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評書

本溪評書

本溪評書是一種歷史久遠的地方曲藝,評書藝人田希貴為第一代傳人,民國初年開始在河北天津等地說書;第二代傳人田慶瑞民國中期學藝並開始在吉林、遼寧說書;第三代傳人田連元早年隨父學書,後師承評書藝人王起勝,自成一派,以《楊家將》《劉秀傳》等享譽書壇。田連元的評書在內蘊和外延上融匯了其他藝術形式。主要有以下特點:拓寬了評書藝術表演的新領域;強烈的愛國主義主線;獨樹一幟、獨具風範;說書、教學相得益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本溪評書
  • 地理標誌:遼寧省本溪市
  • 批准時間:2006年3月3日
  • 非遺級別:省級
起源,現狀,

起源

田連元為代表的本溪評書,曾作為本溪文化的特色之一,為本溪贏得了極高的榮譽。田連元的評書藝術經過廣播、尤其是電視螢幕的推介,已婦孺皆知。只要一提起田連元,人們就會聯想到本溪,他的評書藝術已成為遼寧省及本溪市的文化品牌。
田連元自小在天津讀書,他14歲隨父學藝,後師承天津著名評書藝人王起勝。田連元17歲登台說書,在天津、山東等地歷盡艱辛,說書養家。1960年本溪市曲藝團錄用了田連元,一部《隋唐》使他在本溪曲藝界有了較高聲望。1966年,遼寧人民廣播電台邀請田連元錄製評書《歐陽海之歌》。隨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邀請田連元錄製《歐陽海之歌》和《漁島怒潮》,中央電台一次讓一個人錄兩部書還沒有先例。
但文革的開始,使本應火起來的田連元沒有“火”。當時,身為本溪曲藝團業務團長的田連元倍受磨難,被下放至桓仁偏僻的大山溝里。1972年,田連元被抽調回本溪歌舞團。重獲藝術新生的田連元,於1981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評書《楊家將》轟動海內外。1985年,田連元在遼寧電視台首開電視評書聯播之先河。隨後,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他的電視評書。《楊家將》在京播出期間,首都“萬人空巷”,百姓大都在收看他的評書。從此,田連元走向輝煌的藝術人生。
本溪田連元評書藝術的主要價值是:繼承了傳統的評書形式,拓寬了評書藝術表演領域。他是把古老的評書與現代的電視媒體結合在一起的中華第一人;強烈的愛國主義主線。本溪田連元評書,大都是說講長篇故事。;運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弘揚愛國主義旋律是田連元評書藝術的主要內涵。田連元作為傳統評書表演藝術家,他的評書明書理,講書情,具有很強的文學功力。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他的評書融入了不少現代文化意識,繼承傳統而不囿於傳統,在去蕪存菁、推陳出新上下功夫。田連元既能說書,又能寫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本溪田連元評書被譽為“立體小說”;說書、教學相得益彰。田連元不但能說書,而且還能教書育人。為使評書藝術傳承下去,田連元被鞍山科技大學藝術系聘請為主講教授,在該校開設了全國第一個評書本科教學班。此外,他多次到加拿大、俄羅斯、北京大學進行講學,長期致力於評書藝術的教學與傳播活動,這在評書界是不多見的。

現狀

本溪市相關部門組織人員對田連元評書藝術進行考察、研究,已撰寫、編輯出版了《田連元的評書藝術》一書,對本溪田連元評書作了較為全面的論述,保存了這一藝術形式的珍貴資料,使之得到較好的靜態保護。
該項目於2006年入選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