師可在各大學校院間互相聘用,學生也可在兩岸大學校院中交流,雙方可以相互承認所修課程學分,並可獲得對方大學的學位證書,將會逐步實現。
(7)設立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心,負責執行兩岸高等教育計畫,提供各項交流活動,包括與兩岸相關文教機構合作、各大學校院互訪、研習或訓練,以及最佳實務交流等。
(二)、兩岸大學本身應有的積極作為
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除有賴兩岸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外,更須兩岸大學本身扮演更積極的推動者角色,期望全面有效推動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1)積極發展兩岸大學各自的特色
現代化的大學特色發展,標榜以開放化、多元化、民主化、人本化與國際化為基礎。因此大學特色的型塑,應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效與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軸,以全面提升大學教育質量為核心。
(2)推動兩岸大學校院的策略聯盟
簽訂策略聯盟夥伴,通常以跨校的資源共享及整合產官學的合作,期能提升大學校院整體競爭力。其具體作法為:結合大學的師資人力,建立以市場趨勢、產業求和大學研發力的三角結盟關係與人才交流,創造人才及知識整合的市場價值。此外,亦以策略聯盟措施提升兩岸高等教育合作與交流的競爭優勢,並積極鼓勵合作辦學或雙聯學制。
(3)落實自我評鑑機制,增進大學校院競爭力
兩岸大學為追求卓越與多元發展,提升學術水平與研究深度,做好自我管控工作,大學評鑑實為達成此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亦為提升與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必要措施。此外,高等教育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兩岸更應積極合作建立評鑑機制,了解各大學校院辦學績效,激勵各校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不斷改進創新,以提升整體高等教育素質。
(4)兩岸高等教育共同追求學術的卓越發展
隨著教育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應以追求卓越的目標,培養與國外大學相互競爭的能力。兩岸大學宜重點選擇具備發展潛力的特定領域,加強學術交流合作,建立直接而密切的合作關係,並尋求共同培育人才及合作研究的計畫,全面提升兩岸大學知識創新與國際競爭力。
四、結語
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嚴峻衝擊下,高等教育市場未來會更加開放、更具挑戰性。兩岸也應尊重市場自由競爭的機制,加速推動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以培養兩岸大學具備全球競爭力,同時提升兩岸高等教育的服務質量與國際知名度,進而掌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優勢地位。

楊國賜教授演講心得與學期心得

楊國賜老師 新世紀、新思維、新使命—展望成人教育發展的新方向
楊老師以暨大的籌備過程作為開場,說明成人的終身學習,是開啟新世紀的鑰匙。期許大家培養核心的專業能力、競爭力,並積極的有走出去行銷成教、提供服務、建立口碑與不可取代性,以舊行業的新發展可寄望改名賦予新的使命,屆時成教時代真的來臨。
談到一位馬來西亞僑生成為成教專業講師,印製的名片上服務項目有終身學習、情緒關照、生命關照、親子共讀、青少年閱讀、性別、愛情、EQ等工作坊,服務項目之琳琅滿目,讓正在成教領域學習的我們眼睛一亮,也許成教專業講師就是我人生事業的第二春。
1950年學工科、非管理背景的彼得˙杜拉克,推動科學管理運動讓科學管理成為一個專業,從第一本的「後資本主義社會」一書,總共出了35本書,以創新知識,讓知識學術化。是日後談管理必談彼得˙杜拉克的主因,奠定了彼得˙杜拉克的學術地位。
然而成教目前因無自己的學術理論基礎,必須借重其他領域如心理、社會、人類、政治、科技、教育等知識綜合變成一個跨領域的知識。因此成人教育要成為一個專業,仍然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需要諸如彼得˙杜拉克這樣的大師帶領,不斷的出書,創造知識,讓成教學術化、專業化。
新世紀教育環境的大變遷,有鑒於知識的半衰期一般科學類由過去的2年變成6個月、人文類由6年變成2年,因此知識經濟社會終身學習的需求。
資訊時代的學習革命,如何有效、快速、方便學習新的方法,並發揮最好的效果。
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的激烈,歐盟、美、加、澳各國開放高等教育市場,進行教育產業輸出,以澳洲為例,澳洲的高等教育產業,每年30億產值,有四分之一來是自國外,因此每年都到台灣來辦留學招生博覽會。足見高等成人教育市場的發展潛力,尤其東歐各國也已經跟進,打出學雜費低廉、英語教學、不同的民族風情、讓台灣遊學風又多了一個熱門去處,只是台灣的高等教育市場,何時才能國際化,吸引外國學子前來遊學?
晏陽初是中國早期倡導識字教育的學人,他的機會點是當他還是耶魯大學大四生時,為輔導華工,幫他們寫信,但因人數眾多,個人時間有限,遂發想為教導華工識字,果然再三個月後,華工們多可以書寫家書回家報平安,戰後回國,因為華南回北當時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是文盲,而推動平民識字教育,以除文盲作新民為口號的平教運動,單因抗日與內亂等戰事再起而中斷。
台灣的新民專案-脫盲計畫,以編1600字的識字教材,作為教導成人識字的依據。台灣預計在10年後漸趨沒有文盲,而因應21新世紀的人才危機,成人高等教育仍可以發展,年滿25歲4年工作經驗,即可申請入大學就讀,以提升其專業能力。
成人教育的新觀念: 一、提供學習活動的方案(programmes)、二、規劃、進行與評估成人學習活動的過程(process)三、社區發展的行動方案或自助的一種社會活動(social movement)四、一項學門(discipline)或一項專業的研究領域(professional field of study)
新世紀成人教育的主要型態:補救教育;職業、技術與專業能力教育、健康、營養、福利與家庭生活的教育;公民、政治與社區能力的教育;自我實現的教育。
成人教育的新使命是.積極規劃推展「成人教育」成為國家發展的主流,但令人感到憂心的是成人教育理論體系尚未架構完成,國內也只有三所成教所、加上師大的社教系與中正的大學部,每年培育學、碩、博人才約100人,以這樣的人數投入職場,如杯水車薪,況且在職場上,還真的找不到一個頭銜叫做成人教育師的,所以那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專業成教講師,真的體現他的能力與所學,成為典範。因此將來成教畢業生如何進場撐起國家發展主流,真的端賴朝中有人,與同學與校友們共同積極努力,看著師長們如此用力行銷成教所,深刻體認念研究所真的不是只有讀書而以,應該多積極服務參與,為所上多作些。
成教師生可以組成協力團隊,針對需要協助、輔導、合作的社區或是企業體,可以主動前往配合行動方案規劃與組織共學團體,以深入社區、媒體、機關、組織、服務奉獻、體驗的精神,讓知識與現實結合,同時創立暨大成教品牌,成教不是只是在埔里山頭的意象,而是植入人們心中的友善深刻記憶。
馬上可以積極投入的洽談單位,品牌行銷,需要媒體,應與南投唯一的有線電視業者:中投有線公司積極合作,以適當的課程或演講全程錄影、轉播提供民眾自學、收看。尤其台基網公司以漸趨整並中彰投五縣市, 將可嘉惠中部五縣市民眾。
另一個則是中興新村的規劃,在新任南投李朝卿縣長有意將中興新村打造成一個養生藝術村,以高齡學習觀點,身為在地成教專師的暨大成教所一定不可以缺席,需撰寫高齡學習規劃方案,並向縣長簡報,將成人教育高齡學習觀念植入整體中興新村規劃案,讓學術知識變成一個社會運動,是楊國賜教授一再耳提面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