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四十七團團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四十七團團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斌
  • 別名:培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省醴陵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30年
  • 職業: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四十七團團長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惠來隆江戰役
李斌(1908~1930),原名培倫,湖南省醴陵縣淥口長沖石壠子人。1926年10月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畢業後,與校友鄧一、賀民教,被廣東省農民協會派往五華縣擔任農民自衛軍軍事教官。到五華後,縣農民自衛軍即在華城曾家祠創設模範隊,培養訓練軍事骨幹,為五華農民武裝鬥爭打下了基礎。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後,東江各縣的農民自衛軍改編為“廣東工農救黨軍”,總指揮部設在海陸豐,總指揮吳振民。另設教導團和模範隊。李斌、古宜權任五華模範隊負責人,負責培訓農軍骨幹等工作。
1928年春,五華遭受國民黨的嚴重摧殘與破壞,縣工農革命軍被迫轉移,分散隱蔽。5月,古大存和李斌、古宜權、古連等轉移到五華、豐順、揭陽交界的八鄉山,創建革命根據地。首先,恢復了中共五華縣臨時縣委,書記古大存。在中共組織領導下,開展革命串聯,建立工會、貧農自救會和農民武裝等革命組織。6月,古大存和李斌活動於九龍嶂,與興寧的劉光夏、梅縣的鄭天保,大埔的張家驥,豐順的黎鳳翔等取得聯絡,協商成立“五縣暴動委員會”,古大存為主席。為擴大政治影響和在廣大民眾中公開樹起革命旗幟,暴委會決定在梅縣畲坑舉行暴動。古大存從八鄉山調李斌、古宜權率領30多名主力武裝,古大存動員農民組織“沒收隊”700多人參戰,獲勝利,革命聲威大振。
1929年2月,中共五華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八鄉山石見坑村召開,李斌被選為縣委委員。3月30日晚,國民黨豐順縣湯坑區區長黃奪標帶領警衛隊200多人向八鄉山小溪進攻。縣委派李斌帶領農民武裝去迎擊敵人,擊斃首領黃奪標手下20餘人,傷敵28人,繳獲長槍20餘支。9月,古大存奉東江特委之命,將所率的五華豐順興寧等縣的工農革命軍和赤衛隊集中起來,改編成紅四十六團,李斌繼李明光之後為團長。
1930年1月3日,五華縣警衛中隊長張守中部,勾結國民黨軍錢大鈞部共4000人,分3路進攻革命根據地嵩頭(今雙華)、華拔。四十六團和五華縣第七區委的農民武裝在古大存、李斌、古宜權等的指揮下,分3路迎擊敵人,在碧石崗進行肉搏戰,斃敵排長以下34人,傷敵50人,繳槍27支、子彈2000多發。5月1日,中共東江特委在八鄉山灘下莊屋坪召開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布成立東江蘇維埃政府。同時,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古大存。下轄紅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等團,李斌任四十六團團長。同年冬,李斌被派任四十七團團長,在惠來隆江戰鬥中犧牲。時年2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