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口鄉

梅口鄉

梅口鄉位於大金湖之畔的三明市泰寧縣中南部,是省池潭水庫庫區移民搬遷重點鄉鎮,距縣城20公里。梅口鄉總面積179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57個村民小組,1711戶,6487人。全鄉共有山有林12228.94公頃,耕地面積538.07公頃,其中水田515公頃,水域面積36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口鄉
  • 外文名稱:Mei kou Xiang
  • 別名:梅口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謝家坪、擁坑、麥坑
  • 政府駐地:梅口村
  • 電話區號:0598
  • 地理位置:泰寧縣中南部
  • 面積:176平方公里
  • 人口:0.64萬(2016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金湖水庫庫區
  • 車牌代碼:閩G
歷史沿革,鄉鎮概況,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農業,工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鄉村建設,旅遊名勝,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紅專公社,1959年更名梅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69.2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謝家坪、擁坑、麥坑、大洋、水磜、梅口、茅店、茜元、廖元9個行政村。 梅口鄉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1931年就成立了梅口區革命委員會,眾多老一輩革命無產階級戰士曾在這裡運籌帷幄,指揮戰鬥,並配合支援工農紅軍取得第三、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完成打土豪分田地、擴紅運動等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全鄉參加紅軍達39人、游擊隊赤衛隊145人,任縣、區蘇幹部50人,鄉蘇幹部117人,並湧現出如生擒“閩贛反共突擊軍第七縱隊”中將司令嚴正的吳立儒等革命英雄,為閩贛兩省全面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鄉鎮概況

梅口鄉位於大金湖之畔的三明市泰寧縣中南部,是省池潭水庫庫區移民搬遷重點鄉鎮,距縣城20公里,全鄉共1298戶6059人,黨員286名,下設9個行政村57個村民小組,12個黨支部。
梅口鄉地處泰寧縣中南部,轄9個行政村57個村民小組, 有1583戶6090人,總面積176平方公里,原梅口是因地處杉溪和濉溪匯合口岸,其周圍有5個村莊形似梅花狀,故而得名。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梅口鄉從實際出發,加大改革發展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鄉情概括為“四個區”:旅遊景區、生態林區、水庫庫區、革命老區。

行政區劃

轄謝家坪、擁坑、麥坑、大洋、水磜、梅口、茅店、茜元、廖元9個行政村。

自然資源

全鄉山地面積17.1萬畝,水域面積3萬畝,耕地面積8737畝,是典型的“八山一分半水半分田”的生態林區鄉。以國家級森林公園貓兒山為代表,境內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達75%,其中已劃定的景區涵養林面積達5.6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達7.8萬畝,其它林地10萬畝,共蓄積木材41萬立方米、立竹150萬根。
梅口鄉

經濟發展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梅口鄉從實際出發,加大改革發展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以菸葉、糧食、茶葉、毛竹、水果、藥材等為主的種植業有很大的發展,糧食產量300餘萬公斤,菸葉種植面積1700畝,產量4000擔。茶葉、果類成為全縣主要生產基地,現有果樹1600畝,茶山2000餘畝,藥材基地2500餘畝(其中雷公藤1000餘畝、銀杏500畝,杜仲、厚朴等1000畝)。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7486萬元,鄉財政收入完成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099元。
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7486萬元,鄉財政收入完成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700元。
2017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9980萬元,工業總產值1.65億元;全鄉財政總收入637.18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97.4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346元。

農業

2017年,全鄉鞏固糧食、菸葉等傳統產業種植面積,落實菸葉種植1380畝,完成菸葉收購2954擔;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完成省級糧食產能項目1000畝、水稻科技示範戶30戶。重點圍繞“一朵花、一袋茶、一條魚”,依託旅遊、茶葉、玫瑰、漁業等特色企業,發展特色種養業,全年茶葉種植600畝、茶園改造1500畝,擴種保加利亞玫瑰180餘畝;大金湖有機魚配送連鎖店發展近30家,並列入全省特色菜餚接待目錄;順利完成大金湖水域養殖第二輪承包工作,漁業協會入股1360戶。

