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林

曾華林

曾華林,1975年出生,江西寧都縣人,中共黨員,人民大學MBA工商管理碩士,香港星布斯科技集團總裁。浙江省江西商會副會長、贛州市贛商聯合會副會長、溫州市贛州贛商聯合會會長、溫州菸具行業協會理事。2002年以來,他研究發明國家專利40餘項,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國爭光傑出贛商60強”,他領導的企業評為“科技創新企業”、“AAA信用單位”。他旗下有八家公司,現有員工700餘人。2010年3月11日經首屆二次常理事會增選為贛州市贛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基本介紹

  • 姓名:曾華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寧都縣
  • 出生日期:1975年
  • 畢業院校:人民大學
  • 主要成就:浙江省江西商會副會長
    贛州市贛商聯合會副會長
    溫州市贛州贛商聯合會會長
    溫州菸具行業協會理事
基本資料,公司職務,社會職務,主要貢獻,回饋家鄉,

基本資料

曾華林,男,1975年出生,江西寧都縣人。中國共產黨員,人民大學MBA工商管理碩士。現任溫州市億鑫菸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西嘉泰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州市華威菸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州市榮翔五金有限公司總經理,浙江江西總商會副會長,贛州市贛商聯合會副會長,溫州市贛州同鄉會會長等職。
曾華林(1975-),江西寧都人曾華林(1975-),江西寧都人
曾華林1994年來溫工作,經過8年的摸爬滾打,2001年創辦溫州甌海梧田華威打火機廠。他堅持“自主創新”的經營理念,並樹立“觀念創新,技術革新,管理創新”的企業宗旨。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企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2003年企業榮升為溫州億鑫菸具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以來,他潛心研究開發新產品,曾華林其個人已經擁用各項國家專利技術近30幾項,憑靠專利技術的獨有性,企業的生產技術和能力一直走在中國菸具行業的最前端,由於業務量和產品系列的不斷增加,自2005年先後又成立溫州華威菸具有限公司,溫州榮翔五金有限公司和溫州市星布斯貿易有限公司。企業從質和量上都有了一個飛躍。

公司職務

香港星布斯科技集團 董事長兼總經理
溫州星布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溫州星布斯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總經理
溫州星布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江西星布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董事長
江西星布斯投資有限公司 董事長
溫州市億鑫菸具有限公司 董事長
溫州市華威菸具有限公司 總經理
溫州市榮翔五金有限公司 總經理
溫州甌海歐克包裝廠 廠長

社會職務

江西省寧都縣政協十四屆 常委
浙江省江西商會 副會長
贛州市贛商聯合會 常務副會長
溫州市贛州贛商聯合會 會長
溫州市打火機行業協會 理事

主要貢獻

他,憑藉著智慧、毅力和勇氣,艱苦創業,奮勇拼搏。用8年時間一手創立星布斯科技集團。星布斯科技集團是一家富有創新性的健康科技企業集團,總部設在香港,註冊資金2000萬元,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集團現有員工700餘人.集團主營農業開發、影視投資、工業園開發、高端旅遊服務、菸具及煙用健康用品的技術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集團主營菸具產品有20幾個系列2000多款,並擁有各項國家專利近50項。產品的創新能力走在中國菸具行業的最前端。

