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冰

朱懷冰

朱懷冰(1892—1968),湖北黃岡人,保定軍校畢業。曾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後曾任軍事委員會參謀廳第二局長,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武漢警備旅旅長,湖北省民政廳長,冀察戰區政治部主任,第六戰區政治部主任等職。乳名四伢,亦名怪中。黃岡陽邏朱棋桿灣(今屬武漢新洲)人。幼時家貧,受塾師周先生啟蒙和資助就讀於私立湖北法政學堂,逢辛亥武昌起義,遂參加學生軍。1914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步科,1917年畢業後隨湖北同鄉、晉軍師長兼晉北鎮守使孔庚奔走於晉、豫、黔、蜀之間,組織護國討袁義師,參與“鄂人治鄂”、驅逐軍閥王占元的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懷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892
  • 逝世日期:1968
  • 職業:將軍
  • 畢業院校:保定軍校
主要生平,個人事跡,磁武涉林戰役,

主要生平

1920年任江蘇淮陰鎮守使馬守仁部營附,後赴廣州。
1927年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徵募處科長。
1927年夏任第十軍參謀長、十三師三十八旅旅長。
1932年4月任湖北省民政廳長。
1933年任南昌行營政治廳長、廬山軍官訓練團辦公廳主任、陸軍整理處研究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
1938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轅參謀長、第九十四師師長、第九十七軍軍長、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河北省民政廳廳長。抗日戰爭期間,多次與八路軍製造磨擦,後所部第九十七軍被八路軍擊潰。
1940年秋任湖北省民政廳廳長。
1943年代理省主席。
1944年任國民黨中央訓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7年秋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8年任湖北省企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年赴台灣,任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等。
1968年11月在台北病逝。

個人事跡

朱懷冰於1932年在家鄉創辦義山國小,後在黃岡頒令拆城牆修建省二高、省二師和黃岡中學,曾任沙市中華中學校長、陽邏精益中學董事長。著有《孫子十三篇陣中箋釋》、《管子注釋》、《大學論語今釋》等。
朱懷冰故居朱懷冰故居
1924年入滇,就職於川軍石青陽部及雲南陸軍講武堂。次年赴廣東,投國民革命軍,任連長、營長、團長及北伐軍總司令部徵募處上校科長,參加北伐。1927年11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第二局局長。次年1月,調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軍參謀長,後該軍改稱第二十七軍,仍任參謀長。9月,軍隊復員編遣,改任陸軍第十三師第三十八旅旅長,駐防兗州,不久升任第十三師副師長。
1931年5月,第十三師開拔湖北,調任武漢警備旅旅長,並進入湖北省政界,歷任湖北省政府委員、省民政廳廳長。制訂並頒施《湖北各縣政治戰鬥方案》,組織地主武裝,配合湘鄂川邊“清鄉”督辦徐源泉等的正規部隊,向鄂豫皖、湘鄂西等蘇區和紅軍不斷發動“圍剿”,親率部隊在監利、沔陽一帶進行封鎖、搜查,包抄洪湖根據地。因“剿共”賣力,從1933年2月起,曾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第四廳廳長、廬山軍官訓練團政治教官兼辦公廳主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宜昌行營陸軍整理研究委員會主任、陸軍第十八軍第九十四師師長等職。
朱懷冰部朱懷冰部
七七事變後,所部奉命開赴華北抗戰,改任第九十七軍軍長,兼豫北自衛軍總指揮。1938年4月晉升陸軍中將。次年3月,任冀察戰區政治部主任,兼管河北民政,統率河北民軍。朱不斷製造反共摩擦,僅1939年屬部張蔭梧製造的冀中等縣慘案,就殺害八路軍幹部戰士400餘人,時人稱朱為“摩擦專家”。1940年2月,受蔣介石密令,指揮龐炳勛、張蔭梧、侯如墉部,三路圍攻太行山區的八路軍。1941年至湖北恩施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1940年8月,再度出任湖北省民政廳廳長。在湖北省政府主席陳誠赴雲南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期間,代理主席職。主持“恩施高幹會”,組建“民眾訓練委員會”,專事特務秘密活動。中共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被叛徒出賣遭捕後,他親自進獄誘降,受到痛斥。後來何被殺害,朱受嘉獎。1944年7月,陳誠任軍政部長,調離湖北,朱亦調任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副監,兼任國民黨中央訓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5年5月,被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旋以軍事委員會特派員身份奉令宣撫華北。
1946年4月,以“做大事不做大官”標榜,回到家鄉任黃岡縣長。時湖北省政府主席萬耀煌對其不發委任狀,改下聘書,以示禮遇。在黃岡1年,擬訂《建設新黃岡計畫》,勒令各地整頓保甲,訓練壯丁,移民並村,增哨加卡,專門對付共產黨。提出“一家通匪,五戶問罪”的口號,濫施殺戮,揚言“要在3個月內剿完黃岡的共黨組織”,1947年夏,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任。不久,陳誠離開東北,他亦回武漢寓居。
1948年夏,受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篤倫之邀,任湖北省企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該組織後改名“湖北省實業公司”,朱被選為董事會董事長。該公司設在漢口蘭陵路應城石膏礦公司二樓,主管省政府接管的日偽期間開辦的50多個省屬企業廠礦。常邀一批政界落魄人士聚會,以“將畢生從事振興實業”為幌子,企圖東山再起。1949年春,於辦公室旁設暗室,襄助堂弟朱鼎卿策劃湖北省政府組閣人員名單,自薦任省政府委員、鄂西行署主任。5月,武漢解放;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鄂西,他由成都飛香港轉遁台灣,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顧問。
此後在台相繼任“行政院設計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1968年11月14日病死於台北。

