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女子

1904年,在日本與俄國在中國領土開戰。為了喚醒中國國民的自尊心,第一本女性雜誌《女子世界》面世,松陵女子潘小璜這個名字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主要為該雜誌撰寫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陵女子
  • 別名:柳亞子、柳人權、柳棄疾
  • 國籍:中國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中國女劍俠紅線、聶隱娘傳
  • 原名:柳慰高
  • 筆名:潘小璜
松陵女子主要文章,松陵女子軼聞,松陵女子原人,

松陵女子主要文章

中國女劍俠紅線、聶隱娘傳》,寫的是唐末兩個精嫻武技的女俠客的故事,在正文中,松陵女子潘小璜慷慨宣稱:
女子世界女子世界
吾二千年前之中國,俠國也。
吾二千年前中國之民,俠民也。
俠者,聖之亞也,儒之反也,王公卿相之敵也。
重然諾,輕生死,揮金結客,赴湯蹈火,慨然以身許知己,而一往不返,一瞑不視,卒至演出轟霆掣電,驚天動地之大活劇,皆俠之效也……
日本人和俄國人在中國的東北三省打得你死我活,大清國四億五千萬人卻束手無策;松陵女子潘小璜正是針對這種現象大講兩個俠女的故事,這不啻於指著中國男人的鼻子尖罵娘。

松陵女子軼聞

松陵女子大紅之際,年輕人無不被這位才華驚人的松陵女子所傾倒,多人墜入情網,正所謂,做官當做員外郎,娶妻當娶潘小璜,人生有酒須當醉,管他日俄與列強……這時候這個女才子又在雜誌上發表了首詩:《哭陶亞魂》,可知這名女才子會寫詩,有思想,而且還通曉中國歷史,這就更讓眾多的男士們沉不住氣了。想要結識這個奇異的女才子。但無人知道潘小璜家居何處,但是此後不久,一名遊客卻在無意中邂逅了松陵女子潘小璜。
文章中說,那名遊客閒遊蘇杭,途中路遇一驚人美貌少女,年齡十七八歲模樣,見遊客至,拋下手帕一條,遊客把手帕撿起來,只覺清香拂面,令人魂不守舍。手帕上還寫有一行字,某時可到某地……到了時間,遊客興奮地趕了去,卻是一座美輪美奐的花園,蛺蝶曼舞,花茵如醉,遊客於途中偶遇的美貌少女正坐於樹下案前,伏案書寫,身邊有兩個妙齡小丫鬟伺候。見遊客到來,少女便問:先生可是自上海來?遊客答曰:然也。少女道:那么先生返回上海的時候,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替我把稿件帶到《女子世界》雜誌社去……
這篇文章刊出之後,印證了讀者的一個判斷,原來松陵女子潘小璜,果然是一個如花美貌的少女。只不過一日之間,數千封求偶書信,堆滿了雜誌社的房間,數不清的男人發誓,此生此世,非才女潘小璜不娶!更有那不成氣候的權門達官,也跑來鬧軋猛湊熱鬧,願以黃金千兩,娶回松陵女子潘小璜為妾。
當情書如雪片般飛往雜誌社的時候,這名引發了公眾狂熱的美貌女才子卻突然銷聲匿跡,金盆洗筆了,害得不知多少男人哭哭啼啼,滿世界去尋找這名美女,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到她。

松陵女子原人

一百多年後,史學家研究松陵女子潘小璜,不無驚訝地發現,有關這名女子的歷史資料,除了她的年齡沒有錯之外,其他的資料都靠不住。松陵女子潘小璜闖入人們的記憶中那一年,她確實只有十七歲。只不過,這名美貌的女才子是個男人,並非女性。這個男人姓柳,名柳慰高,字安如。
十六歲那一年,柳慰高因為讀法國大思想家盧梭的書讀得如醉如痴,從此崇尚人權,乾脆改名叫柳人權,字亞盧。次年,柳人權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陳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棄疾。從此柳棄疾、陳去病二人馳名文壇,知之者眾。此後柳棄疾專心寫作,以期喚醒民眾,遂每次署名為亞盧。但因為這個盧的繁體字“盧”筆畫太多,寫起來太耽誤時間,於是他就乾脆署名為“亞子”。從此以後,大家都稱他為柳亞子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毛澤東曾與柳亞子和過一首《浣溪沙》: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於是柳亞子的大名,終於讓每箇中國人耳熟能詳,卻沒有人想到,這位詩人少年時代,每天收到的男人情書都接近千封。松陵女子潘小璜,是柳亞子在1904年時使用過的一個筆名。之所以使用女性的筆名,是因為年輕貌美的少女遠比任何一個大思想家更有號召力……總之,當時中國的男人睡得比較死,日本人和俄國人在東北的槍炮聲都吵不動他們,只能換個年輕貌美的少女來試一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