回饋家鄉

一個追夢的人
——贛之驕子曾華林
浙江省江西商會副秘書長 陳凌雲
香港星布斯科技集團總裁曾華林,這位膀大腰圓中等身材的年青人,憑藉自已的聰智果敢,獨有的國際商貿經營天賦和膽識,從容面對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運籌帷幄,創造了一個從普通打工者到科技集團總裁的神話。一些業內人士目睹星布斯公司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都深有感觸:一個外地人能在素有東方猶太人之都--溫州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愧是贛之驕子。
曾經生夢
1975年出生的曾華林年紀輕輕,確有著不平凡的人生歷程,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現實生活當中,一個有夢想有智慧的人,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成就一番事業也是必然的。
這位追夢人的創業故事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說起。
剛上中學的那會兒,正值打工潮往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涌動。村裡的年輕人有很多沒有完成學業,幾乎都離開了家鄉,在這一陣風當中,很多同輩人都鼓勵他出去闖蕩。那時候的曾華林很膽小,不願意離開村子半步,在鄉親父老眼裡他是乖乖仔,很聽話也很孝順,在學校里他認真地讀書,在家裡還經常幫著母親乾農活,讓村裡的長輩們很是羨慕。
在國中畢業那會兒,村子開始悄然發生著變化,原來平靜落後的村莊有了新面貌。舊的土坯屋換上寬敞明亮的現代平頂房,很多家庭都用上大彩電,燒飯也用上了煤氣灶。外出打工的夥伴們,通過幾年下來的積累,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每年的春節,外出打工的夥伴陸續回家。與夥伴聚在一起玩的時候,聽他們講述沿海發達城市裡的故事,他們身上穿著的雖然不是什麼名牌的衣服,卻很時尚新潮,在沿海算不上什麼。這個時候的曾華林感覺自己跟夥伴拉開了很長的距離,家裡的電視機還是黑白的,睡的還是那張木板床,穿的衣服沒有補釘卻已經舊得可以土的可以,原來在村里還算過著富足生活的家庭,跟眼下的境況相比已是落後了。也讓曾華林的心在與自己是否走出去做激烈的鬥爭。
這是一個炎熱的夏日,他毅然做出決定,心中暗暗思量:村里唯我一個年青人留守,不能再窩在家裡了,走出農門的人都有一塊小天地,看著別人過上富裕的生活,我曾華林就不如別人嗎?捂心誓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走出去一定也能創造美好生活。
就這樣,他決定走出家門闖蕩一番,這是1994年7月,那年他19歲,追夢的開始。
離開家的時候懷裡只揣著200元,走到車站確不知道去哪裡合適。他從口袋裡找出寫有老鄉地址的小紙片,想想還是投靠幾個關係好點的老鄉那裡,於是坐上了開往溫州的長途汽車。
來到溫州後才發現,由於沒有任何的技術,一個月下來竟然連工作都找不到。坐車後剩餘的60元錢很快花完了,別說住宿,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在老鄉們的幫助下,他白天在外面找工作,晚上就偷偷寄宿在一家生產打火機的工廠里,有一天老闆發現後半夜將他趕了出來。
多少次擠在老鄉的床上偷偷落淚,他很想家,想著明天就回去,想著想著就這樣睡著了。當第二天醒來之後,忘記了昨晚的辛酸,懷著對明天的憧憬繼續尋找工作。
這一天,通過老鄉的介紹,在當初借宿被趕出的打火機工廠里做了一名裝搭工學徒,月工資兩百元。他很珍惜這次機會,雖然那時候只是一個最簡單也最普通的工作,他已經很滿足。
終於安下身來,生活上也算有著落了。
因為打火機行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組裝打火機的活又細又累,在工作檯上要長時間低著頭彎著腰,一天下來骨子好象散了架似的,通宵加班是十天有七天,何況工資又不高,所以幹這行的工人經常跳槽,身邊的老鄉一年幾乎都要換五、六家工廠。可是曾華林在一家廠里一乾就是八年!期間多少老鄉鼓動他跟隨著他們同進同出,這樣又有力量,老闆也不敢欺侮你。他們不理解地問:為什麼你老是在一個地方做呢?
但曾華林卻始終覺得人生要想有進步,就應該選準一個地方一直做下去,這樣才會有機會學到技術。也就是這樣,從1994年開始到2001年,8年的時間裡曾華林更換的只是工作的崗位,但他始終沒有更換過工作的工廠。
也正因為他的刻苦和勤奮好學,從一名普通的裝配工到車間管理,由生產總管到廠長,每一個工種每一個崗位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這期間,他邊工作邊思考,開始思考人生,開始思考未來。他想:人生是短暫的,如何去做一番事業,如何讓青春閃光,如何能夠出人頭地?他一邊謀劃著名,一邊執著地做一件事。那就是從對打火機一竅不通,到精通打火機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還有產品市場銷售中的寶貴經驗。
8年,他從來沒有要求過老闆加過工資,因為他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8年,他利用一切工作閒暇時間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因為他知道成功需要什麼……
圓夢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他感慨萬千。他說跟用幾百元幾千元起家的企業老闆相比,自己還是幸運的。
2002年,曾華林用8年打工積蓄下來的30000元錢,開辦了一個小型的打火機廠。他每天起早摸黑用心經營著工廠,既當老闆又當工人,平時吃住都在工廠裡面。創業初期是非常艱難的,也正因為他平時為人的忠厚、誠懇、守信,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資源,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朋友都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做事要先做人”這是曾華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企業家的本色注定是要承擔超乎一般人的責任,這也注定他是誠實守信能做一番事業的人。
