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文化

森林生態文化

《森林生態文化》作者但新球、但維宇十多年來通過對森林文化基礎理論的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態文化體系架構。尤其利用理論研究的心得在大量的森林公園、城市森林、植物園、現代林業,以及森林養生保健園建設規劃設計等項目中進行實踐,體現了《森林生態文化》理論聯繫實際的風格。

基本介紹

  • 書名:森林生態文化
  •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 頁數:26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林業出版社
  • 作者:但新球 但維宇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86899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森林生態文化》共分為四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森林文化理論基礎;森林生態文化體系;森林生態文化設計;城市森林生態文化。雖然《森林生態文化》在理論思考、總結、實踐案例上,仍有許多有待提高之處,但仍然是目前此領域最系統的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

作者簡介

但新球,1963年出生與湖南省沅江市,1983年畢業於中南林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現為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三級)。主要從事森林與濕地資源監測,生態文化與城市森林建設研究,森林與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建設,現代林業發展規劃、城市森林建設的規劃、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園林與景觀設計等工作。獲國家林業局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1次;林業系統優秀工程設計成果一等獎1次;全國優秀勘察設計工程獎銅獎1次;全國林業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2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二等獎1次。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12篇,主要個人著作有:《森林文化與森林景觀審美》、《原始生態及民族風情旅遊》、《濕地公園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理論、實踐與關鍵技術》、《中國岩溶石漠化:現狀、成因與防治》。參加編寫的著作有:《中國森林旅遊學》、《廣西貓兒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哈納斯科學考察》、《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石漠化防治手冊》。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關注森林”組委會專家組成員;國家森林城市評估專家組成員;中國林學會森林公園分會理事;國家濕地公園評估專家組成員;全國防沙治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森林公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濕地與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協會理事。
但維宇,1988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現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態學與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參加湖南桃江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江西仰天崗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河南漯河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河南平頂山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河南信陽現代林業發展總體規劃;湖南南洲、書院洲、劉家湖,河南湯陰河,江蘇無錫蠡湖,江西章江、櫧溪、萬年珠溪等國家濕地公園規劃;湖南南健森林養生園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湖南華林珍貴樹木文化園基地建設項可行性研究;湖南華林衡龍橋花木精品博覽園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等項目規劃實踐。