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榿墓

李榿墓

李榿墓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石水口村的龍盤嶺,建於明朝崇禎癸未(1643年)。1993年6月,被列為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榿墓
  • 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石水口村的龍盤嶺
  • 景點級別:被列為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 建於:明朝崇禎癸未(1643年)
墓體特點,紀念人物,

墓體特點

李榿墓規模壯觀,墓前有青石群雕:石人一對,高2.5米;石馬一對,高1.6米;石獅一對,高1.3米;石狗1對,高0.9米;華表一對,高5米。除華表已倒塌一條外,其餘石雕都排列整齊完好。從華表至墓頂深100米,中間寬25米。

紀念人物

李榿,字奕繁,號海雲,莞城縣後坊人,明朝崇禎年間刑部尚書李覺斯之父,卒於崇禎15年(1642年),享年78歲。李榿之子李覺斯,字伯鋒,明朝萬曆46年(1618年)舉人,天啟乙丑(1625年)進士,因破滁州有功,升工部侍郎,後又督京城有功,升刑部尚書,南明末年歸清。李覺斯告老還鄉時,其父李榿還健在,李榿死後,憑子榮父貴被朝廷誥封為通議大夫、工部太僕郎而獲賜葬。李覺斯遵循明朝禮儀,按尚書規格墓葬其父。
李榿墓的石華表為後人所立,相傳因有人看到石牛石馬在夜間跑到附近田莊吃稻禾,所以立了兩條石華表拴住石牛石馬,不讓其糟蹋莊稼。也相傳古墓里常有隆隆的推磨聲,說是墓主人為造福當地人,請長工推磨磨粉。嶺下終年不估的沙井泉水是磨房裡流出來的漿水,漿泉滋潤土地,常年五穀豐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