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實驗中學

桐城市實驗中學

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教育強市戰略,堅持“打造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名市”的發展思路。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推動全市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2008年,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整合城區國中教育資源,打造品牌示範學校,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決定撤併桐城市十二中、十三中,新建桐城市實驗中學。並將此事列入全市“十件實事”之首,定為2008年和2009年市重點建設工程。實驗中學於2008年9月28日舉行開工典禮,經過11個月的艱苦奮戰,2009年8月28日,桐城市實驗中學隆重揭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桐城市實驗中學
  • 校訓:責任 
  • 創辦時間:2009年8月
  • 類別:初級中學
  • 現任校長:陳寶平 
  • 所屬地區:中國 安徽 桐城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硬體設施,師資隊伍,文化傳統,辦學理念,辦學宗旨,校 訓,辦學目標,辦學思路,辦學特色,學校落成,

辦學歷史

學校前身
桐城市第十二中學
桐城市第十二中學坐落在市區中心地段,東臨同安大道 ,北連紅星,西傍龍眠河,南依沿河東路,龍眠河水從校門前潺潺流過。這裡水清樹綠,花香鳥語,風景秀麗,交通便捷,環境優雅,確實是莘莘學子讀書求學的好地方。
桐城市實驗中學十二中創建於1986年,始名為城關初級中學。1993年,縣政府決定將城關初級中學更名為孟俠初級中學。(原孟俠初級中學創建於1940年,取晚清愛國民主志士吳樾字孟俠為校名。)撤縣設市後,為適應桐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市政府於2002年將孟俠初級中學更名為桐城市第十二中學。
該校是市區內一所規模最大的初級中學,現有教學班24個,在校學生1300餘人,教職工7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2人,中學一級教師43人。教學設施齊全,整潔規範的教學樓、辦公樓、綜合實驗樓樸素大方。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語音室、音樂室、電子備課室、理化生實驗室等,設備先進,一應俱全。體操房、籃球場、桌球室、2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化操場,完全滿足教學需要。
十二中雖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在自身發展的進程中,探索出一些有益的辦學理念,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學經驗,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首先,管理創新,激活機制。大膽推行“四制”改革,規範組織形式和領導行為,每個部門、科室各負其責,高效運轉,有凝聚力、戰鬥力;規範教職工教育教學行為,引人競爭機制,能者上,庸者下,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提高辦學活力;規範學生日常行為,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設,初一重日常行為的養成,初二重勤奮學習的磨鍊,初三重理想前途的教育,以人為本,德育創新,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其次,教學創新,質量興校。全面落實教學計畫,開齊開足所有課程,加強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常規教學管理,切實提高教學水平,緊扣教學環節不放鬆,備課求深,講課求清,作業求精,輔導求勤。檢測講究針對性,評估體現人文性,反饋注重及時性。一句話,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始終貫穿著愛心和激情。再次,教研創新,培育名師。組織教師積極參加課程改革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積極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教研活動,走出校門參加各類研討會,聽課學習,送教下鄉,選拔優秀教師參加各級優質課大賽,開展教壇新星評選,校內舉辦教學開放日,各學科舉行優質課評選等。平時公開課、觀摩課都力求辦成研討課,做到一議(集體備課)、二說(授課人說課)、三聽、四評、五反思總結,讓每一位參與教師都有所收穫,教學水平都有所提高。
近三年來,學校先後有5人被評為市級以上教壇新星,有6人獲市級以上優質課大賽一、二等獎,有12人獲市級以上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有100餘名學生在市級以上各科知識競賽、各類藝術大賽中獲獎。2000級畢業生王躍同學以全國總分第17名的成績錄取到全國重點中學華師大附中理科實驗班學習,學校每年中考成績和錄取人數均居同類學校之首。
桐城第十三中學
桐城第十三中學的前身是桐城技工學校。1999年增設普通國中班,2003年經市委、市政府批准,轉辦為普通國中,並命名為“桐城市第十三中學”。現有教學資產近400萬元,校園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教職工37人,其中中、高級職稱17人,在校學生近400人。  學校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開發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活躍人的思維”的教育理念;把“教全體學生學好,讓每位家長滿意”當做奮鬥目標;以“嚴謹、明德、求是、創新”八個字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培養“刻苦、靈活、互助、進取”、素質全面、富於創新”的學生群體。不少學生相繼在全國國防知識萬校大聯賽、安徽省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競賽、安徽省中學生各學科競賽、安慶市中學生科幻作品書畫展、安慶市中學生“慶入世、迎奧運”英語演講、桐城市“傳播科學、崇尚文明”演講比賽、“桐城,可愛的家鄉”知識競賽、桐城市中學生文化藝術節等活動中獲獎。今日十三中以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為具體奮鬥目標,開拓進取,再譜新樂章。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安徽省桐城市實驗中學由桐城市市十二中、十三中合併遷址新建而成,位於明珠廣場對面,盛唐路與南山路交匯口處,校園占地面積61000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24046.83平方米,可容納3000餘名學生就讀。學校配套設施齊全,校園綠化率達60%,具有現代化生態校園氣息,並達到全國高水平中學標準。 安徽省桐城市實驗中學新校址選在南山路以南,盛唐路以西,學校占地面積約100畝,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已於2008年8月1日動工,建設總面積24046.83㎡,其中教學綜合樓18155.03㎡,學生公寓2759.8㎡,後勤服務中心3132㎡, 2009年7月竣工。
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教育強市戰略,堅持“打造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名市”的發展思路。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推動全市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2008年,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整合城區國中教育資源,打造品牌示範學校,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決定撤併桐城市十二中、十三中,新建桐城市實驗中學。並將此事列入全市“十件實事”之首,定為2008年和2009年市重點建設工程。實驗中學於2008年9月28日舉行開工典禮,經過11個月的艱苦奮戰,2009年8月28日,桐城市實驗中學隆重揭牌。
實驗中學位於盛唐路與南山路交匯處,占地近百畝,建築面積2.4萬多平方。教學綜合樓、公寓樓、後勤服務中心功能齊備;電子螢幕、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電子閱覽室、校園網等諸多現代教育技術設施高標準配備;標準塑膠運動場、60%的校園綠化率;5000萬的政府投資、3000名學生容量,凸顯其作為我市旗艦國中的雄厚實力。
設施功能 學校主要建築為:教學綜合樓(地面五層,地下一層為學生車庫)、學生公寓樓(五層)、後勤服務中心(二層)。
教學綜合樓呈“工 ”字形布局。

