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山風景區

株山風景區

株山位於江西省豐城市城東部30公里的丘陵地區白土、淘沙、袁渡鄉境緣,又稱為楮山,坐落在撫河西岸,是豐城與臨川的一座界山,距省會城市南昌僅五十餘公里。主峰三角山海拔高556.2米,獨冠群峰,山勢南北走向,長13公里,寬5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周圍有三角山,風車口、羅漢寨、搶岩嶺、大峰凸、水牛鼻、華賢峰、鳥沙崗、雙耳峰、馬鞍咀等十餘座山峰環繞。但因林木繁茂,景色秀麗,且系東漢南州高土徐孺子的隱居講學之地,所以自東漢以來,在人們心目中,便是一座集優美生態與厚重人文於一體的名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株山風景區
  • 地理位置:江西省豐城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桃花岩
景觀介紹,孺子台,桃花岩,歷史人物,

景觀介紹

孺子台

孺子台,是株山西麓的一塊平整而碩大的磐石,可坐百十號人,相傳為徐孺子隱居株山時,在晴暖之日吟誦詩書和道講學之地。磐石上有一小池,相傳宋代學者胡國安上山講學時曾於此洗硯,故名洗墨池。由於株山的此一人文淵源,所以在株山西麓,曾於宋代興辦起名噪一時的龍澤書院(又名徐孺子書院)。

桃花岩

由孺子台往西,不遠處就是株山勝景“桃花岩”。此為天然岩洞,深5米,寬14米,最高處約有4米,整個岩洞宛如船形。每到春天,岩洞四周桃紅如霞,極其絢麗,素為觀賞桃花的上佳之地。岩洞的頂部有一清泉,清澈透亮、其味甘甜,長年下滴不絕。從前多有道士留居此洞修練,最後一名道士在“文革”時被紅衛兵驅返原籍。清朝末年,豐城陶沙鄉人甘鳳皋,在岩洞外面的石柱上刻聯曰:“棋局舊常新,問山中樵夫,有誰觀此中勝負;桃岩流不盡,看峰頭仙跡,令我想自在修行。”此聯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嘆和入山修行的意願,遣詞造句深蘊哲理、頗堪玩味。

歷史人物

不知是株山的靈氣造就了徐孺子,還是徐孺子的名氣成全了株山,自漢代起,株山周邊便是人才輩出,除了前面所述的“江西第一狀元”王季友(今白土鎮人)、揭傒斯(今杜市鎮人)、熊佛西(今張巷鎮人)、鄧子龍(今杜市鎮人)等人以外,其餘或以文章名世、或以政聲載史者不下百餘人,而株山東側的臨川縣,更是以“才子之鄉”著稱於世。或許是株山盛名所致,時至今日,無論春夏秋冬,慕名造訪者仍是不絕於途。
株山群景林木繁茂,禽鳥翔集,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是一個天然的遊覽、休養之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