個人著作有:《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理論、實踐與關鍵技術》。發表的論文有:“濕地公園遊憩特徵與項目設計”、“濕地公園生態設計——基本理念與套用”、“森林生態物質文化:形成過程與形態組成”、“森林生態制度文化:機構·法律·行為守則”、“濕地公園建設的基本理論與套用探討”、“森林生態精神文化:層次·內涵·建設——以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中生態精神文化建設為例”、濕地公園保護設計:對象、內容與技術措施;濕地公園宣教與展示設計:系統構架與技術措施;現代森林生態旅遊要求——文化、保健與知識等。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森林文化理論基礎
第1章 森林文化的概念與特徵
1森林文化的概念與形成
2森林文化的社會表現模式
3森林文化的經濟表現模式
4森林文化的系統表現模式
5現階段森林文化的特點
5.1居住
5.2食物
5.3生產工具
5.4休閒
5.5技術
5.6藝術
5.7認識與實踐
5.8區域特徵
6森林文化研究展望
第2章森林文化及其分期
1森林文化的內涵
1.1文化
1.2森林文化
1.3森林文化的內容
2森林文化的階段劃分
2.1劃分的目的、依據與原則
2.2森林文化的發展時期與階段
3森林文化的發展簡要過程
3.1森林所有制的發展
3.2森林利用形式的發展
3.3森林道德倫理的發展
3.4森林藝術的發展
第3章原始社會時期的森林文化
1原始森林文化的產生與分期
2原始社會的森林文化內容與特徵
2.1人與森林
2.2原始時代的森林文化藝術品
2.3原始森林崇拜
2.4原始樸素的森林生態觀
2.5森林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載體
第4章農耕時期的森林文化
1農耕時期的階段劃分
1.1農耕的起源
1.2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
1.3階段劃分
1.4不同農耕階段的主要森林文化特徵
2農耕時期主要森林文化特徵分析
2.1刀耕火種——森林與林地農業文化的交融
2.2木製生產生活工具一農業文明中折射的森林文化之光
2.3建築、雕刻與家具——森林木製藝術精華
2.4人工造林——農耕時期森林供需矛盾的體現
2.5植物與動物象徵文化——森林文化藝術的源泉
2.6宗教與風水林的森林庇護——人類心靈的驛站
2.7民情風俗與鄉規民約——大眾森林文化
2.8法正林與可持續經營——發展中的森林經營技術文化
2.9從毀林開墾到退耕還林——一個完整的森林文化循環
2.10從無價到稀缺——森林資源文化與森林倫理的變化
第5章近現代社會時期的森林文化
1現代森林文明史觀的演變
2現代森林文化的主要特徵
2.1現代森林資源特徵與社會經濟文化問題
2.2現代森林經營理論與技術文化
2.3現代人類對森林的認識變化與過程
2.4現代森林政策變化趨勢
3現代森林文化的發展
3.1公共森林——大眾層次上的森林文化
3.2自然經營與生態經營——技術層次上的森林文化
3.3利用國家權力保護森林——政策與法制層次上的森林文化
3.4森林權屬公眾化、國家化——管理層次上的森林文化
3.5森林碳匯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森林觀
4結論與探討
第6章少數民族的森林文化
1少數民族森林生態倫理觀
1.1對森林認識的雙面性
1.2天人一體觀
1.3人、神、獸共祖
1.4森林既是人間生活環境也是陰間靈魂安息的場所
1.5人類來源於包括森林在內的自然物
1.6少數民族生態倫理的外在體現——民情風俗與公共道德守則
2少數民族宗教文化中的森林生態觀
2.1佛教
2.2道教
2.3伊斯蘭教
2.4基督教
2.5原始宗教
3少數民族的植物種植與利用風俗與技術——民族森林植物文化
4少數民族的林地經營技術——混林農文化
5少數民族森林文化藝術
第二部分森林生態文化體系
第7章森林生態文化體系架構
1文化、生態文化與森林文化的關係
2對生態文化的一些認識
2.1生態文化是“人—社會—自然”和諧相處關係的文化
2.2生態文化的系統性
2.3生態文化的要素與形態
2.4生態文化的層次——真、善、美
3生態文化體系基本的架構
3.1生態物態文化——生態物質文化
3.2生態行為文化——生態精神文化
3.3生態體制文化——生態制度文化
4如何構建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4.1構建繁榮的生態物質文化(文明)體系
4.2構建先進的生態精神文化(文明)體系
4.3構建和諧的生態制度文化(文明)體系
第8章森林物質文化:形成過程與形態組成
1森林生態物質文化的形成過程
2人與森林基本關係與森林物質文化形態
2.1森林認知
2.2森林經營與利用
3探討
第9章森林精神文化:層次·內涵·建設
1現代森林精神文化層次與結構
1.1森林生態認知
1.2森林生態情感
1.3森林生態回響
2城市森林建設中的生態精神文化
2.1個人
2.2政府
2.3企業
3探討
第10章森林制度文化:機構、法律、行為守則
1森林生態文化的層次結構分析
1.1森林制度文化概念
1.2森林文化的系統層次
1.3森林生態制度文化的層次結構
2森林生態機構組織體系
2.1國家層面上的森林生態機構組織
2.2省市級林業生態機構
2.3地市級生態管理機構
2.4縣市(森)林業生態管理機構
2.5基層林業生態管理機構
2.6在現代林業建設中對生態機構組織的要求
3生態法律
3.1國家林業法律法規體系
3.2地方林業法律法規體系
3.3關於森林管理的法律體系
