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洲鎮

桑洲鎮

桑洲鎮隸屬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西南隅,是寧波市的南大門。東連、南界台州市三門縣,西鄰台州市天台縣,北接岔路鎮前童鎮

鎮域面積61.69平方千米(2008年),戶籍人口25878人(2016年末),常住人口1.11萬(2010年)。2016年,下轄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鎮前街1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桑洲鎮
  • 外文名稱:Sangzho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鎮區社區、外崗村、坑口村
  • 政府駐地:鎮前街1號
  • 電話區號:0574
  • 郵政區碼:315607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西南隅
  • 面積:61.69平方千米(2008)
  • 人口:25878人(2016年末)
  • 方言:吳語台州片臨三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陳家三台,山頂音樂廣場,南山樟
  • 車牌代碼:浙B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資源,人口,經濟,交通運輸,政治,主要領導,機構設定,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1949年7月到1950年1月為秀嶼鄉,屬西南區。
桑洲鎮桑洲鎮
1950年改稱桑洲鄉,屬岔路區,隨著政權建立,為了發展生產進行土地改革,桑洲鄉又分設為桑洲、嶼東、嶼南三個鄉。
1956年三鄉又並為桑洲鄉。
1958年11月撤區撤鄉,設立大公社,把桑洲鄉、麻岙鄉、王愛鄉合稱為桑洲人民公社,下轄三個管理區。
1961年11月撤銷大公社,分劃小公社,三個管理區為三個公社,桑洲公社屬岔路區。
1968年12月成立公社革委會,後改管委會。
1983年10月改稱桑洲鄉。
1984年5月桑洲批准為建制鎮。
1992年5月原桑洲鎮、麻山鄉合併,建立桑洲鎮。

行政區劃

2016年,桑州鎮下轄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鎮前街1號。
社區:鎮區。
行政村:外崗、坑口、田洋盧、竹山頭、下章、平園、里山季、長田頭、慕胡山、桑洲、木坑、上葉、里山、三星、六合、麻岙、塘山、新橋、桑梅、下洋周、南嶺、嶼東、團結。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桑州鎮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西南隅,是寧波市的南大門。距寧海縣城18千米,寧波市區84千米。東連台州市三門縣沙柳街道,南界台州市三門縣海遊街道珠岙鎮,西鄰台州市天台縣泳溪鄉洪疇鎮,北接岔路鎮前童鎮

地形地貌

桑洲鎮境內多岡巒,丘陵起伏。北部有前山崗,西部有扁擔崗,南部有嶼南崗。東南邊境有雙尖山,海拔532.1米,西南邊境有叉角平,海拔682米。主要溪流清溪從天台入境,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入三門縣。

土地資源

2008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全鎮鎮域面積6169.42公頃。各地類詳情如下表:
2008年桑洲鎮土地利用面積匯總表
地類面積(公頃)占比
耕地
1232.20
20.0%
園地
293.44
4.8%
林地
2731.67
44.3%
其他農用地
800.71
13.0%
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
233.16
3.8%
交通用地
60.47
1.0%
水利設施用地
5.24
0.1%
未利用地
697.70
11.3%
其他用地
114.83
1.9%
總計
6169.42
100.0%

人口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鎮常住人口16141人。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鎮常住人口11140人,其中本地人口10660人,占95.7%。常住人口中,男性5512人,女性5628人,分別占49.8%和50.2%。家庭戶4801戶,家庭戶人口11105人,其中男性5483人,女性5622人,分別占49.4%和50.6%。年齡結構,0—14歲1750人,15—65歲7085人,65歲以上2305人。
2016年末,戶籍戶數8882戶,戶籍人口25878人,其中城鎮人口3231人,鄉村人口21337人;男性12981人,女性11587人。年齡結構,18歲以下4147人,18—35歲4898人,35—60歲10473人,60歲以上5050人。
2016年全年共出生234人(男性127人,女性121人),死亡142人(男性82人,女性60人);遷入63人(由省內遷入19人,由省外遷入44人),遷出105人(遷往省內83人,遷往省外22人)。

經濟

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3億元,農業總產值0.5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380元。
桑洲鎮是勞務輸出大鎮。“天下砌石,桑洲第一”,桑洲鎮素有“五匠之鄉”的美稱。桑洲鎮1.6萬餘青壯勞動力遍布中國各地從事木匠、漆匠、石匠等職業,初步培育了如寧波市港務局麾下的明星企業——寧波安成裝卸公司等桑洲外出勞務組織型企業。特色農業初具規模。桑洲鎮黨委、政府大力推進以茶葉為主導茶葉的農業產業化進程,利用春茶在寧波境內發芽最早的優勢,實施“以茶富民”戰略,著力打造“望海早茶”基地,積極走產業化經營之路,茶葉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桑洲鎮有良種茶麵積2300畝,擁有4家名優茶加工中心,茶葉種植總面積達5250畝,成為寧海縣名茶大鎮。成功地舉辦了三屆品茶會,福利茶場生產的“雙尖香茗”還榮獲了第五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桑洲還擁有前崗片竹筍、扁擔崗板栗、梨頭山小水果等特色農業。擁有寧海僅有的兩家三級水利水電企業------天河水利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和華寧圍海工程有限公司,與法明文教有限公司、百世特腳踏車配件廠等重點骨幹企業形成了桑洲以建築、塑膠製品、五金、家具為主的特色工業。

