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門廳

曹門廳

曹門廳,祠堂名。1986年拆遷至潛口明居博物館。。原為汪氏敦本堂的分祠,堂屋被毀,現存門廳五間及廊廡。通面闊19.75米,進深12.5米,平面呈凹形,中間為天井水池。闌額上加用補間鋪作,以櫨斗出雙抄五鋪作,一跳頭並出45度斜拱承檐槽,以代令拱。拱頭卷殺分瓣蒼勁有力。該廳不但在覆盆礎、梭柱(斷面橢圓形)、斗拱、雀替等構造式樣上體現明中期特點,而且在一些構件上沿襲了宋、元以來的"禪宗樣"古法,如把大斗凹角刻作凹人的海棠瓣,宋法稱為"訛角斗";有的在大斗下加墊板,古稱"照板"等。該廳不但在復盆礎梭柱、斗拱,雀替等構造式樣上體現了明中期的特點,而在一些構件上沿襲了宋、元以來的“禪宗樣”古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曹門廳
  • 地理位置:徽州區潛口
  • 類型:祠堂
  • 建於:明弘治年間
該廳堂屋毀於“文革”期間,僅存部分柱礎和階沿條石,此部分現作廢墟址處理。1964年中央文化部祁英濤總工程師曾作過考察,據隨從人員筆記記錄:
梁架:中五架,前(抱緩)二架,後(金柱外)一架,懸山頂。
曹門廳
斗拱:兩跳45度斜拱,後尾 稱桿。補間雀巢式二、有三幅雲。丁字拱眼雕花。
地面:方磚斜鋪。
水池:小廳水池。
匾額:正廳中匾額為“忠愛”二字,弘治七年(1494)。另一方,署嘉靖十六年(1537)
左次間一方,署萬曆壬子(1612)
右次間一方,署乾隆廿二年(1757)
另據村民回憶,正廳有“文經武緯甲弟,忠君愛國名家”的木製對聯。
曹門廳在建築風格上,保留著宋、元營造古法的韻味,是目前國內稀有的明代民間建築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