3.4現代林業建設所要求的森林生態法律法規
4生態守則
4.1國際上的森林生態行為守則——國際公約
4.2政府層面上的森林生態行為守則
4.3在地方和個人層面上的行為守則——鄉規民約與家規
4.4在企業層面上的行為守則
5結語
第三部分森林生態文化設計
第11章文化設計的理念與套用
1文化設計理念的提出
2文化設計理念體系框架
2.1文化設計分析
2.2文化設計的基本內涵
2.3文化設計的符號體系
2.4文化設計的基本手法
3結束與探討
第12章森林文化展示設計
1森林文化展示概念與展示目的
1.1森林文化展示的概念
1.2森林文化展示的目的
2森林文化展示與森林文化展示設計的特點
2.1森林文化展示的特點
2.2森林文化展示設計的特點
3森林文化展示設計分類
3.1按對象劃分
3.2按內容劃分
4森林文化要素與展示設計
4.1居住
4.2食物
4.3生產工具
4.4休閒
4.5技術
4.6藝術
4.7認識與實踐
4.8區域特徵
第13章森林民族(苗族)文化展示設計——以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
1苗族文化旅遊資源
1.1基本概況
1.2雷公山的苗族文化
2苗族文化展示設計
2.1民族服飾文化展示
2.2苗繡苗錦藝術展示
2.3苗族蠟染藝術展示
2.4苗族銀飾藝術展示
2.5苗族手工藝藝術展示
2.6苗族民居建築文化展示
2.7苗族飲食文化展示
2.8苗族醫藥文化展示
2.9苗族森林與農耕文化展示
2.10苗族宗教與民俗文化展示
2.11苗族歌舞文化展示
2.12苗族節日文化展示
2.13苗族娛樂與體育競技文化展示
2.14苗族民間傳說文化展示
2.15苗族社會企業文化展示
2.16苗族獨特栽岩文化展示
第14章森林醫藥文化設計——以湖南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
1設計背景
2設計理念與原則
2.1設計理念
2.2設計原則
3特色文化景觀設計
4結語
第15章森林生態文化體系建設項目設計——以湖北省荊門市現代林業示範為例
1生態文化建設項目體系的構成
2生態文化主要建設項目
2.1生態物質文化建設工程
2.2生態體制文化建設工程
2.3生態精神文化建設工程
3結論
第16章森林植物文化設計——以湖北省荊門市森林植物園為例
1設計區基本情況
2植物園的文化設計
3以觀賞植物專類園展示中國傳統文化
3.1薔薇園——中國愛情之花
3.2菊花台
3.3山茶園——永恆的愛
3.4木蘭園——我國特有的名貴園林花木
3.5蠟梅紫薇園——中華民族百折不撓,頑強奮鬥精神的象徵
3.6合歡園——“合家歡樂”與“消怨合好”的吉祥象徵
3.7松柏園——堅貞不屈、不畏強暴的中國文人精神代表
3.8蘭苑
4植物生態文化園區展示中國植物生態文化
4.1同心園
4.2國花、市花園
4.3佛教文化植物園區
4.4人文植物園區
4.5民俗植物園區
5經濟植物區展示中國植物農耕文化
5.1速生豐產樹種展示園
5.2生物質能源植物展示園
5.3經濟作物展示園
6盆景園展示中國植物藝術文化
第17章森林科技文化展示設計——以廣東大南山現代林業基地建設為例
1現代林業技術文化特點
1.1現代林業發展理念正在成為世界各國林業建設的主流
1.2現代林業是生態與經濟協調的林業
1.3產生了不同的現代林業建設模式
1.4和諧發展已逐步成為世界林業發展的主題
1.5林業可持續經營理念深入人心
1.6森林的吸碳固碳能力認識為現代林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和挑戰
1.7科技創新在世界林業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2現代林業技術文化展示的內容與方法
2.1林業生態技術展示
2.2林業產業技術展示
2.3森林生態文化展示體系
2.4林業科技創新技術展示
第18章森林康體保健文化設計——以重慶市九峰山為例
1項目區基本情況
1.1地理位置
1.2地形地貌
1.3氣候
1.4水文
1.5植物資源概況
1.6野生動物資源概況
2康體休閒產品項目規劃
2.1遊覽觀光型森林康體休閒項目
2.2參與型森林康體休閒項目設計
2.3體驗型森林康體休閒項目設計
2.4有益生態氣體養生
3森林康體休閒建設項目詳細規劃
3.1康體休閒養生園景區詳細規劃設計(A1)
3.2百步梯茶文化康體休閒園景區詳細規劃設計(A2)
3.3獅子山森林遠足景區詳細規劃設計(A3)
第19章森林旅遊文化需求與文化休閒設計——以湖南懷化中坡國家森林公園為例
1森林公園休閒中的文化需求
1.1森林文化需求
1.2森林保健文化需求
1.3森林知識與技術文化需求
2城郊森林公園主要文化遊憩項目規劃——中坡國家森林公園
2.1倒沖灣森林科學園——森林知識與技術文化需求
2.2中坡森林健體休閒景區——森林保健文化需求
2.3牛頭寨森林體驗區——森林文化需求一生態體驗
2.4木杉溪森林生態文化時——幫陳文化需求——文化休閒
2.5花龍寨森林文化教育區——森林文化需求——文化教育與精神寄託
2.6潭口森林娛樂區——森林文化需求——綠色生活
2.7主人口服務區——森林文化需求——文化宣教
3探討
第20章市樹市花文化展示設計——以平頂山市為例
1市樹——合歡
1.1合歡概述
1.2繁殖與栽培
1.3合歡文化
1.4合歡的套用
2市花——月季
2.1月季概述
2.2月季繁殖與栽培
2.3月季文化
2.4月季套用
3市樹市花文化在城市森林建設與森林城市創建中的套用
3.1在城市森林建設中的套用
3.2在森林城市創建中的套用
4探討與建議
……
第四部分 城市森林生態文化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