“同行是冤家”這簡單不過的道理,在曾華林看來可就不這么認為,在同行眼裡他是業內技術工程師,更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當同行遇到技術難題時,他總會先放下自己的工作和業務,幫助攻克技術難關。這看上去是一件很平實的事情,卻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助人為樂的崇高境界。
成功的企業其本身就是一個誠信理念的載體,曾華林誠信經營的名氣出去了,企業自身價值也在提升。
在創業初期,小企業缺少資本的時候,配件供應商主動把原材料賒給他,幫助這個小廠慢慢走上正軌。
人生之路起伏不平,人們對於命運的追求是平等的。上天沒有給曾華林特別的恩惠,他是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和奮鬥,從當年200元走出村莊,通過8年社會實踐與學習,用30000元辛苦積累的資金開辦的小作坊,發展成了今天擁有10家企業的集團公司,星布斯集團已成了業內極具口碑的品牌企業。
曾華林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企業家,企業要發展,首先要有創新。創新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他深知這個道理。
在溫州打火機行業最鼎盛時期,一款新式打火機剛上市能賣出個好價格,廠家互相仿製的情況非常嚴重,不用多久時間,產品價格戰已讓市場變得體無完膚。當時,在政府還沒有提出溫州實行二次跨越的時候,曾華林就已經在思考企業轉型升級的問題。
通過這么多年的努力,自己也只懂打火機這個行業,放棄它一切要從頭開始。這時,他經常穿梭與全國各大城市,只為了逛逛商場,最終沒有給他太多的靈感。
也正因為走出來,一次在首都機場候機大廳里,看到坐在旁邊的一個外國人手裡的雜誌,雜誌上的圖案儘是一些新奇的菸具。這時的曾華林心頭豁然開朗,我何不嘗試轉型做菸具產品呢?菸具產品對他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一類產品曾經接觸過,當時國內還沒有人涉足菸具產品。陌生的是這一類菸具市場在歐美國家,自己並不熟悉。
回到溫州後,他著手開始市場調研,並尋找這方面產品信息。同時,他將自己的辦公室改成了產品研發室,通過朋友從國外帶圖書資料和產品樣品。
半年之後,市場渠道有了,第一款產品也研發出來了,憑著他那股韌勁,生產了1000套產品銷往國外市場。試著邁出的這一步是成功的,產品剛到歐洲市場很快就銷售一空,客戶的訂單一下追加到5萬套。曾華林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一發不可收拾地投入到菸具產品研發,幾年來他開發的產品已經擁有50多項的國家專利,公司生產的產品基本上為自己研發的專利產品。
由於專利產品的獨有性,公司這幾年產品技術一直走在菸具行業的最前端。在金融風暴的那一年,行業面臨大洗牌,很多企業相繼倒閉或面臨業務縮水,而他的公司卻迎來業務20%的增長。
有夢
致富思源,不忘回報社會
在溫州的贛州人都知道,他們有一位熱心、無私、友善的朋友,不管認識與否,只要是老鄉有困難找到他,他都會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曾華林的熱心腸源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他的父母是鄉里有名的善人,直到現在總有許多曾華林不認識的人向他述說當年他的父母相助之恩和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小時候的曾華林聽到父母教育他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將來有能力了,就要多幫助別人,能夠幫助到別人是好事”!
2007年,回老家探親的曾華林看到村里唯一的道路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給路上的行人帶來不便。上學的孩子深一腳淺一腳走在泥濘的路上,下半身都是濕的,就這樣一天帶著濕漉漉的身體上課。曾華林都將這些情景看在眼裡,他找到村支書捐資兩萬多元,要求村里領導牽頭將道路進行修整,並由他出錢安排專人常年做好道路養護工作。直至2009年他又出資36萬元將原來的的土路面改為水泥路面。
看到孩子們歡快的笑臉和鄉親父老那份熱烈的感激之情,曾華林感受到一股暖流從心底湧出,他第一次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也更深切的感受到父母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
嘗到助人為樂滋味的曾華林一發不可收拾。
多年來,曾華林通過各種捐贈、捐建和參加各種慈善活動,來表達自己和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他經常和大家說,在個人事業成功的同時,我們不能忘本,我們要時刻關注社會和回報社會。
曾華林熱心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這幾年,他結對助學、江南水災、雪災,汶川大地震……每當社會需要他幫助時,他都會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達140多萬元。
曾華林實現了19歲時的願望,取得了自己人生巨大的成就。但是但依然保持著一貫的作風,生活簡樸、低調。
但他心中更大的目標又有了,自己事業做得這么大了。他要為家鄉做一些貢獻,在溫州,他領導商會兄弟積極為家鄉政府在溫舉辦各種招商引資推介活動。多次組織企業家前往家鄉進行投資考察。並自己帶頭到家鄉投資。2006年在家鄉寧都投資200萬美金征地20畝,創辦了江西嘉泰工貿有限公司;2010年在家鄉贛州市註冊600萬美金成立了江西星布斯工貿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美金生產健康菸具產品;2010年又在家鄉寧都投資500萬美金成立了江西星布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擬投資近1億元進行油茶種植和有機農業開發,在家鄉總投資額達1.8億元。
他又以浙江省江西商會這個平台牽頭幫助家鄉招商引資,首期項目工業用地2000畝,創建了浙江省江西商會寧都(溫州)工業園,投資達20億元。首批已引進入駐園區企業14家,用地1200畝總投資約為13億元人民幣。
曾華林用了8年實現了夢想,用了9年跨越了夢想,再用10年超越了夢想,醞育好商會寧都(溫州)工業園,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棲,這是他最希望的,因為家鄉的經濟發展有他一份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