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莊鄉

李老莊鄉

李老莊鄉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西南,距縣城33公里,南與安徽臨泉縣接壤。面積47平方公里,常駐人口約5萬左右,處於兩省三縣的交界處,地理位置獨特。217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轄2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糧食加工、皮革等廠。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芝麻 ,大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老莊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政府駐地:李老莊
  • 郵政區碼:466337
  • 地理位置: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西南
  • 方言:中原官話-商阜片
  • 氣候條件: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黃廟古橋,候三冢
  • 火車站:沈丘站
  • 車牌代碼:豫p
  • 面積:47平方公里
  • 常駐人口:15萬
概況,當地論壇,代碼,沿革,郵政編碼,電話區號,歷史古蹟,黃廟古橋,候三冢,李老莊客運站,學校,

概況

社會人文方面,本地風土人情較為傳統,民風淳樸、上進。自2004年國家推出“村村通”工程後,城鄉交通以及鄉村基本設施、村間公路交通有了長足的改善,村裡的路面也得到了硬化,該工程以國家和省出資為主,縣財政配套部分資金,給鄉民的生活帶來的更多的便利。
當地居民對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意識逐年加深,對外交流逐年增高,上世紀末的外出打工潮拓展鄉民的視野,提升了素質,很多外出打工人員以及外出求學人員回鄉創業,為鄉里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李老莊鄉的醫療、教育、衛生水平正朝著較好的方向發展。
李老莊鄉
當地方言保留著傳統的地方特色,兼具豫東語系與皖北語系的元素。
自然環境方面,當地綠化程度較高,當地人有很好的植樹造林意識,由於經濟結構當地以農業為主,受工業污染較小,空氣品質很好。

當地論壇

百度貼吧:李老莊
李老莊吧創建於2007年七月,經過六年多的發展李老莊吧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李老莊人交流信息的主要平台之一。
歷屆吧主:子木森,凌雲科技2008。現任吧主:顧小胖_K,斜陽深處。

代碼

411624203:~200李老莊村 ~201劉莊村 ~202杜老莊村~203酒店莊村 ~204木林橋村 ~205張彭莊村 ~206梁莊村 ~207蔣橋村 ~208孫付莊村 ~209陳老莊村 ~210小陳莊村 ~211木莊村 ~212王白廟村 ~213大陳莊村 ~214姚莊村 ~215東吳莊村 ~216花園村 ~217雒莊村 ~218陳營村 ~219劉堂村 ~220艾店村 ~221張樓村 ~222付樓村 ~223蔣莊村 ~224曹窪村 ~225嚴樓村 ~226後湖村 ~227梧桐莊村 ~228田樓村 ~229張老莊村

沿革

1975年建李老莊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4.8萬,下轄酒店莊(原九田莊)、李老莊、劉莊、木林橋、張彭莊、梁莊、關帝廟村、蔣橋、孫付莊、陳老莊、小陳莊、木莊、王白廟、大陳莊、姚莊、東吳莊、花園、雒莊、陳營、艾店、老寨村、張樓、付樓、蔣莊、曹窪、嚴樓、後湖、梧桐莊、田樓、張老莊、劉堂29個行政村。

郵政編碼

郵編:466337

電話區號

0394—

歷史古蹟

黃廟古橋

黃廟古橋是橫跨沈丘、項城兩縣交界泥河上的一座古橋,建於清朝末年,距今已204年。古橋系磚、石結構,古樸典雅,歷經二百多年無破損。橋身兩側欄桿上分別雕有6座石猴塑像,做工精細,栩栩如生,屬於清代石雕精品。
20世紀80年代,由於利益驅使,不示分子曾偷盜橋上石猴,後在政府及文物部門的大力保護下,使古橋又恢復了原樣。
且興建中的三城(項城、沈丘、安徽省臨泉)省道大橋緊靠古橋,待新大橋竣工後,車來人往就可從新橋上行走,古橋沒有了負荷,作為古建築會得到更好的保護。黃廟古橋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廟古橋黃廟古橋

候三冢

侯三冢位於李老莊鄉西南約4公里左右,三冢也即是三座大墳,被認為破壞,侯三冢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老莊客運站

沈丘縣李老莊鄉客運站位於李老莊鄉政府西500米李老莊中心大道路北,站內有發往沈丘縣城、周口、鄭州、阜陽火車站、北京、天津等地的客運車輛!
發往沈丘縣城的車輛李老莊車站早上五點半左右開始發車,間隔十五分鐘一班(有時候間隔時間可能比較長),晚上七點點最後一班,途徑:李老莊李老莊二中、 劉莊的、 白橋、 賈莊、蓮池鄉到達終點站沈丘城鄉客運站(殿徐橋附近),全天發車,有時街上擁堵時車會停在李老莊東頭。
李老莊發往周口、阜陽的車輛每天早上五點、六點各一班。

學校

國中:李老莊一中,李老莊二中。
國小:李老莊國小,張老莊行政村國小等。
幼稚園:李老莊鄉幼稚園等。
李老莊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