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河樓

望河樓

望河樓又叫“將軍亭”,昔日是豫東南頗具規模的圖書館,藏古籍數萬冊。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革命青年的課堂,抗日救亡的中心。因面臨潢河,故名望河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河樓
  • 又名:將軍亭
  • 舊事用途:圖書館
  • 名字出處:面臨潢河
地理,過去,現在,

地理

望河樓位於小潢河北岸,鎮潢橋東側。樓原高5層,約26米,現僅存3層,建築面積147平方米,集樓、台、亭、閣(附屬建築)於一體。望河樓第一層有碑記,第二層的樓外四面刻有文字,西面是“汲古”,南面是“滴翠”,北面是“崇文”,東面缺失。

過去

望河樓於民國22年8月即1932年8月在張鍅先生的倡導下,由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在一處龐大的“古今廟”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張鍅當時為河南省清鄉督辦主任,兼豫南“剿匪”總指揮。此間張鍅在豫東南做了不少反歷史、反人民的壞事,但他又有興辦社會文化之舉,購買書籍,在望河樓興辦圖書館,為潢川文化建設留下了歷史積澱。
中原大戰之後,吉鴻昌率領第三十師到潢川,師部就駐紮在“古今廟”殘存的8間簡陋廂房和清涼亭(修復後的觀月亭)處。1931年5月,吉將軍喬裝打扮,從古亭出發,夜奔蘇區進行考察,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接待了吉將軍。從此,吉將軍將部隊帶上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應該說“古今廟”是吉將軍尋求真理,走向抗日救亡的革命出發地。
1938年11月,“潢川抗戰時期教育工作團”在望河樓成立,這裡成了進步青年傳播進步文化、充實革命理論、宣傳我黨抗日主張、培養抗日有生力量的主要活動場所。因此,有人把它譽為“北伐黃埔,抗戰潢川”的美名。

現在

如今望河樓成為潢川的博物館,收藏了上萬件遠古文物和近代文物。1995年以來,菲律賓、新加坡、韓國、香港、台北等國家和地區的黃氏尋根團體,目睹這些珍寶時,驚嘆讚賞,新加坡黃子明(董事長)觀看後,激情滿懷地揮筆寫下了“黃國青銅器精美絕倫”。河南博物院的專家觀看後贊道:望河樓就是潢川的“布達拉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