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

在音樂方面,梅艷芳歌路縱橫,形象百變;她有“東方麥當娜”之稱,同時大量改編日本歌曲,又翻唱國語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時,梅艷芳卻建立個人風格——那是香港混雜文化的代表。在當過多屆歌后、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均破紀錄的背後,梅艷芳身上銘刻了香港文化。 電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遊走不同電影類型而都獲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員:文藝片《胭脂扣》、喜劇《審死官》、動作片《東方三俠》都非常成功。這跟她舞台上的百變形像有關,也跟當時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質關係甚大。 這書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人更了解梅艷芳,而是從她身上了解整個香港文化的獨特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252頁
  • 開本:16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李展鵬 卓男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5131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二〇一三年是梅艷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來,從坊間、傳媒到學術界對梅艷芳的討論,早已超出對一個已故巨星的純粹懷念。本書在懷念之餘重新審視梅艷芳,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梅艷芳。不少人指出,梅艷芳的形象、音樂與電影的代表性,標誌了香港一個不可再現的精彩時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對於內地讀者了解香港文化大有裨益
另外,梅艷芳在內地正如張國榮一樣,也擁有大批擁躉,因而潛在的讀者數量非常可觀。

作者簡介

李展鵬,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英國Sussex大學傳媒與文化研究博士,為出身澳門的學者與文化評論家,從事文化、媒體、教育等工作。現居於澳門,任教於澳門大學傳播系。並曾任《新生代》雜誌總編輯、《澳門日報》及《力報》專欄作者、澳門電台節目《澳門講場》時事評論人等。 著有《 在世界邊緣遇見澳門》、《電影的一百種表情》及《旅程瞬間》。為內地、香港、台灣的不同刊物撰稿。
卓男,香港浸會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畢業,主修比較文學。曾任《電影雙周刊》編輯。2002年起擔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行政經理。期間以自由寫作人身份,參與編輯、資料蒐集、宣傳、統籌及策劃等工作。2004年至2008年,為香港電台電視部綜合節目組製作的《百年夢工廠》、《香港電影月》及《藝文部落》擔任資料蒐集,並統籌「香港特區十周年電影選舉」頒獎禮。2007年出任《香港電影》雜誌助理總編輯。編輯書籍包括《十面埋伏製作全紀錄》、《電影通識行》、2005至2007年《香港電影回顧》、《電影工作室創意非凡廿五年》、第24至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刊》等。多年來參與編輯、資料蒐集、宣傳、統籌及策劃等與電影有關的工作。編輯書籍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特刊》、《童星.同戲──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童星》等。著有《李小龍Bruce Lee My Brother──李振輝回憶錄》。現職節目策劃。

圖書目錄

Part One
台上艷光四射
黎小田:八十年代造星工程
倫永亮:大娛樂家的台前幕後
許志安:她愛歌迷愛得瘋狂
彭敬慈:一吻訂下師徒情
鄭丹瑞:150%的賣力演出
溫應鴻:可一不可再的經典
Part Two
戲裡芳華流傳
關錦鵬:把百變帶進戲中
許鞍華:一出場便有戲
許冠文:上帝怎可帶走這天才?
鮑德熹:當攝影大師遇上百變影后
鄭裕玲:真心相聚,惺惺相惜
陳友:她是真性情演員
Part Three
路途千迴百轉
梅覃美金:香港製造的天涯歌女
黎學斌:新秀前的青澀年華
劉天蘭:她做到的遠不止歌星演員
陳海琪:讓她做回平凡女人
吳慧嫻:不止是偶像
黃泊濤:她讓我找到自己
吳俊雄:大時代的領航人
Part Four
留下傳奇夢幻
李照興:伴我們走過患難
鄭政恆:如花歌女,俠女豪情
李政亮:與《胭脂扣》有關的事:梅艷芳與香港身份
李展鵬:尋找女兒的香港──梅艷芳所代表的港式文化
Part Five
心中追憶無限
張敏儀:留給世人最美麗一面
李碧華:花開有時,夢醒有時
黃沾:娛圈奇女子梅艷芳
張五常:可愛的極端與一個不收數尾的女人
吳靄儀:梅艷芳
梁款:一個喪禮,兩點體會
劉天賜:Icon 之 死
陶傑: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
洛楓:梅艷芳的死亡美學與表演藝術
林沛理:她的生命比戲劇更傳奇
畢明:自我 無我 真我 忘我
Part Six
附錄
唱片一覽
香港演唱會一覽
電影及得獎紀錄
歌曲得獎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