交通運輸

桑洲鎮交通便利,國道同三線、省道甬臨線穿越南北,縣道桑沙公路橫貫東西,是附近三縣八鎮的商貿中心。歷史上為台州通寧海、寧波之要口,古代設驛站。現有省道甬臨線、同三高速穿越南北。縣道桑洲嶺—王愛公路及鎮道桑洲嶺到外山周公路均與甬臨線在桑洲嶺頂交會,鎮道有桑洲—三門沙柳,麻山—慕胡山公路,桑洲——長田頭公路,桑洲——下章公路。

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陳雲蒼
黨委副書記、鎮長
葉挺
人大主席
俞光兵
黨委副書記
夏揚
黨委委員(組織)
徐林斌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王其耀
黨委委員(宣傳、統戰)
葛亞建
黨委委員(政法)
徐建榮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蘇明旭
黨委委員、桑洲派出所所長
呂明
人大副主席
樂青
副鎮長(工業)
葛曉東
副鎮長(農業)
董亞波
副鎮長(文教衛計)、婦聯主席
謝靜思
副鎮長(城建)
童時傑
總工會主席
胡丹誠
副鎮級組織員
徐海波
副鎮級幹部
胡文斌

機構設定

內設機構:黨政辦公室、發展服務辦公室、農業農村辦公室、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社會服務管理綜合指揮室、綜合治理辦公室、財政管理辦公室。
下屬單位:現代農業公共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工貿經濟服務中心、公共安全監管中心。

社會事業

社會和諧穩定。“三縣八鎮”平安聯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社會穩定有序;老幹部宣講團成績顯著,被浙江電視台製作成專題節目播放;文化氛圍濃郁,全社會形成了“開明、開拓、大度、大氣”之風;寧波港務局、大紅鷹集團、團市委等單位情系桑洲,扶貧幫困成效明顯,得到民眾的廣泛讚譽。
桑洲鎮桑洲鎮
桑洲鎮將實施污染治理、水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修復與保護並舉的“治、用、保”策略,狠抓小流域污染綜合治理,促進桑洲鎮流域水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桑洲鎮對清溪周圍要用到的土地進行了測量和規劃,並積極與上級部門進行協商。
桑洲鎮清溪桑洲鎮清溪
桑洲鎮投入2000多萬元來治理清溪。“治”是實施小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務。桑洲鎮要求所有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一律不再審批新上有污染的建設項目。加快工業結構調整,要求所有水污染企業執行一級排放標準要求。“用”是實施小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關鍵環節。利用流域內的水建成集農灌、防洪、截蓄、淨化等多功能的河道,攔蓄的水資源,既可用於農業灌溉、工業用水和城市景觀、綠化用水,又可補給地下水資源。“保”是改善小流域水環境質量的根本保證。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桑洲鎮將採用建設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和修復河道走廊濕地等措施,強化流域的生態保護功能。

歷史文化

手操布偶俗稱扁擔戲,是指整個戲台連道具一扁擔就可挑著走。是流傳於浙江省寧海、三門、天台一帶的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在一個形似籮筐的小舞台內,表演者藏身幕後,雙手套上造型各異的古裝布偶,在台前做出各種戲劇動作,同時用膝蓋、腳板操縱鼓、鑼、竹板等樂器,口中為不同角色進行配音,整台戲只有一人表演,但唱、念、做、打卻是樣樣齊全,是一種形式特殊、風格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難度十分大。
民間藝術民間藝術
桑洲鎮僅有周瑞德老人一人會進行這樣的表演。手操布偶老藝人周瑞德正式收他的孫子周林強為弟子,要把其終生所為的演藝絕技傳給後代,從而使這一瀕臨消失的風格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得以傳承下來。
周瑞德老人是寧海縣桑洲鎮下洋周村人,他20歲跟師傅學戲,21歲登台演出。60餘年來,老人繼承、整理、自編了60餘出根據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改編的布偶戲,能連續演出兩個月而不重戲,在浙江省的27個縣(市、區)的鄉村里為村民演出過無數次,深受村民的歡迎。隨著年事漸高,老人已經很少演出了。
眼看著這個民間藝術形式行將消失,寧海縣文廣局和桑洲鎮政府緊急實施民間文化遺產搶救措施,動員老人的孫子師從祖父為藝。同時將撥出專項資金5000元,為老人添置必要的生活及授藝用品,老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全部演藝傳授給他的孫子,讓這個瀕臨消亡的民間藝術形式傳承下去。

風景名勝

秀嶼山的東面有古桑洲驛丞廳遺址。北首堂坑山上有烽火台廢墟,明洪武翰林院編修盧原質墓在其旁。桑洲村前清溪橋系24孔平板橋,為明萬曆年(1590~1592)縣令曹學程首事改建。下沙地白岩寺,系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王錫桐為首反洋教遺址之一,寺僧禮釋率僧眾和起義民眾與清軍英勇搏鬥。

地方特產

特產有桑洲老街菜籽油、清溪魚乾等。
桑洲老街菜籽油純正,自然,原料都是本地的農民自家種的,用有機肥肥料施肥無污染。每年鎮政府都會舉辦油菜花節,景色迷,空氣清新,去一趟讓人有種難得的田園風光的享受。
桑洲老街菜籽油桑洲老街菜籽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