工業

2017年,全年完成規模企業產值1.6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05億元,其中工業固定投資3.55億元;完成招商引資內資項目2個,引進資金2000萬元。大金湖漁業、狀元茗等6家企業列入縣級農業產業化企業名錄,“狀元茗”獲國家名優農產品商標。加快茶葉產業園建設,推進狀元茗、探春、世德堂等茶企業轉型升級,新建茶文化館一座、茶葉展示廳仿古建築一座、茶葉加工廠房1座。重點推進玫瑰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20餘萬元。2017年新引進一套全自動精油加工設備,精加工玫瑰花露、玫瑰花精油等一系列玫瑰新產品,總產值達500餘萬元。

基礎設施

1979年,為了興建池潭水電站的需要,梅口共搬遷了5個行政村、33個村民小組、835戶農戶計5000多人,淹沒糧田1.4萬畝、山林1.9萬畝、公路58公里、簡易公路150公里,工礦企業和基礎設施幾乎毀壞。1980年3月池潭水電站大壩關闡,形成了全長60公里、面積5.4萬畝、庫容8.7億立方米的省內最大人工湖——金湖。從此,曾是泰寧縣中南部經濟貿易最繁榮的集鎮——梅口鄉,成為省定貧困鄉;

社會事業

順利通過省教育“兩項督導”,完成鄉幼稚園修繕及圍牆建設;計生工作更加合理規範,發放大學生獎勵1萬元,計生家庭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圓滿完成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建立健全救災救助體系,年發放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保障金67餘萬元,慰問困難民眾、軍烈屬100餘戶,發放慰問金24餘萬元,實施6個村骨灰樓堂建設;全年發放移民補助130萬元,落實糧食直補、糧種補貼68.81萬元。新農合參保率達98.3%,新農保參保率達112.58%。鄉鎮工作補貼、村幹部誤工補貼得到落實,鄉保障性住房整體落成。推進精準扶貧,啟動擁坑村精準扶貧整村推進工作,“春風”工程村財增收項目取得初步成效,133人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水際入選全國旅遊扶貧試點村。全面開展農村村居治安格線化管理工作,深入開展建設“平安庫區”創建活動,穩妥化解金湖水面養殖經營權二輪承包等一批信訪難題,社會治安滿意率達99%;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全年無重特大事故發生。

鄉村建設

梅口鄉全面實施集鎮改造工程,建設街道兩側騎樓,鋪設人行道、排水管,完成強弱電纜下地,安裝節能路燈等。集鎮休閒廣場、文化活動中心項目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完成花園墩節點、幼稚園護坡建設,啟動農貿市場和擁坑村文化活動中心工程建設。持續推進“漁悅水際”建設,完成金湖灣改造提升、店上環境整治項目,新建活魚觀賞六角亭及旅遊購物商場。境元生態農業園項目完成茶藝展示中心、採摘園、花卉觀賞區、茶園步道等項目建設。加快旅遊公路沿線村莊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實施黃家坊整村推進項目,完成房屋立面改造及周邊環境整治;完成溫仂坑防洪堤加高160餘米。紮實推進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順利完成謝家坪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完成擁坑道路硬化、謝家坪防洪堤建設等煙基項目2個,完成一事一議項目建設5個、庫區移民工程項目3個,小農水項目2個。抓好土地增減掛鈎,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完成舊村復墾54畝、大洋土地整理1490餘畝。

旅遊名勝

梅口鄉是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金湖的主要所在地,占金湖景區面積的四分之三多,而且如水上一線天、大赤壁、水際瀑布、甘露寺、貓兒山、三劍峰、情侶岩、十里平湖等金湖主要景點都集中在我鄉境內,還有澧泉岩、虎頭寨等景點可供開發。豐富的旅遊資源同時帶動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旅遊各項設施日趨完善,遊客接待量呈快速增長之勢,約占全縣遊客總數的三分一。
梅口鄉
金湖貫穿該鄉南北境內,大多數景點地處其中,兩岸丹山與碧水共成佳境,沿湖名勝古蹟群迭,有尚書墓、甘露寺、醴泉岩、丹霞岩等人文風光古蹟,有水際瀑布、水上一線天、小赤壁、大赤壁等湖中丹嶺,有貓兒山、情侶峰、王石峰等湖上秀峰,有虎頭寨、黃石寨等湖邊古寨,這一區位優勢為該鄉民眾參與旅遊,發展第三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