磁武涉林戰役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3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在河北省磁縣、武安縣、涉縣及河南省林縣地區,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戰役。2月初,國民黨頑軍鹿鐘麟、朱懷冰、孫殿英等部進攻八路軍太行區。中旬,朱懷冰部在武(安)、涉(縣)公路以南、漳河以北,襲擊八路軍第129師先遣支隊和青年縱隊,多次製造挑釁事件。為反擊頑軍的進攻,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第129師決定集中13個團的兵力,發起磁武涉林戰役,消滅孤立突出的第97軍朱懷冰部,爭取鹿鐘麟、孫殿英部中立。遂以青年縱隊,晉察冀挺進支隊,冀中警備旅共7個團組成中央縱隊,利用頑軍第94、第24師接合部由北向南突破,消滅其第一線部隊後,再東折消滅朱懷冰之軍部及第94師;以獨立支隊、第129師特務團、第386旅新編第1團一部為右翼縱隊,由西南向東北進攻,首先占領並扼守南王莊、齊家嶺,爾後分兵伸向北王莊、兩岔口,兜擊可能向西撤逃之頑軍;以先遣支隊第1丈隊為左翼縱隊,從東南向西北襲擊頑軍右側背,防其南撤;以獨立游擊支隊兩個大隊,在漳河以南地區選擇隘路設伏;另以第115師第344旅,第129師第385旅和決死第3縱隊等部,在壺關、陵川地區牽制長治以南頑軍。5日,中央縱隊之青年縱隊由冶陶、警備旅由石泊鎮同時向頑軍第97軍補充團發起進攻,戰至16時,將其大部殲滅,餘部向牧牛池東南潰逃。右翼縱隊於當日4時攻占南王莊、齊家嶺,殲頑軍1個營。6日晨,八路軍左、中兩個縱隊於漳河以北分3路展開猛攻。7日9時,右翼縱隊1個輕裝團插至東南崗地區,阻滯了頑軍南撤。8日4時,中央縱隊主力於姚村以東截住頑軍主力一部,經7小時激戰,殲其3000餘人。中央縱隊另一部於當日拂曉在漳河南側大河村殲頑軍1個營。朱懷冰部主力第九十四師、第二十四師和新二師等部在第129師各部夾擊下大部被殲,餘部經橫水南逃,途徑臨淇以北又被獨立游擊支隊截殲一部,最後僅剩2000餘人逃入修武境內。9日,第二戰區副司令衛立煌出面,雙方通過談判議定以臨(汾)屯(留)公路和長治、平順磁縣之線為界,該線以南為國民黨軍駐區,以北為八路軍駐區。至11日戰役結束。
此戰,八路軍共斃傷俘頑軍朱懷冰部及其他游雜武裝1萬餘人,控制了武、涉公路以南、西平羅、臨淇以北地區。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徹底打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