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士傑

曹士傑

曹士傑(1888年-1962年)直隸天津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曹鈞之子,曹錕之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士傑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62年
  • 出生地:直隸天津
簡介,歷史索引,結局,

簡介

曹士傑(1888-1962),曹錕之侄,系曹錕五弟曹鈞之長子。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一期,和唐生智同班。

歷史索引

曹士傑
初入軍界便在袁世凱自兼團長的模範團中任下士,1919年在曹錕部下任團長,1920年7月直皖戰爭中直軍勝利,曹士傑晉升為第四十六混成旅少將旅長。 當時由於直系內部已分出津、保、洛三派,津、保兩派都不滿於吳佩孚的專橫,對他側目而視,但憚於他在洛陽練兵所擴張的武力,於是想出了“加緊訓練子弟兵”的這個制約辦法。曹士傑擅長練兵,又是曹錕的親侄子,絕對忠誠可靠。同時,他保定軍校一期畢業,現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手握兵權,所以曹士傑成了保定練兵的最佳人選。當時曹錕部下的將軍們,除吳佩孚外,即推馮玉祥以善於練兵而著稱。他對曹士傑在保定所練兵士之素質頗為讚賞,因此常以招兵難為藉口,通過曹錕向曹士傑“借”兵,如此者非一次,總計人數達一兩萬人之多。
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直軍勝利,1923年10月曹錕賂選任大總統,任命曹士傑為總統府衛隊旅少將旅長。此後,由於直系內部矛盾及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不斷加深,以馮玉祥、孫岳、胡景翼為首的直系將領組成“三角同盟”相機而動。此時,第二次直奉戰爭一觸即發,張作霖秘密拉攏馮玉祥,請他在必要時作為內應,反戈一擊,但曹士傑手握重兵保衛總統府,是“三角同盟”舉行政變的一大障礙,於是由孫岳向曹錕進言:直奉再戰一觸即發,現奉張積極擴軍備戰,我軍兵力似嫌不足,何不暫調少帥曹士傑去保定練兵,以壯大我們的力量。至於保衛總統府的重責,可暫由顧海清團長(曹錕的乾兒子)代理。曹錕答應了這個建議,中了“三角同盟”的調虎離山計
當曹士傑在保定聽到北京發生政變,立即通電討馮。但對方對這一著棋早有準備,馮玉祥讓孫岳光逼曹錕在退位書上籤字,隨後立即率領第十五混成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奔保定。曹士傑部經過兩日戰鬥,被馮軍繳械。孫岳軟禁了曹士傑,逼他交出30萬元做為釋放條件。曹士傑以身在囹圄無法籌款為藉口。孫岳便派人到天津往見曹鈞,經調人往返多次洽談,最後商妥由曹鈞代為交出10萬元,孫岳方將曹士傑釋放。

結局

此後,曹士傑便退隱津門,在租界里做起寓公。寧漢分立,汪蔣合流時期,唐生智多次致電並派副官到天津敦請曹士傑出山合作.但曹士傑經過宦海沉浮已心灰意冷,無意為官,婉拒了唐生智,在津門做寓公—直到 74歲壽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