師資隊伍

實驗中學現有教職工124人。其中高級職稱51人,中級職稱40人,本科學歷67人,碩士研究生學歷2人。桐城市級教學能手6人,安慶市級教壇新星4人,桐城市、安慶級優質課大獎賽中獲獎12人,省級優質課大獎賽中獲獎2人,受市級各部門表彰8人。省級課題3項。先後有4人承擔省、及人教社新課程調研觀摩課。

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

負責、博學、探索、發展。

辦學宗旨

為了一切學生和教師的全面發展。

校 訓

 責任。

辦學目標

 結合時代特點,注入時代內容。實驗中學圍繞“實驗”做文章。“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創造”,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改革,在改革的基礎上實現跨越,構建“實驗文化”,爭創高水平、有特色、示範性的一流名校。

辦學思路

走科研興校之路,做德才兼備之師,建規範特色學校,育合格特長學生”。實驗中學將高舉科研大旗,鍛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打造“名師工程”。以名師興名校,帆舉船行;以名校鑄名師,船進帆揚。

辦學特色

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三位一體,嚴格實行“小班化”教學,形成“一主兩翼”的育人網路:突出學校育人的主陣地,協調家庭育人的軟環境,打造社會育人的大舞台。全面施行素質教育,追求課程精彩紛呈:開放課,人人參與創造展天賦;實驗課,各個動手科海任遨遊;活動課,師生協作全面提素質;藝術課,多維發展努力出特色。

學校落成

2009年8月28日,桐城市實驗中學揭牌慶典儀式在新校區隆重舉行,省教育廳基教處長繆富國,桐城市領導汪瑩純、吳三九、宋傳明、婁雪松、胡睿、王穎迪、徐家濤、何煒、胡愛國、陳玉蓮、張青出席。慶典儀式由桐城市教育局局長金錳主持。繆富國處長和汪瑩純書記為實驗中學揭牌桐城第十二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